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把逆境当成一种修行,你自然会成功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后世尊称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和哲学家,创立阳明心学。

王阳明12岁时问书塾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答唯读书登第耳,王阳明不认同,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一番对答,说明少年王阳明志在成为圣贤而非显贵,这一志向指引了他的一生求索。

31岁前,王阳明屡试不中,久居余姚乡里,潜心佛老,自言陷溺于邪僻者二十年。后内赖天性觉悟,外的益友启发,重尊儒学,再次立志必为圣人。

35岁,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遭太监刘瑾迫害,贬斥贵州龙场,困境之中王阳明参悟儒学经典,终于体悟吾性自足,始论知行合一,史称“龙场悟道”。

为官期间,王阳明先后出任吏部主事、都察院御史、江西巡抚,官至兵部尚书。他仁政爱民、平乱缉盗,政绩累累、战功赫赫,后世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是本心存良知,良知即天理,圣人的追求是致良知,致良知的方法是知行合一”用他的四句教言概括,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为善去恶是格物,把逆境当成修行

每个人在社会上的价值都是宝贵的,就像人的眼睛,耳朵,嘴巴一样,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哪个东西更重要。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良知的大小给自己在社会中定位。奋斗努力,怀有远大理想是好的。但是也要看看自己的良知大小,和你的理想是否匹配。如果好高骛远,那就是自不量力了,也终身不会快乐。

那么如何区分自己的良知呢?王阳明说,心所安处就是良知,做一件事,你持续不断的感觉到心累,就说明超出了你的良知。注意,这里有个面重点:说的是持续不断,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总会感觉心累,但过一阵也就习惯了,这个从心累到习惯的过程,其实就是你不断成长的过程。千万不可拿这句话当成不求上进贪图安逸的理由。但如果一件事,你干了几年甚至是五年十年了还是心累,那么可能就真的不太适合了。比如有的人天生爱唱歌,有的人就喜欢写文章,而有些人就喜欢上班的安逸感觉,而有些人天生喜欢创业挑战自我。甚至有些笨蛋学生啥都不会,就喜欢玩游戏,也可以去打比赛赚钱。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就看你会用不会用,别人不了解你的才干,但你自己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一定要在自己最擅长的长板上做强做深,而不要跟短板较劲。

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方法论。所谓方法论,就是做事的原则和方式,比如孔子的方法论,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句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而王阳明的方法论就是那四个字,为善去恶。

我们先来看看王阳明对他的弟子立下的训诫,这也是他对走向圣人之路的总结。包括四方面: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小时候王阳明认为第一等事,是做圣贤,这个标准实在是太高了,所以在当时都变成了一句笑话,甚至他老爸都嘲笑他是理想主义。而王阳明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后来种种反常的举动,都是在向这个志向前进,他也始终用圣贤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包括他自学兵法,其实也是想建功立业。这样成为圣贤的可能性就更大一点。所以王阳明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立志,那就是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说白了就是你的理想是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只有从内心里树立了理想和目标,只专注于自己的理想,就会克服万难,勤学苦练,最终走向人生的巅峰。

王阳明时刻告诉大家,要勤学苦练,不仅仅说的是知识。我们经常会被习气所污染,心灵就会产生很多毒瘤,这些毒瘤都是过错,只有我们勤学苦练,才能去除这些毒瘤,保持本心光明。说白了就是被正确思维洗脑的过程,也是光明良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善念和邪念会不断的形成冲突,如果我们不能持续的学习,不断洗脑,那么慢慢的就会让邪念战胜自己。从而造成行为偏差。这就是很多人已经财富自由了,拥有巨额财富了,但是仍然会坚持读书,坚持学习的主要原因。有些东西有事没事就得拿出来强化一下,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始终在走正确的道路上。

王阳明讲的勤学,不光是读书这么简单,他说的勤学还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即使圣贤也不免犯错,之所以他们还是圣贤,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改过。做人不怕有过失,就怕知错不改。改正也分为两种境界,一个是自发的,一个是被逼的,自发的改正错误,他是发自内心的醒悟,而被逼的改正,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在外力的作用下才会有这个觉悟。比如有的人非得得到严厉的惩罚,经历过牢狱之灾,才能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王阳明说责别人也要有限度和方法,当面斥责别人,会使得别人无地自容,他将产生非常羞愧和愤恨感觉,这种情况下,反而只会激怒他,让他去做坏事。这就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攻击别人,你要时刻想着自己的目的是让他改过,而不是去吵架拱火。有一本书叫做非暴力沟通,回头我们会给大家讲讲。

