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国《覆光水色动清影》观后感~~檀力
中国画这一最注重思想哲理与精神内涵的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为什么21世纪以来其艺术特质却变得模糊不清了?什么样的创作才是真正的创造,哪些只能算抄袭模仿?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美的作品,而这种美是停留在描摹自然的表象美,还是通过艺术创造精神美、内在美?把中国画创作过程理解为画照片,将照片如实地搬到画面上,能不能称为艺术创造?任由画照片的作品入选各类大展甚至得奖,将会把中国画引向何方?这些问题如不厘清,对于中国画画什么、怎么画,今后在世界艺术之林如何生存发展,都将是致命的伤害。
陆建国近日,创作一幅国画《覆光水色动清影》,我观后感慨较深。
审美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它、描述它、界定它、表现它。审美之心人人有之,每一个人都能分辨得出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不美的,甚至是丑的。但美有自然美与艺术美之分,也有表象美与内在美之别。蓝天白云、朝阳落日、高山大川、幽谷瀑布是美的,苍劲的树木、娇艳的鲜花、袅娜的绿草是美的,健壮的身材、窈窕的体态、姣好的容貌也是美的。这些美属于自然美、表象美,它不需要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就连三四岁小孩也能看得出来。
王国维说自然美是“美之第一形式”,而艺术美是根据第一形式创造出来的第二形式之美。通过艺术形式所反映的事物的美,是美的高级形式。艺术美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现实,但并不等于现实,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的创造性再现,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中国画不是直接去描摹自然、刻画物象,不与自然美在同一层面争高下,而是以自然物象为依托,通过似像非像的形象表现内在精神,通过笔墨形式来抒发主体情感,自觉地创造绘画艺术之美。它所描写的对象,如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人物等,都充满着生命的律动,都有自然的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完美结合的创造。
因此,作为一名艺术家,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去发现美、审视美。一般人都能发现、都能说出的表象美,还需要艺术家去发现、去创造吗?艺术家的这个“家”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其实,摄影也是一门艺术,摄影艺术也强调内在美。内在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在艺术作品中融入创作主体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思想觉悟、道德情操、行为毅力、生活情趣、文化修养等。而当今一些画家的创作只是起到了以笔墨来机械模拟照相机的功能,他们依赖自然,照搬自然,将摄影所得的照片直接搬上画面,把对自然美、表象美的再现作为创作的指归。也有些人为了在大展中入选得奖,花上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反复描摹、渲染,其精细、繁密、艳丽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相片。这种精雕细刻的打磨,与摄影比功能、与自然表象比美的工匠式制作而成的所谓写意画,确实能在一瞬间吸引眼球。不光能得到普通欣赏者、一些收藏家的喜欢,就连大展评委也愿意投上一票。在大展指挥棒的指引下,画照片的创作方式,已成为当今一些画家向全国美展冲奖的唯一途径。而这种与照片比美的所谓创作也占据了中国画的主流。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蔓延与社会消费文化的侵袭是分不开的。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普遍倾向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急于成名、成大家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已严重污染了不少画家的心灵。对于艺术创作,尽量避免艰难的思索和深切的体验,不求深刻的感动,偏向于“快乐的实效”,把艺术的功能降低为一种娱乐、一种只限表层参与的视觉享受。艺术创作所追求的美也就趋向于一种自然表象美、照相就能达到的美。这种创作取向丢弃了中国画物我合一、形神兼备等艺术特质,把绘画艺术当成一种抄袭艺术,把中国画带入一种表象美,一种浅薄化、通俗化,甚至低俗化的审美,消解了艺术应有的崇高价值与意义,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它将艺术当作产业,当作牟利进身的工具,是急功近利的具体表现,与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创造背道而驰。
从本质上说,中国画是画家抒发情思的媒介,是心灵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中国画通过“似与不似”的自然形象的刻画来体现人的情操与理想。自然万象,必须经过创作者和欣赏者的陶熔铸炼和再创造,才能从单纯的自然美跃升为艺术的内在美。当画家将自然美与艺术美有机结合,美的价值才具有超越性:自然万物因之超越自然,达到拟人化的理想结构;艺术也因之超越人为的刻意雕琢,仿佛回到本色自然。
因此,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大自然赋予万物变化多姿的形态和绚烂多彩的颜色,自然美的丰富性、多样性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是,艺术创作并不是对自然机械的模仿和复制,而是艺术家对自然美进行创造性的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实现美的典型化、理想化的产物。它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
美是需要通过艺术家敏锐的眼睛、热情的心灵去发现和创造的。作为中国画画家,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对自然万物有与别人不同的观察角度、审美方式和不一样的心灵感受。审美作为一种境界,不能浮于表象,而应该深入内在与本质,将人类的道德情操和自我的真性情投射于自然万物之中,从而使落花有意、流水有情,人生与自然融通合一。所以审美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因而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画家搞创作,并不是去给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一人一物去拍照片。大自然中的美,是一种自然美、表象美,把它如实地搬上画面是不存在多大价值和意义的。自然物象只有通过画家有意识地筛选、过滤、重组,赋予其思想精神、情感观念,只有通过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强化提升,才能成为审美对象,才能成为一种有生命、有灵性的意象,才能成为艺术创作的对象。因此将自然美转化、升华为艺术美、内在美,即更理想、更纯粹的人情化、生命化的美,才是中国画创作的目的与意义。所以艺术不能没有美,也不能没有生命活力,更不能没有情感和个性。
荷花虽然其自然形态本身是美的,但在文学艺术中,只有通过象征、比拟等手法,强化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将自然美提升为精神美、内在美,才更能凸显出荷花的美的价值。正如宗白华所言:“一切艺术的境界,可以说不外是写实、传神、造境:从自然的抚摩、生命的传达,到意境的创造。艺术的根基在于对万物的酷爱,不但爱它们的形象,且从它们的形象中爱它们的灵魂。”
我体味道,陆建国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文学技艺的厚积薄发,才能笔墨细腻,出神入化;用心用情张写荷塘景物、景观,意境完美结合。一幅作品的诞生,不仅是灵光一现,而是心情、心境、心意的电石火光的碰撞。更难可贵的是,用文字对画感倾情描述,更生动准确的诠释了作品,赋予了作品的生命力,让人难以释怀,过目不忘。并不由自主的思绪飞扬,穷尽毕生所学、所历来遐思!
所以说,审美的意义、创造美的意义不在于把一些自然美的东西或表象加以拼凑糅合,而在于实现由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由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创造性转化和飞跃。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艺术,中国画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不同于西方绘画而独具东方特质的绘画形式。从诞生之日起,它就不是单纯地再现物象,而是物象与抽象、抽象与意象、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的高度统一。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儒道释文化紧密结合,不仅要求合乎于形,更在于合乎形之上的神,是合乎自然万物的活泼形态,是高于自然的人类精神思想的自然的表现。
大自然的秘密很少显露在表面,一切美的现象,有价值的美,都潜伏于具体的事物中。一切艺术的美都是艺术家心灵的表白,是人生与大自然的和谐共振。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每个中国画画家要用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观察角度和笔墨技巧,去发现美、创造美,去呈现自己的心灵世界。真正的中国画创造不在于描摹自然表象美,在于创造内在美、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