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九叠篆书法6幅

九叠篆又称上方(尚方)大篆,出现比较晚,始见于唐代.是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反复折叠,盘旋屈曲,点画由纵横两个方向,填满空白,以求均匀、美观。九叠篆盛行于宋、元、明,一直延续至今。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之所以称之为九叠,“乃以九为数之终也,言其多也,”。九叠篆是一种流行的“国朝官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宋代叠篆制度的范围是:只限于皇帝玺印、爵位印、中央官署和京师衙署用印,少量官印中的叠笔,叠数也不多,不在制度所定叠篆范围。明代的官印叠篆制度很完善。明朝甘旸《印章集说·国朝印》:“国朝官印文用九叠而朱,以曲屈平满为主,不类秦汉制。明成化时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五记载:“本朝文武衙门印章,一品二品用银,三品到九品用铜,方幅大小,各有一定分寸。惟御史印比七品衙门特小,且用铁铸,篆文皆九叠”。九叠篆的特点是直线变曲线。通过对直线的加屈,把相对简单的线条变得复杂,使稀疏的笔画变得茂密。今发九叠篆书法5幅,供书友鉴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