但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自己遇到这种人,也要心态平和,把他当成我的老师,尽量不要发怒。这其实也是知易行难,每个人都知道,要反思自己,要客观地看待别人的批评,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呢?如果有人对我当面严厉批评,我也是会生气的,甚至是愤怒,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修炼。面对别人的指责完全不生气的,恐怕需要的非常高的格局,或者说非常强大的内心。比如我现在去指责马云不成功,活的很失败,他应该是不会生气的。只有拉开差距,才能拥有强大的内心。

中国的哲学家,讲究悟道,也就是静坐。所谓静坐就是盘坐,双手放在膝上,用鼻子呼吸,心里数着呼吸的次数,让呼吸平稳,接着让自己的心进入空寂的状态,接着审查自己,是不是有私欲,是不是好色了,好货了,好名了?如果发现这些私欲,就统统除掉,然后还要想一些天理,比如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比如我们读过的这就是马云这本书里,马云有重大决策的时候都会去寺庙里静一静,禁语。他所说的禁语就是静下心来,不说话,想到什么就写下来。就类似于静坐悟道。反正我根本进入不了这种境界,我一般都是在来回走路中思考问题。我专注于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不喜欢嘈杂,因为容易打断思绪。所以遇到心烦意乱,我更愿意去找个安静的地方散步,不太愿意静坐。

王阳明一贯主张是事上练,越是遇到紧急的情况,越是能考验一个人的修为,所以他告诉弟子,一定要放到事情上去修炼,平常谈那些大道理都是没什么用的。遇到事情了,还能做到心静如水,内心光明,那才是真的get到了技能。

其实平时大家都知道很多道理,但是一遇到事情就全都忘得一干二净了,除了恐慌暴躁,已经没有了任何智慧。为什么王阳明说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就是这个道理。修身养性,就是在光明内心,内心光明了才能做到遇事不慌张,只有这样你平时懂得的那些道理才能施展出来。别把智慧搞得那么神秘高大上,其实不过是遇到事情还能心中不慌,按照自己的良知指引,去冷静地处理事情罢了。能够做到遇到任何事都不慌不乱,镇定自若,于是你就已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高人了。

这点在投资上也是适用的,其实投资的方法并不多,通过学习也能够很快掌握,但知道很容易要学到却很难,你真正能悟到做到,那就更难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把所学的知识拿到现实中去验证,这个验证的过程就是悟道的过程,学习成长的过程。我们常说需要经过一次牛熊的洗礼,你才能够成熟。如果从来没见过牛市和熊市,那么说再多的大道理也是没用的。

做人也是这样,你学富五车没有实践也是白搭。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没真正领悟。就像王阳明一样,即使他学了那么多东西,都学遍古今了,也非得经历过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才能真正地在历练中成长,才能真正悟出人生的真谛。读书本身就是在修身养性,光明良知,而每一次实践就会印证你的所学所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最终走向人生的巅峰。

有一个例子,有一次王阳明弟子的儿子生了重病,这个当爹的愁眉苦脸,痛苦不堪。王阳明却说,这是一个大好时机,平常你读了再多的圣贤之道,其实也没什么用,只有遇到事情的时候,才能看出你学得怎么样。所以孩子生病,正是你练习心态的大好时机。王老师确实不是一般人,在一般人看来,说这样的话真是欠抽。

这其实就是事上练,学知识不能光停留在口头和书本上,要通过现实中的磨练才能提高我们的心性。父亲看着重病的儿子,感受到了担忧,但王阳明却说,你担心也没用,并不能减少他的痛苦,更不能医治他的疾病,反而会让你心态扭曲。此时你的良知已经被七情六欲给控制了。我们要修心,就应该借着这个机会,打磨自己。你只有在这种紧要时刻,才知道自己学到了多少,平常满嘴大道理是没有用的。

很多东西你认为已经学会了,但其实你只是知道了,离学会还差得远呢,世间绝大多数东西都是知易行难,知道非常简单但是上手一做才知道有多困难。投资也是如此,无非就是买卖和持有,这谁不会呢,但到了那个关键时刻,你还就真不会了,该买的时候不敢买,甚至还在卖,该卖的时候不舍得卖,还想赚到最后的铜板,该持有的时候,却总是静不下来,没有耐心。最后你看起来好像什么技能都会,但就是赚不到钱。说白了就是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

