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中医自学之门:温病之真面目
郭梅峰 原创
热病不同于温病,其义人多弗察。吾尝考灵素微意,而知热病有自外来之热,有自内作之热,病源不同,治法实不可以含混。外来之热,起于临时;内作之热,蕴之既久。
临时者可攻下,久蕴阴竭者不可攻下。《内经》有冬春二字,喻病之非暂,亦即明示此病治法,以甘凉养阴为主。)如伤察中风,本无内热,但因风寒外感之故,病在经络,不在胜腑,阳盛而后传阳明之腑,而为热病,是热由外来。视与温病之热,自内发者不同。更视温病之表里皆热者不同也。
夫温病虽病因外感,而根源内伤,感在经络,而伤在脏腑,故病在三阳,即内连三阳之腑;病在三阴,即内连三阴之脏。在脏在腑,但热无寒, .以其原有内热,因表邪而引发也。六日经尽, 则脏腑经络表里皆热,故日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治法不能杂以丝亳之辛温,与热由外入者,其热未盛之际,犹可凉温复用者,不可相比。
故仲景《伤寒论》,揭示温病之特征,日:“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太阳病证主治头痛而言。太阳病当恶寒,此发热而不恶寒,是阳中无阴;又即见少阴之渴,太阳之根本悉露,岂非少阴早已不藏,先有伏热而为温病耶!
仲景深恐人以治伤褰化成热病之手段,移以治温,故将温病之旨揭出,并教人认证不可草率,必有此四者(头痛、发然、渴、不恶寒)方是温病。而治法之当用凉解,已在言外,然人身体有厚薄之不同,病情有浅深之各别,则凉解之方,尤不可不细心施与,须知治法当分两义。
经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人元气当不大虚,只缘冬月不善养阳,胃寒浴冷, 表寒虽不得内侵,而卫阳亦不得外散,内蕴灼阴,至春日感冒而病发,轻者宜用凉散清络,重者宜用凉润清火,治不差谬,热去而元气自复矣!
又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此人以欲竭其精或炙缚五志药误,耗散其阴气,阳强不能密,而阴日虚,至春阳盛而病发。(冬春二字,表示病源之久远,亦即表示阴液竭于平时,非温病独见于此时也。)轻者宜用泻热和阴,重者宜用甘寒养阴,治稍差谬,阴气孤绝而死。
前者因于外感,后者因于内伤,虽皆蕴热而发,病有轻重之异,华者不可不潜心体察也
他者暑症,经谓“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导”,是暑与温似乎同例,抑之此之谓暑,是暑之正病,不得稍用辛端以治,而非署之变病,变病者,却阴证之暑。当用辛数者也。药不审辦,以暑之变病,混网温治,势必燃原。嗟嗟!相火寄于甲乙,肝胆为发温之源:阳明原属燥气,肠网为威温之渊数。是则温之所以为温,嗜庸者岂能识其真面目欲!
(杨干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