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县一位代课教师的呼声,道出了他们心中的多少心酸和无奈

最近,听到小道消息,x县部分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有转正的希望,我真为他们祝福。但愿消息真是可靠。

下面这是一位在x县农村坚守多年的“代课教师”写的信,读后心里酸酸的,希望最近听到X县关于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这批代课教师的好消息是真实的,希望他们坚守大半生投入在农村教育有收获,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盼到到老了的这一天能看到转正的希望。

代课教师的信是这样写的:

我们是西部x县教育战线上的“代课教师”。我们这一层人大多数出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任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都是在x县农村教师极度紧缺的情况下以“民办教师”的身份走上农村教师岗位的,在这片土地上已经辛勤工作十几年,有的甚至二十几年了。期间我们有在x县教师进修学校进修取得文凭的,也有通过自考函授等形式取得大专以上文凭的,一刻也没有放松学业的提高。

在农村教育岗位上,我们兢兢业业,严于律己,爱岗敬业,为我县的教育事业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留下许多遗憾。我们干着和公办教师同样的活,甚至更重的工作量,拿的却是他们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的工资。面对微薄的收入,我们毫无怨言,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把工作完成得最好,为的就是得到领导、同事的赏识。工作之余,公办教师在谈论票子、车子、房子、购物时,我们都是不敢参与其中的,只能认真备课,改作业,辅导学生;每次听到公办教师们加工资,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讨论,我们只能默不作声、暗自伤心地悄悄离开;当公办教师们讨论下班去哪里玩、假期去哪里旅游时,我们也只能默默的收拾复习资料,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学习业务,复习专业知识,等待机会。

2004年8月2日,x县招考聘用中小学教师考试如期举行。我们177名代课教师被招聘为“公办教师”。当时,此举被称为“x县的创举”,而一条“探索代课教师解决之道”的新闻报道,也被国内媒体广为“传播”。时任x县教育局长在接受某中央级媒体采访时所说:代课教师支撑了x县教育的半边天。

从那时起,我们177名代课教师自认为已是“公办教师”。漫长的等待,到了2007年10月底,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招考最终以“教育、人事、财政等部门的行政偏差”为由而宣告终结。

幸好2010年省上有了转正招考的政策,但年龄限制在四十五岁以下。最近,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央编办联合出台的教人[2011]8号《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指导意见》文件,已经过去两年多了,地方政府落实得怎么样?例如据有关媒体报道:乌鲁木齐市、贵州省桐梓和务川县、遵义等市、县,在“代转公”时则分别将年龄控制在35岁、45岁、40周岁以下,这就把一部分学历合格、有教师资格证、尤其是在艰苦的农村中小学岗位上奋斗了15年以上,甚至是二、三十的优秀代课教师(未达法定退休年龄)挡在门外。就这一“门槛”而言,一是对他们数十年的巨大贡献很不公平,而引起群体性上访事件﹔二有违于中央三部一办政策(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是一项非常复杂、关联高度、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三让风华正茂的子女辈大学生与年老的父母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一样,父母辈能否战胜子女辈,答案是肯定的——绝大多数是必输无疑的。这样公平、公正吗?四是很有可能再次形成社会热点问题,导致媒体再次炒作。我们177名中有的只有一两次机会,有的甚至连一次考试的机会都没有,大多数人被年龄无情地划在了圈外。即便这样,我们还是抱着一颗热诚的心全力以赴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我们已经把大好的青春奉献给了x县的教育事业,而今,我们当中有些头发斑白,两鬓苍苍,更有甚者身心憔悴、体弱多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的飞涨,我们代课老师的生活状况也越来越糟糕,我们这些处在农村教育一线月工资仅400元左右的人,上不能赡养老人,下不能供给正在上学的孩子。因此,我们在这里吐出自己的心声,希望政府多对我们关注一下。

这位代课教师洋洋洒洒数语,道出了一代代课教师的心酸和无奈。当过代课教师的人是知道和有体会的。

呜呼,哀哉,一代“代课教师”你们真辛苦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