如果要想学习王阳明的智慧,不妨读一读《传习录》和《知行合一》这两本书。

《知行合一》不仅整个层面描述了王阳明心学的生平,而且弟子们梳理他的文字和书信所编写的传记,对知行合一、致良知给予了严谨的诠释,使之非常容易吸收了解王阳明心学的哲学思想聪慧。该书涵盖了王阳明心学的具体哲学理论,是探索王阳明思想和心学发展的主要资料。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书中分为上中下三卷。“传习”一词出自论语,《传习录》包含着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王阳明心学思想被誉为500年来最精妙的人生智慧。民间传说中国一共出现了两个半圣人,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是王阳明,半个圣人是曾国藩;曾国藩是阳明心学的受益者,他视阳明心学为精神导师。

当我们内心苦闷、烦躁、迷茫不安时都可以阅读王阳明心学,心学会强大我们的内心,更加理性和智慧的面对人生中的困境和磨难。

(0)

相关推荐

  • 王阳明:为什么道理你都懂,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中央电视台典籍里的中国·王阳明篇,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何其有幸,墨梅出生及生活的地方,便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事件的发生地: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1508) 我是土生土长的龙场人,直到康熙二十六年 ...

  • 真切笃实 明觉精察

    " 当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那痛苦就在人的心灵深处升起.--加缪 " 分 享 Share 遇见幸福✿心生欢喜 一头是喜欢,两头是欢喜 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忧 我是你,是另一 ...

  • 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在...

    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在事上磨练,才能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阳明的一生就是知行合一的写照,成长中先有五溺时期,又有后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龙场悟道&qu ...

  • 王阳明:专心,是一种修行

    现如今,人们终日忙忙碌碌,身心得不到片刻休息,以至于许多人都迷失自我. 恰恰是专心,能够带给人极大的定力,从这种忙乱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 ...

  • 王阳明大智慧:有一种爱叫我心里有你!(献给天下母亲)

    作者|鬼谷信 母亲节了,在这一天我们会用各自的形式去表达自己对目前的爱. 那么,什么才是对妈妈的爱?什么才是孝顺吗?相信有人会说给父母钱就是孝顺,也有人会说带父母旅游就是孝顺.当然也有人会说现在工作很 ...

  •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中国古代哲学家说,你看到什么,说明你内心有什么.苏东坡年轻时与佛印一起坐禅.苏东坡说:"大师,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佛印说:"看来像一尊佛."苏东坡讥笑着说: ...

  • 李亚鹤:画画是一种修行,忘我静心

    道家曰:山医命相卜,琴棋书画拳.原来,绘画在道家看来也是一种修行方式.我国自古大户人家的子女,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见,我们有这样的优良传统,并非一朝一夕. 李亚鹤了解到绘画为什么会对修行有帮助呢?道 ...

  • 王阳明:人生最难的修行,遇事不怒,对错不辩,输赢不争

    去学岐黄中医名家经方 善战者不怒,善柔者不辩,善胜者不争. 看过一句话:"遇事不怒,对错不辩,输赢不争,才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人所有的烦恼,皆来自于内心的 ...

  • 规矩,就是一种修行!

    什么是规矩? 规矩,是一种存在. 自然规律是规矩--四季轮回.物种演化,五运六气,无不遵循着某种自然法则,你得遵守了,这是对自然规矩的敬畏. 社会习俗是规矩--行为习惯.生活伦理,包括约定俗成的各种& ...

  • 耐心,是种修行

    昨天,孩子身体不舒服,我去学校接他. 教室外面拐脚处放了两张桌子,摆放着学生的作业,还有学生的乐器.班主任老师就在教室外面办公. 出来校门,我问孩子,你们老师常在外面办公吗?孩子点点头,有时也去集体办 ...

  • 自律是种修行

    看到70岁的卓别林写的长诗<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感觉真是智者所言,我不由得把其中几句摘抄下来.诗的开头几句是这样的: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 是多么的无礼 ...

  •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南师国学堂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国学今圣"南怀瑾"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为纪念南师,发扬南师学术精神,特设此平台!愿先生学术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