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科举遗留的旗杆石
宁海科举遗留的旗杆石
文/应可军
顾名思义就是科举中功名后,在宗祠前竖立旗杆,它是封建社会科举功名的象征。作用有二:一是考取一定功名后,社会地位提高,花钱竖立旗杆可以光耀门楣;二是旗杆竖立后,作为后人学习榜样,激励后人积极进取。竖立功名旗杆的资格因地而异,就宁海县而言,只要贡生以上资格即可。当然因人而异,也有部分家庭因贫困潦倒,无力出资,再者宗族实力不强,就不能竖立旗杆了。晚清时期,例贡生的增多,竖立功名旗杆的排场也加大,首先请石匠做旗杆夹、木匠做旗杆等,然后请唢呐班吹奏,最后宴请官员、嘉宾、族老、亲戚等等。
竖旗杆,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旗杆夹与旗杆。现以一市西刘刘震雷的功名旗杆为例来说明:旗杆夹其实是两块条石竖立组成,条石规格为:面宽12厘米×1900厘米,条石埋入地下50厘米,露出地面上的条石各开两个通孔,在清康熙之前的旗杆石上孔为12.5×7.5厘米的长方孔,下孔为9×9厘米的菱形孔,两孔中心相距85厘米;在清康熙之后的旗杆石上孔为9×9厘米的菱形孔,下孔直径为10厘米的圆孔,两孔中心相距65厘米;两条旗杆石相距约33.5厘米。旗杆选用约大于33厘米大口径的杉木,高度达十几米,旗杆的下半部开凿有两个孔,与旗杆夹的孔相一致,用硬质杂木做成的销将旗杆与旗杆夹连接起来。旗杆的上半部有一定讲究,若是进士出身的旗杆上半部将做两个四方斗,举人做一个四方斗,贡生没有斗。旗杆的顶部因文武功名不同而不同,文功名顶部多雕成笔锋,武功名的旗杆顶部多雕刀戟或镌座狮。功名旗杆的主人署名则在旗杆夹的正面体现,左边条石上雕刻主人得功名的时间,右边条石上凿刻主人获得具体功名。功名高低在旗杆上除了在旗杆上端区别外,还与旗杆底部的础石有关。据村耆模糊回忆,旗杆底部都有磐石垫底,举人、进士无需再垫础石,而贡生等则需在磐石上加一块圆础石。
据调查;宁海现存的旗杆(不完全统计)尚有如下几处:
岔路镇桐州村,明代,传说为都督大元帅遣物;
前童童氏宗祠,为康熙五十九年举人童培立;
前童童氏宗祠,为乾隆六十年举人童桂林立;
梅枝田田氏宗祠,为乾隆十七年恩贡生田冶野立;
东岙王家旧宅,为乾隆三十七年恩贡生王承洄立;
桥头胡屠家屠氏宗祠,为乾隆五十九年恩科举人屠思容立;
东岙褚氏宗祠,为嘉庆十八年举人褚传中立;
东岙西刘宗祠,为道光元年恩贡生刘震雷立;
桑州上叶村旧宅,为咸丰三年恩贡生王逢元立;
屠岙胡胡氏宗祠,为同治四年恩贡生胡瑞兰立;
屠岙胡胡宗祠,为同治五年岁贡生胡鸣三立;
屠岙胡胡氏宗祠,为光绪十四年岁贡生胡燧立;
长街镇王家祠堂,为清代进士王思峻立;(被张氏借去做了门墩)
沥洋镇谢家村,为乙酉贡元谢拱辰立;
胡陈宗祠,为胡鸣安立;
峡山村进士第,为北乡进士尢德隆立;
深圳镇李家道地,为国子监学政李立;
一市镇下洋陈村,为恩科×××立;
桥头胡,为甲寅恩科文魁而立;
龙宫陈氏宗祠,为丙子科贡元xxx立;
东仓大赖村宗祠前两副旗杆,清代,谱载为进士赖文元立。
武科举的旗杆夹:
下洋陈陈氏宗祠,为乾隆五十四年武进士陈万龄立;
湖山仇氏宗祠,为同冶六年武举人仇国华立(后移入米厂做门墩);
深甽镇柘坑村,为清光绪武进士戴恩立;
黄坛镇西溪村徐氏宗祠(现移提树村),为宣统三年壬午科举人候补把总徐人衡立;铭文:“徐人衡〔吕芬〕壬午科举入候补把总,宣统三年〔1911〕正月初八”。
旗主不明的还有;
桑州镇唐家村,旗杆夹上刻屋顶状;
沥洋镇孙家院子〔残〕;
沥洋镇老初中学校旁路面;
岔路镇上畈村食堂井栏;
岔路镇上畈村溪流井栏;
岔路镇文昌阁后;
马岙俞氏宗祠前;
东仓上郑村。
旗杆石,也叫名人石。一根旗杆石代表一个“名人”,“名人”主要是指当时家族里至少有一定的功名。家族能有这么多的“名人”,主要得益于家族对教育的重视。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浙江省、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