千金不卖一笑,白首不移二心

上卷 第三十 总论

【原文】

略。

【端木持易见解】

今天,我们从扇子说起,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最早称“翣”(shà)。人们开初不是用它取凉,而是一种装饰品。

在周代,王和后的车子都有“扇扇”,用来遮蔽风尘挡阳光等,叫 “障扇”;后来的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的仪仗中,都有大障扇,以显示其威风。诸位看宫廷戏,仔细观察,就能常常看到,皇上皇后出现,总有两个人举着两个大扇子,站在身后,就是那个玩意。

因为古人视死如生,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基本上都会被缩微化,作为陪葬的器物,从而顺利带入地下世界,继续享用。所以,翣字很有意思,从羽,从妾(shà),妾(shà)亦声。“妾”指“侍妾”,引申指“旁立”、“伴随”。“羽”指“羽扇”。“羽”和“妾”联合起来表示“总是像侍妾那样立在主人两旁的羽毛扇”。所以,翣的引申意思就是:垂于棺材两旁的羽饰

总之,扇子的本意,是“像侍妾那样立在主人两旁”的玩意儿。

理解了这点,你就能明白,宝玉撕扇子,本意是什么呢?是再也不做那“侍妾”的梦,再也不做皇家的“羽毛扇”。这种对权贵的蔑视,这种对权贵的决绝,这种坚定,这种豪迈,不值得那千金之笑吗?晴雯能撕扇子,能有主人之态,岂不值得千金一笑吗?这就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来由。

作者虽然早已经绝了那依附之心,断了那羽扇侍妾之态,可又为什么不能离开这人世?为什么还要忍辱偷生呢?为什么不得不苟且余年呢?这都是因为其“麒麟”之志未伸——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彩不表于后世也。”

文采未表,心不甘死;

恨有所遗,气不敢咽。

这就是作者压制自己“二心”,将屈辱化为“一笑”的原因。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很多人都从爱情姻缘的角度去谈,乱七八糟,简直是至极的扯淡。所谓“白首双星”即,白首二心,作者这是绝不投降,绝不和那权势者妥协的意思。表面的妥协,从未掩盖其“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而且,他要将这种“二心”,贯彻始终,直到白头,直到死。“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才是作者的忍辱负重,不负誓言的豪迈壮举。

这个人,真是何其悲壮猛烈之人吆。

而所谓文采者何也?

从《哀江南赋》中所说:“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我们可以知道,文采者,即声张穷者之言,颂歌劳动者之事也。

前人含垢忍辱,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以尽心于文采者,何也?

除了“以舒其愤,以遗其志”外,大抵是:往事不可及,故诚望于来者也!

前屋伐令闻之,不禁一叹:

撕扇而弃千金贵,一笑何悲壮!

麒麟白首不移志,二心何其坚!

千金不卖一笑,白首不移二心,此诚大丈夫,真英雄,是豪杰,顶天立地者之为也!

本回所有前文:

(1)劫后余生,是否依然不知死活?

(2)聚散皆有缘,离合无关情

(3)争做“衣服”的人,天生的奴才相

(4)晴雯想吃宝玉的粽子

(5)狭爱与博爱,私爱与众爱

(6)这“一笑”,。。。。。。

(7)“二月春风”裁出多少个“翠缕”来

(8)文采不表,心不甘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