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量思维:企业需要的其实不是质量管理,而是管理的质量

你开了那麽多质量管理的会,议了那么多质量管理的事,拿了几乎所以该拿的证,为何质量还是那样”扶不起的阿斗“

其实企业需要的不是所谓的”质量管理“,“管理的质量” 才是正解。

01 质量是系统管理的产物

看起来质量管理体系健全,也通过各种ISO9001, TS, 13485 等行业认证,但实际上空有形式,徒有讨论,而无内容与功效。

比如:制定的质量目标,即缺乏对于过去的最低改进要求,也缺乏对于所在行业平均水平的把握,更缺乏对于竞争对手的对标以及与行业标杆的差距分析。

而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这些看起来量化的质量目标指标,即看不到对于经营业绩的强有力支撑,也缺乏对于运营各过程本质的把握。

再比如:制定的产品标准,看起来有,实际用起来还是要依赖员工的经验,为何?标准的颗粒度太大,讲了等于没讲,没法一致性的执行。

一句话,管理没质量。

02 质量更是组织文化的产物

一个认同”质量,差不多就好的“,还是”质量,客户不投诉就行“,还是”质量是一次做对”,亦或是“质量,源于产品定位,生于研发,长于制造”的认知体系,其对质量价值观的定位截然不一样。

如此的土壤,长不出质量一致性的种子,更奢谈品牌的大树,那只是自吹自擂而已。

03 追求质量,是一种格局;其实是一种更高层面利益的算法。

一次做对的质量,其实是免费的;但很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家搞不明白,硬生生把质量管理成了高昂的成本与代价,不妨试问一下:

  • 多少订单质量在客户端出了问题,靠补货,换货,扣款弥补?

  • 多少订单在内部频繁的返工返修,报废,放大投料损耗系数?

  • 多少高价值订单,价值大客户逐渐带着失望的情绪远离,取而代之的是低端客户;而内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客户投诉明显下降?!看起来,很荒谬,却天天在很多企业内部上演......

面临交期与质量冲突时,企业管理者内心的纠结与侥幸是可以理解的,出了总不不出好,但就是这样的心理让企业一次一次的铤而走险:一次次的质量不行,数量找补;数量不灵时,机会找补;机会失去时,去找更差的机会;如此一来,步入恶性循环,逐步失去了主动选择客户的能力,内部机体每况愈下,直至现金流枯竭而病入膏肓。

其实,质量并不是产品本身的专属,管理的质量才是重点。

  • 多少投资立项决策的事缺乏管理而导致轻率决定?

  • 多少低级差错率,人浮于事的效率低下?

  • 多少新引进的先进设备因为操作不当,维保不专业导致投资达不到预期?

  • 多少员工耗在内部沟通环节下?

产品立项的质量,研发设计的质量,新品导入的质量,工艺技术的质量,标准的质量,接单的质量,计划的质量,采购的质量,制造的质量,检验的质量乃至报告数据的质量等一系列连贯的输入输出,构建了最终成品的质量。

这就需要组织做正确的事(决策的质量),正确的做事(执行的质量),把事情做对(反馈改进的质量),而且一次就要做对的系统管理能力。简言之,产品质量依附于产品,源于使命,始于战略,生于研发,长于制造,成于管理;

要做到以上的要求,无需一味的对质量进行专门管理,而做好管理的质量才是正解;产品质量只不过是管理质量的投射与镜像。如此下来,才有经营的质量。

 相关推荐 

第四方深度诊断, 企业家的标配

风清扬 第四方管理深度诊断,公众号:华德第四方诊断与变革改进服务第四方审核, 企业为何需要?

企业家的修炼

风清扬 第四方管理深度诊断,公众号:华德第四方诊断与变革改进服务论民营企业家的修为:拥抱变化,致敬潜行者

变革咨询项目案例的价值,整体结果导向

风清扬 第四方管理深度诊断,公众号:华德第四方诊断与变革改进服务咨询的方法论:一切为了成果

—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