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拼命提前学”,反而容易扼杀孩子的数学思维?

前阵子,我在一个读者群和某一位小学高年级的家长讨论了关于是否要给孩子学奥数的话题。

这位读者妈妈的观点是:很多奥数学习其实是在“绕脑子”,如果能用列方程就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非要让孩子搞脑子?明明白白的列方程,不香嘛?如果要解决小学奥数题,为何不让孩子提前学初中的内容?学会了解方程,学会了很多后面的“高级概念”,小学再难的题目,不都降维打击了吗?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观点——用高年级的数学工具来解决低年级的难题。

很多家长可能并不是不赞成这个方法,只是由于觉得自己孩子没有余力提前学而放弃了这个方法——我今天想讲一讲,我个人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虽然我不是一个常写数学学习的公众号,但凭借我对数学的理解,我认为这种“用相对高等的数学解题方法,来解决相对低等的数学难题”是对孩子数学思维的扼杀。

我们陪读的家长在给娃做幼升小的题目时,其实会碰到很多类似的题目:只要设一个X和Y,列个方程,简直太简单了,一下子就算出来了,但是孩子不会,只能陪着他们“绕脑子”,绕得有时候自己脑子都快错乱了……

比如,盈亏问题。

这是一道典型的盈亏问题,铅笔字是我儿子的解法:总差➗单位差,得到份数。

其实,当我第一眼看到题目,特别想列个方程,一下子就能解出来——学生人数不变,那就设一共X条船。

比较一下,是不是觉得列方程特别简单?用“盈亏问题”的思路来解题,简直太“烧脑”。

我后来细想,可能正是因为有不少家长也这么认为,所以“提前学”的风气才那么严重。把初中的提前到小学学掉,那就能秒杀同龄人了;用解方程的方法来做小学奥数题,谁不会做?我们家长哪怕高中数学都忘光了,也会做啊,不是吗?

但是,这真的是数学学习的本意吗?恐怕不是。

学数学,关键在于打开一种思维方式。

数学为什么那么早就要学?为什么物理和化学没有在小学阶段就开课?

因为数学是基础学科,是一切理工科的思维基础。基本上,数学不好的人,物理不会好的。化学生物相对来说对数理思维的依赖弱一点,基础知识还是要靠背。但数学和物理,靠背公式来做题,绝对能轻松得个零分。

如果仅仅以结论为导向,很多学科的校内学习,就是在“划水”——小学根本不用五年,只要两年就能翻篇了。可是为什么我们基础教育那么多年,还要这么不厌其烦一步步讲,一步步教?

因为这就是“基础”。

语文英语不必说,你字都不会写,单词都不认识,怎么去阅读和写作?

数学呢?既然设个X解个方程就能万事大吉了,为什么不是一跑上来就教解方程?——因为哪怕一开始就教了解方程,看到应用题,娃也未必能理清思路把方程列出来。

还有一点,很多数学方法,是跳不过的坎,比如枚举法,比如逆向思维。

上面那个“盈亏问题”,顺着来,列个方程,谁都能理解,因为等式的两边“学生总数不变”,所有的“绕弯子”思考过程都被“数学工具——方程”干掉了。

但用到“总差÷单位差=份数”的思想方法,你能想通吗?这就是数学的美妙之处。能想通的人,就能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如果一切学习,都以“结论为导向”,那很多都是白做功——口算也不用练了,反正有计算器;字也不用写了,反正都有打印机;卷子也不用做了,AI一扫都给你答案。

过程的美妙,有时候就是一种“白做功”。数学也是这样的。我一直鼓励我儿子去想一道题目,想通它,理解它,比最终做出答案重要得多。

“鸡兔同笼”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如果把它理解为“本意只是引出二元一次方程”那就是不懂真正的数学。

列个方程,都不是事儿了,兔子设为X,鸡设为Y,二元一次方程组,杀他个片甲不留——但真的列方程去解鸡兔同笼就没意思了!

它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要在脑子里把鸡“变成”兔子,或者,把兔子“变成”鸡,然后再去考虑“变了后”缺了多少腿,或者,多了多少腿。绕来绕去,就是去理解透“总差÷单位差=份数”这个核心概念。

“鸡兔同笼”问题考验人的变化思维、抽象和归纳思维,若用方程来解,这种思维就消失殆尽——只会用方程来解的话,就是白板一块,无法锻炼和感受数学中的这些思维了。

家长们都觉得奥数可怕,其实,真正可怕的,不是奥数,而是套路。

很多娃,被老师教了公式,但不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只会用公式去解题——这才是最可怕的。

比如,我儿子曾经学过一个章节,有这样一个知识点,讲的是“毕克定理”,我就觉得,教给小学生这个,没有太大的意思👇

机构自然有他们的教学大纲,但我不是照单全收。我会跟课,然后选择一些重点的章节给儿子过一遍,看他是不是真的掌握,还是只是学了点皮毛——只会用公式来解题,是最肤浅的学习,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中考是不考奥数的,那我为什么还要给儿子上奥数?因为我看中的就是解决奥数题中涉及的思路——我的定位很简单,我儿子不是奥数牛的料,但他可以学习奥数思维,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阈值。

这几年我接触了很多机构,也给伊森报过很多机构,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机构,他们的教学大纲都非常棒,能很完整地补充校内的漏缺,并且给学有余力的孩子们一把助力。

但,一把好的宝剑,用不好,就会自伤。当然也不乏铸剑之人急功近利——有些机构确实太着急,一个劲儿乱塞补药。

但更多时候,是整个社会给教育带来的问题。

只注重结论,只看题目是不是做出来了,而不看这题目到底是怎么被做出来的。

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怎么理解的?——这才是最关键的啊!

你能理解套路,就能掌握套路,然后一切的套路在你眼里都不是套路了。

超前学的牛蛙,很多都是伪装的。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学的是套路,却不知道套路怎么就成为了套路。

话虽有点绕,但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的意思——与其说我不是一个“鸡血妈妈”,不如说“我不是一个套路妈妈”。我对孩子文理科的教育,有我自己的一套方法,这是我自己多年学习的经验总结和感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把这些想法分享给大家,一起讨论切磋,让这些理念更贴合实际。

当家长不易。上次和一个复旦的教育专家一起做节目,专家主张我们应该放手孩子的成绩,只关注爱——试问这有几人能做到?谁又会想盯着娃的成绩,蓄意去破外亲子关系?谁不想只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呢?不食人间烟火,或者,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我是听不进的。

身为一个魔都家长,我只希望我的读者,能和我一起加油,不轻易焦虑,不被因“提前学、跨级学”而包装出来的牛蛙传说绑架,从而迫使我们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一条不归路。

说白了,人的教育,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如果一开始大火猛攻、拼命提前学,但却只求分数、不求甚解,就相当于练了葵花宝典的人,以后人生不会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