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给金融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金融科技产业的持续创新加速推动了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创新对于发展普惠金融和支持实体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科技为支撑的创新业态推动金融服务不断延伸到更深更宽的大众人群和特定市场领域。
创新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挑战,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方的积极参与非常重要。今年以来,监管与金融科技产业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持续关注并引导金融科技领域的政策优化与合规方向把控,对于及时发现并有效管理创新过程中的特定风险、新型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1.解决痛点问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政策改善和技术进步推动下,产业升级不断深化,呼唤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但是,传统金融行业仍面临诸多发展中的痛点,例如:金融资源对接实体经济不足,金融产品的宣导效率和质量低、金融服务流程繁琐成本高、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手段落后、金融服务中欺诈现象增多等等。与此同时,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生物识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领先科技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临界点。这些技术中较为成熟的部分,可以为金融业发展提供突破性的技术方案,深度解决传统金融行业中的痛点。一系列以技术为引领的创新场景,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实现场景与金融服务的无缝对接,并通过数字化风险管控提高服务效率;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持,通过对个人用户多维度分析,多角度识别客户需求,开展精准营销;结合生物识别技术,交叉验证用户信息真实性,防止盗用身份套取资金等欺诈行为;此外,机器学习技术的配合使用,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相似行为、实现了复杂数据环境下的异常交易识别。当前,利用金融科技来解决发展中的痛点、成就客户价值,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共识。
2.转型升级
伴随着市场和政策环境变化,以及新兴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积极探索金融科技转型之路。基于移动互联的手机金融、基于位置服务的智能营销、基于大数据的反欺诈、基于深度智能的客户洞察等金融科技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金融服务的运作方式,持续推动金融服务向高效率、低成本和优质体验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开始发力,将其自身的金融基因与双创型企业的科技基因有机结合,致力于成为新金融科技背景下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年以来,各大国有银行分别与互联网龙头企业合作,进军金融科技领域;中信和百度联手,促成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的设立。这些现象都深度体现了,传统金融机构推动金融科技转型的魄力与决心。
3.金融生态建设
随着监管机制的完善以及市场的自我调整,以往单纯的复制商业模式、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正在逐渐淡出市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金融科技企业,往往是那些不仅技术实力优秀,而且能够以积极姿态融入金融科技大生态的领先者。从这个角度,我们发现传统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和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之间有着巨大的合作发展潜力,可以构筑一整套高效创新运营体系。传统金融机构在中国经济变革时期有着巨大的战略转型动力,风险投资机构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效资本配置能力,而金融科技公司则具备创新的技术与快速灵活的团队,他们的深入合作将形成良性互动,在金融科技生态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正面作用。今年以来,诸多金融科技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强强联合,正是其积极参与生态建设的关键体现。
4.互联网+输出转型
金融科技产业的蓬勃兴起加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深刻感受到领先支付技术的应用正在加速电子化现金社会的到来,这也已成为中国金融科技引领世界创新发展潮流的一张名片。金融科技在提升传统金融业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对于需要引入更多互联网基因的金融机构来说,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弥补自己的短板、享受技术红利。对于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的输出和应用,其成长边际将得以大大拓展,进而可以连接更大的金融生态。已经有不少金融科技企业做出了成功示范,转型成为金融科技服务集团,从而更加专注于提高自身大数据处理技术和金融科技产品研发能力,用科技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为传统金融及各类企业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5.人工智能应用普及
人工智能呼啸而来,各行业都在积极寻求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金融行业通过人工智能提升服务水平,必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全新动力。在应用层面,已经涌现出了不少成功案例。部分领先银行已经开始运用视频识别技术,在指定网点区域进行监控,识别重要客户,并识别陌生人员与可疑行为,在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在移动领域,可以通过面部识别实现远程身份认证,用户根据系统提示完成指定操作,即可进行解锁、支付和授权等功能。部分机构还推出实体机器人,采用语音识别技术,识别熟悉客户并在网点进行客户指引、介绍业务等功能。而采用智能聊天技术的手机应用,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金融机构的人工成本。此外,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投顾、智能投研和金融知识图谱等应用场景也正在崭露头角。
6.金融服务创新
在金融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创新对于金融机构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近些年部分领先科技的突破,更赋予了金融业较大的发挥空间。但是,脱离了领先信息科技应用带来的模式变化和效率提升、过分强调形式创新和利益驱动,很可能会导致短期金融套利行为的出现,创新的价值提升度就会非常有限。忽视金融风险的所谓“套利创新”,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使金融机构盈利,但从长期看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剑走偏锋,走向引发重大风险的误区。因此,以领先科技为支撑点的创新,才能够成为金融业价值经营的突破口。
7.消费者教育与权益保护
金融产品通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用户不能得到恰当的产品宣传和教育,将可能导致不当的金融消费,借贷和投资。金融科技的迅速推广,带来了普惠金融,同时也使针对普罗大众的消费者教育工作更具挑战性。如果金融科技的发展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导致消费者对科技创新无法信任而不敢使用,或是引发系统性的金融业风险,将为整个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带来损害。金融科技企业在关注业务发展的同时,需加强关注技术创新,以确保交易安全、信息安全和投诉渠道畅通。金融科技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捕捉,进而用以进行有效的投资适当性评估。金融科技企业还可以通过智能客服技术,开展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产品风险教育,并根据已有的国际实践、恰当践行相关的政策法规、遵从行业规范,实现最大限度的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8.有效的行业监管
金融业风险具有四大特征,分别是长期性、隐蔽性、重大性和负外部性。由于金融业相比其他行业存在这些特定风险点,所以机构开展金融业务或提供金融服务,需要引入代表公众利益的金融监管。金融科技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监管,但是当前,金融科技创新在大数据运用、信息安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给现行监管带来了挑战。但是,监管和创新发展之间并不矛盾,监管体系可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构建促进创新探索的有效机制,例如业界中经常谈到的“沙盒体制”,力图在可控范围内为创新提供支持,并在探索过程中起到积累经验的作用。我们提示关注和参与金融科技发展的各方及时跟进监管动态,与监管者保持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新创领域的立法立规,支持金融科技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