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朱棣开始造反。
7月6日清晨,控制了整个北平城。
7月8日,燕王夺取通州、密云、蓟州、遵化、卢龙。
7月16,朱棣大败都督宋忠。
7月18日,燕王夺取永平、开平。
到此为止,燕王朱棣可谓战果累累。但是这一切说得热闹非凡、辉煌无比,实际上,也就是在河北省北部一隅之地来回折腾。
向南,不要说更远的地方了,就是连个保定都没有控制。
保定距河南省还有多远?600多里吧。
这样算下来,朱棣想杀出河北省,最少也差着600多里的距离。
关键是,此后两年,朱棣真正控制的地区,大约也就是这么大个范围。
朱棣虽然一再试图冲出去,终究都是徒劳无功。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朱元璋权力格局有多严密了吧。
在小皇帝棍扫一大片的背景下,朱棣费尽心机,而且没有显的失误,折腾了两年多时间,也就是控制了河北省北部的一隅之地。
朱棣刚刚在怀来,打败都督宋忠,遵化方面就传来紧急求救信号。
都督刘贞,率领的大宁(内蒙军区)兵马,已打到了遵化城下。
遵化是朱棣占据的为数不多的城池之一;听到这个消息,朱棣自然又是马不停蹄的赶赴遵化方向。
都督刘贞所率的大宁兵马,到达遵化后,并没有攻城;关键是,看到朱棣率军杀过来,马上就退守松亭关了。
积极的考虑,自然是在这里牵制住燕军主力,给中央政府围剿燕军,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遵化距长城不远;松亭关更是在长城一线。如果燕王的军事主力被牵制在这里,小皇帝就可以从容布局了。一切是显然的,在这种背景下,小皇帝行动迟缓一线,也不会有事,因为燕军主力被牵制在这里无法脱身。消极的考虑,其实就是他们不想打仗。毕竟打仗那是要死人的;谁没事想死呢?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只是进行了一场武装大游行,比如,率军到遵化城附近逛一圈;然后再退到松亭关休整。说一千道一万,他们就是不想打仗啊。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他们这一番操作,显然让小皇帝非常满意。毕竟,他们这样一操作,让燕王南下的时间表,又推后了十多天。同一天,中央政府的围剿大军,也从南京也正式出发了。在这种背景下,燕王必须得尽快解决大宁兵马。否则,已经是要玩完的节奏了。一切是显然的,大宁兵马在东北方面虎视眈眈;中央政府的围剿大军,随时会从南面杀过来,你叫燕王怎么玩?都督是正一品的军职,你说,他再努力一把,又能如何呢?权力爬到一定阶段,再向上爬,恐怕就是距断头台更近一点罢了。尤其是面对内心毫无安全感的小皇帝。而且,就算都督刘贞愿意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小皇帝也不会授予他们更多的权力;因为一个人混到了正一品,还那么卖力工作,你说他是想干什么?关键是,都督刘贞所统率的军队,也没有与燕王打硬仗的思想准备。我前面说了,你想让手下将士玩命打仗,就得给他们一个高大上的作战理由,比如保家卫国;退而求其次,也得给他们一个现实的理由,比如单车变摩托。问题是,对于普遍将士而言,现在就是皇帝叔侄之间,为了争权夺利大打出手;你让他们玩命,扯不扯啊?更主要的是,帝国已进入稳定期,各种利益分配已完毕,前方将士玩命打仗,获利的空间,实在是非常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大宁军区的将士,恐怕就是想着过来应付差事。陈亨,以前在燕王手下工作过;他和燕王的关系,多少有些暧昧。而且后来,燕、宁两王合流时,陈亨就是重要的参与者。问题是,大家都不想打仗,就你这样积极,你这是想干什么?朱棣玩的这个反间计,也说不上多巧妙。总而言之,留下各种非常明显的标记,让统帅刘贞顺着这些标记,很快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那就是卜万之所以要积极围剿燕王,其实就是为了掩饰他和燕王不可告人的关系。这条反间计,虽然不是十分高明,但是也够用了。于是,卜万直接就让逮捕了。经过一系列审训,就被关进了监狱。大宁兵马算是摆平了。因为,大宁军区此后就没有什么动静了。总的来说,北平、大宁、大同三大军区,在此过程中,算是达成了默契。这种默契,对燕王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种默契,朱棣面对这一轮冲击下,估计就崩盘了。大同军区、大宁军区,都是与北平军区地位相当的军区。这两大军区,如果真心围剿燕王,燕王当时就会绝望的。因为燕王的真正对手,并不是大同、大宁两大军区,而是随时会从南边杀过来政府围剿大军。朱棣的预期,肯定是自己造反后,各大军区都会响应自己 。但是结果呢,一个响应他的军区也没有。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燕王才在造反一个月后,一直局促于北平一隅之地,无法放手南下。幸好朱棣后来胜利了。否则,说起朱棣开局时的场面,谁也会觉得,朱棣就是一根废柴。因为不敢放手长驱直入,永远是造反者的大忌。造反者不敢放手长驱直入,结果就是坐困一隅之地与天下对抗;而这对抗,通常是必败的,因为双方的资源太过悬殊。处于绝对劣势的一方,在握住先手优势时,都不能打开局面,以后就更难打开了。历史上大多数造反者,都是因为不能长驱直入而失败的。因为他们失败了,人们在评论他们时,自然是充满了廉价的优越感;总而言之,就凭他们这种魄力、眼界,也敢造反,真是失败的一点也不冤枉。但是真心说,也不是差的太厉害。因为各大军区,虽然没有响应他,但是都怀着朴素的阶级情谊,在默默的给他放水、开绿灯。总而言之,我们能帮你的,也就这么多了,剩下的就看你了。这就好像成龙大哥演的一个警匪大片中,他的警界同事,虽然都不敢公开帮他;但是大家在关键时候,都变得啥也看不到了、听不到了,也没头脑了;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公开帮你,但是我们会给你开各种绿灯、放各种水。虽然说在这种背景下,你依然可能九死一生。但是,我们只能帮你这么多了;同时,我们也都祝你好运。从某种意义上,燕王能造反成功,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实现的。当然了,在这种背景下,成功的概率,也是非常低的。毕竟,中央政府在实力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只是后来,大家的这种默契越来越成熟,所以燕王奋力一搏,千里跃进直扑南京城。我们必须得知道,这个战略是非常冒险的。因为孤军深入两千多里;就算打到长江边,怎么过长江?就算过了长江,怎么攻破南京城?在这个关键时候,已到中央政府报道的谷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他和李景隆联手,打开南京城门,并且协助燕王朱棣维持秩序,于是天下就这样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