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发
李金发(1900年11月21日-1976年12月25日),原名李淑良。广东梅县(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中国现代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 雕塑家、外交官。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学成回国后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国立中央大学、杭州国立艺术学院任教,创办《美育》杂志,后被广东美术学院聘为院长。任国民政府外交官。大陆解放后移居美国,加入纽约雕刻师公会,依靠自己的雕塑技艺为生。1976年12月25日,李金发在纽约长岛病逝,享年76岁。雕刻和诗文是李金发业余的最大爱好。蔡元培先生称他为“文学纵横乃如此,金石雕刻诚能为”。他在20年代留学期间,诗歌创作已取得了辉煌成就。他的诗歌,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和魏尔伦等人的影响,惯用新奇晦涩的蠹象和格调表现对人生命运的感叹,追求虚幻美,被人称为“诗怪”。著名学者朱自清则把他誉为“把法国象征派诗人的手法介绍到中国诗坛的第一个人”。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弃妇》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
倘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
王若水点评:
诗题《弃妇》,“弃妇”本指被丈夫因某种原因所抛弃或者遗弃的妇女,诗人李金发作为中国现代象征诗派的第一人和代表性人物,他的笔下的“弃妇”就绝对不是这一基本概念的解释,或许是指被这个世界或者被他人所抛弃的每一个孤寂生存的个体或灵魂,或许更有其他象征意义。
既然连诗题都无法确切其含义,那么诗歌的内涵和外延就更无法明确了,这正是现代象征派诗人的诗作特色。
1922年,二十岁出头的在法国留学专攻雕塑的李金发,接触到了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魏尔仑与玛拉美的诗作,沉迷其中,他自己沉睡的魂魄也被唤醒,他模仿这些象征派诗人进行创作(从写作技巧到诗歌意境),写下大量诗歌,将现代象征派诗歌带到中国,在新诗的园地中独树一帜的开放着。这首《弃妇》就是他的诗集《微雨》中的第一首诗,其后他又发表了《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二本诗集。
这首诗分为四节,每节之间好似并无必然的联系,更别提起承转合了,诗人只是将许多事物罗织在一起,并将自我的主观情感强行输入这些事物之中,借助这些情感象征物,把孤独寂寥的个体的人之怅惘生活与失意爱情状写出来,让知音的读者自己去体味心灵的悲凉与哀戚。正如朱自清所说:“他的诗没有寻常的章法,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他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情感;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一串珠子,他却藏起那串儿,你得自己穿着瞧。”
《夜之歌》
我们散步在死草上
悲愤纠缠在膝下。
粉红之记忆,
如道旁朽兽,发出奇臭。
遍布在小城里,
扰醒了无数甜睡。
我已破之心轮,
永转动在泥污下。
不可辨之辙迹,
惟温爱之影长印着。
噫吁!数千年如一日之月色,
终久明白我的想象,
任我在世界之一角,
你必把我的影儿倒映在无味之沙石上。
但这不变之反照,衬出屋后之深黑,
亦太机械而可笑了。
大神!起你的铁锚,
我烦厌诸生物之汗气。
疾步之足音,
扰乱之琴之悠扬。
神奇之年岁,
我将食园中,香草而了之;
彼人已失其心,
在混杂在行商之背而远走。
大家辜负,
留下静寂之仇视。
任“海誓山盟”∶
“溪桥人语”,
你总把灵魂儿,
遮住可怖之岩穴,
或一齐老死于沟壑,
如落魄之豪士。
但我们之躯体
既偏染硝矿。
枯老之池沼里,
终能得一休息之藏所?
李都蔚点评:
一个祖辈务农,父亲闯荡毛里求斯岛生意有成的客家青年,走出了山村,走向了世界。在光怪陆离的国际性大都市求学美术、雕塑的他,接触到波德莱尔等象征派诗歌,一定是倍感新奇。国内“五四运动”的狂飙突进精神也同样感动着异域的青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悸动和“弱冠之年的文字游戏”(李金发晚年对自己诗歌的评价),却使他成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第一人,成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
其实他创作诗歌的时间很短,也就在1922年到1923年左右的一年时间内,完全是业余爱好。结集出版了《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三部诗集后,他再也没有了创作的欲望。在中国国内,第一个读到他的诗集《微雨》的人是北大教授的周作人,周作人给李金发回信了中称他读到的这些诗“国内所无,别开生面”,并很快将这部诗集编入了由他主持的新潮社丛书,交由北新书局出版。《微雨》出版后,《语丝》当即刊出广告称这部诗集“其体裁、风格、情调,都与现时流行的诗不同,是诗界中别开生面之作”。
确实,李金发的诗是与中国当时自古及今的诗作是不同的。他受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影响极大,一反诗歌中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的唯美风格,却以一种怪诞的、颓废的、叛逆的形象大量营造血污、腐尸、枯骨、残阳、死草、荒野、寒夜等丑恶的意象,主题中常充满了丑恶、死亡、梦幻、恐怖、畸形、抑郁甚至绝望等因素,带有明显的“审丑为美”的美学倾向。这种陌生古怪的诗风,灰色的意象,跳跃的思维,为他“赢得”了“诗怪”的称号。
他的诗歌中赋予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是晦涩而幽邃的,就如这首《夜之歌》。在李金发的影响下,中国诗坛涌现出一批师承象征诗派的诗人,如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戴望舒、胡也频、姚蓬子、冯至、施蛰存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新诗流派——象征诗派。他的诗,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滥觞,其价值更大的体现于此,其诗歌的象征意象往往难于琢磨,发展至如戴望舒的《雨巷》,象征派诗歌则逐渐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