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豪宅”曝光,获字节投资:她的野心可不止身家过亿!
先是用旧木床纯手工改做的这张桌子:
大家围坐在桌旁,眼前有山有水,流动的“溪水”把食物酒水带到大家面前,,颇有几分古人“流觞曲水”的意境。
网友纷纷评论道:“第一次见这么浪漫且高逼格的饭局,绝绝子!”
再接着,是7月2日大厂字节跳动(大家熟悉的抖音就是他们家的)投资了李子柒的公司,又引起大众一片哗然。
可我们想说的是,除了商业野心,李子柒这个姑娘的心思,可真是不简单。
她俘获老少“芳心”,暴露真实企图
前两个月,群里有妈妈吐槽:最近儿子迷上了李子柒,还跟他爸因为“谁娶李子柒”吵翻天了。
没想到几句话就炸出了好多“粉丝团”家属——
“5岁儿子一看到李子柒的视频就变得安安静静,跟施了魔法一样。”
“李子柒弹棉花的视频,我儿子大概看了二十遍。”
“我跟女儿说,作业做不完不给看李子柒,百试百灵。”
还有小朋友大笔一挥,把李子柒画上了画,相当传神地还原了柒仙女的田园生活场景。
从这么多的“童粉”来看,李子柒无疑牢牢俘获了孩子们的“芳心”。那么,他们到底喜欢她什么呢?
有人觉得,男孩喜欢李子柒漂亮温柔,会做很多好吃的食物;女孩可能寄托了自己成为一个美好女子的想象,长大后做第二个子柒。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李子柒在潜移默化中告诉了孩子们一些弥足珍贵的知识。
现在的孩子看过不少书籍,背过不少唐诗,但是食物是怎么来的,物品是怎么生产的,他们并没有概念。
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珍惜粮食、保护资源,觉得日常所用所食之物,是生而有之的。
而李子柒的视频,从一颗种子开始,到开花结果采摘,最后做成食物和精美的器物,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完成。这中间的漫长过程,是孩子从未接触到的。
譬如:春天,可以收集花瓣,做花茶,制茶饼;
夏天荷花开完,就能去池塘里寻莲藕,并自制藕粉;
秋天,去山里捡完板栗,回家就做炒栗子,栗子酱,栗子蛋糕……
冬天万物萧瑟,那就来一碗马奶酒,配上一只滋滋冒油的烤全羊。
有些事情一个季节做不完,那就用整年的时间来完成,比如弹棉花。
而镜头前的孩子们,在此之前远远想不到自家一床普通的棉被,竟有如此复杂漫长的工艺。
李子柒接受采访时说,她认识一个老师班上的学生,“一直以为水稻长在树上”。
直到看了她的视频,才知道原来平常吃的饭来得这么不易,之后他再也没把学校中午的米饭偷偷倒掉了。
其实,让孩子熟悉各种四时规律,“上好一堂自然课”,明白劳作的意义,是李子柒这个姑娘的大格局所在。
被带偏的生活美学,正在毁掉多少人?
吴冠中先生曾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而中国孩子最缺的不是知识,缺的正是审美教育。
在这个恶趣味泛滥的时代,诸如“铁锅炖自己、活吞金鱼、表演吃灯泡”等怪像早已屡见不鲜。
“拿低俗当有趣,拿低素质当幽默”,无论大人小孩,都深受其害。
有人认为,身上穿着比基尼、头上戴着京剧头饰,然后再摆个pose,就是中西结合,打破传统文化的沉闷之感了。
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低俗的内容,除了用着重油重盐重糖来刺激味蕾,对人的审美教育没有一点好处。
而李子柒的视频出现,犹如一场及时雨,某种程度上恰好弥补了中国孩子这方面的缺失。
在镜头里,她将人们的目光引向白云聚散的山峦、鸡鸣狗吠的村落,以及木屋、稻田、百鸟、蝉鸣......
尽管物什简陋,木铲、大锅灶、未加装点的屋墙,却一点也不显粗糙,反透出自然清幽之感,颇有些返璞归真的意味。于李子柒而言,这便是她心心念念的“豪宅”。
也就是这份朴素而古典的中国美,引发了更多人“美”的觉醒——
原来,真正的美,既不是明艳的色彩,也不是夸张的造型,而是用心对待一蔬一饭,改造一草一木的生活意趣。
有人说,审美力往往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可见,培养孩子的审美眼光,是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李子柒,正在和无数家长一起努力。
中国最不缺文化,如何教孩子文化自信?
央视曾这样评论李子柒:
“不说中国一个好字,却讲好了中国故事”。
是她,打破了我们的固有认知——“做农活”可以不灰头土脸,传统的东西也并非“落后”不堪。谈及是否害怕地位被取代时,李子柒坦言:
“我觉得不存在这个问题,哪怕是有人同样拍摄乡村风,或者传统手艺,我觉得这都是特别好的事,至少让很多人知道,中国的乡村和文化如此迷人……”
所幸,在传承中国文化方面,除了李子柒,有越来越多的人,奔赴在这条路上,不断创新着。
半个月前的端午小长假,“飞天水下”“洛神水赋”等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达到了 35 亿, 48 小时内热搜上榜 19 次,视频的播放量超过 1 亿。
“河南卫视杀疯了”更是占据热搜第一,刷屏各个社交平台。
央媒转发,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用推特转发了该节目,向全世界安利这优秀的中国文化。
其实,这并不是河南卫视第一次出圈。
今年的春晚节目《唐宫夜宴》里,一群身着齐胸衫裙,体态丰腴、神情娇憨的“唐朝胖妞儿”,凭借一支舞蹈火遍网络。
是谁复活了她们?
四岁开始习舞的幕后舞蹈编导陈琳表示,自己从小就十分喜爱中国历史文化。为展现大唐时期女性的丰腴之美,“最初我们考虑在脸上贴片,但太耗时,就放弃了。”
为解决这个难题,团队没少费脑筋做实验。最终在嘴里塞医用脱脂棉球来让演员们的脸完美地“胖”起来,又用海绵假体衣让身体“胖”起来。
为什么一支舞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觉得,除了符合春晚喜庆、温暖的定调外,主要还是基于一个大胆的判断。
传统就是古板?传统文化就是老一套?错!
“关键是用什么表现形式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被受众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一代接受。”
事实证明,在现代声光影像技术的加持下,国宝、国风、国潮得到了出色的输出,更多的人看到并喜欢上了那个开放、包容的大唐。
而到此,“李子柒们”塑造文化自信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写在最后:
比起热搜上各种明星流量的花边新闻,直播平台里的娱乐狂欢,敦厚而有力度的中华文化,才是值得孩子们驻足关注的事情。
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从历史绘本中,从一个个民俗文化的展览和博物馆中,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和精神,守住这一份历史底蕴。
中国从来不缺文化,我们要对文化自信。而这样的自信,就该从孩童时代去培养。
为无数传播中华文化的“李子柒们”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