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讲大小柴胡汤
四逆散 【出处来历】来源于《伤寒论》。 【功能主治】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要用于治疗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经验参考】 四逆散是一张有争议的经方。《古本康平伤寒论》无四逆散而有回逆散,其条文将“四逆”二字列为旁注,云回逆散主之。且薤白作三茎而非三升,其余与宋本四逆散相同。李华安等认为本条恐怕有错简,虽在少阴病篇中叙述,其内容却不是少阴病(《康平伤寒论评注》)。如果没有“四逆”作为主证,那么,“逆散”方名何以得来?如果“四逆”是主证,那么,“四逆”又该作何解?和手足逆冷又有什么区别?事实上,临床没有“四逆”也一样取得明显效果,“四逆”的主证地位让人怀疑。胡希恕说,......不过验之实践,四逆见本方证者甚少,故本方的应用,不必限于以上所述的四逆,凡形似大柴胡汤证、不呕且不可下者,大都宜本方(《经方传真》)。胡氏的观点很值得重视。他弱化了“四逆”,并通过与大柴胡汤比较来给本方应用定位。此外,和田东郭与浅田宗伯也都认为四逆散是大柴胡汤的变方。汤本求真说,因有枳实、芍药、柴胡,故与大柴胡汤证酷似,然无内实之毒,比较的有虚象,多无舌苔。又,因有芍药、甘草,故有芍药甘草汤之类似症状(《日医应用汉方释义》)。从组方来看,其证之虚实当介于大柴胡汤证与小柴胡汤证之间。无人参大枣,故不及小柴胡汤证之虚;无黄芩,故又无大小柴胡汤之热;无半夏生姜,故无呕证;无大黄,故不及大柴胡汤证之实。既然是大柴胡汤的变方,那么,其方证也可参照大柴胡汤证。就腹证来说,大柴胡汤腹证以心下部充实有力为突出,四逆散腹证心下部表现轻于彼。龙野一雄说本方腹证为两腹直肌如棒状样紧张,俗称为两根棒。腹直肌紧张虽为其特征,但腹璧略凹陷,腹直肌细而胀。触之白线部深陷。腹直肌紧张范围虽多限于上腹部,但有时达脐旁,或波及于脐下(《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四逆散主治有“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或咳”,如许公岩治王某,女,34 岁。主诉: 患者有肺结核病史十余年,经常咳少量白稀痰,身疲乏力,纳少消瘦,便溏不渴,时感腹胀,经闭半年。近日X线复查,右上肺仍见2 cmX3cm浸润性空洞,确诊为浸润性肺结核。诊查: 面色苍黄,舌淡,脉细弦缓,两寸动数。辨证: 肺脾两虚。治法: 温中敛肺。处方: 柴胡6克,炒枳实6克,生白芍10克,干姜30克,生甘草30克,五味子15 克。上方药服七剂后咳减食加,嘱守方连续服药,半年间诸症逐渐消失,经X 线拍片复查: 右上肺结核灶钙化,空洞消失(《皕一选方治验实录》)。“或小便不利”,如范中林治肖XX.女,36 岁。四川广汉县某小学教员。病史: 小便不畅已十余年,重则尿黄窘迫,欲解不出。尿道灼痛,淋漓不尽。经多方检查治疗,疗效不显。1960年8月来诊。诊治: 每昼夜小便数十次,量极少,有时仅数滴、涩痛,腰及小腹亦感觉疼痛;下阴糜烂,白带多;四肢不温;舌尖边红,苔白滑。此为少阴阳郁,气机不利。法宜宣通气机,化阴通腑。以四逆散加味主之。处方:柴胡24克、白芍24克、枳实24克、甘草9克、枯梗30克、茯苓30克,四剂。另以自制九成丹涂下阴患部。服后,小便通利,诸症悉解。下阴糜烂已好转。再以少量丹药涂于患处.半月后获愈(《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由此可知,四逆散主治的小便不利不仅仅是小便量少,还包括排尿不畅,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范氏不仅加茯苓,还加枯梗,较经文有所拓展。“或腹中痛”,如汪其浩治陈某,男,35岁。开始发冷发热,头疼身痛,自以为感冒风寒。自服草药后,症状稍减。继则腹痛肢厥,嗜卧懒言,症状逐渐增剧,邀余诊治。诊脉微细欲绝,重按有点细数。但欲寐,四肢厥冷至膝,大便溏而色青,小便短赤,面赤,当脐腹痛,阵发性发作,痛剧时满床打滚,痛停时则闭目僵卧,呼之不应,如欲寐之状。每小时发作五六次,不欲衣被,也不伙汤水。前医认为少阴寒证.投真武汤加川椒,服后无变化。余沉思良久,不敢下药,又重按病人脐部,见其面色有痛苦状,问之不答。综合以上脉证,诊为热邪内陷,热厥腹痛。拟四逆散倍芍加葱:柴胡9g,白芍18g,枳实9g,甘草4.5g,鲜葱头3枚。水煎服。复诊:上方服后痛减,脉起肢温,面赤消,便溏止,小便通。病人自述脐部仍胀痛,似有一物堵塞,脉细、重按有力。为热结在里,处以大柴胡汤。服后大便通,胀痛如失(《伤寒论方医案选编》)。汪氏用此方并没有加附子,而是加鲜葱头,也是扩展了本方用法。“或泄利下重”,如范文甫治圆通和尚,腹痛下利,里急后重,痢下赤白。湿热痢疾也。清浊混乱,升降失常故尔。柴胡6克、白芍6克、甘草6克、枳壳6克、薤白30克。二诊:痢下见瘥,四逆散加薤白30克(《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范文甫专辑》)。在这些或然证过程中,不排除由于紧张、疼痛等导致四肢冷的“四逆”表现。 四逆散在临证中也常常加味使用。除了经文的举例以外,还有以下的经验: 加乌药,治尿失禁; 加吴茱萸、牡蛎治鼻渊; 加蜈蚣治阳痿; 加栝萎、薤白、山栀治遗精; 加大芍药剂量,再加郁金、牛膝、升麻治肾结石肾绞痛; 加郁金、香附、枯梗治胸胁疼痛; 加牡丹皮、黄柏治急性阑尾炎; 加鳖甲、茯苓、大枣、生姜谓解劳散,治疗肺结核; 加夏枯草、栝蒌根、贝母治瘰疬; 加茯苓、辛夷、薏苡仁治化脓性鼻窦炎; 加陈皮、川芎、香附名柴胡疏肝散,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加橘核、荔枝核、川楝子治睾丸肿痛; 加栝萎、薤白、郁金治肋间神经痛。 合方使用方面,有与大黄甘草汤、小陷胸汤、黄连解毒汤、半夏厚朴汤、平胃散、半夏干姜散、小柴胡汤、当归芍药散、四物汤、桂枝茯苓丸、薏苡附子败酱散等合用的机会。
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所谓“往来” 也有特殊意义。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治的病位。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 “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百合病也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但其不同于此证的是“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可见,百合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而躯体症状则很少。从症状的不定性来看,很类似于今天的神经官能症,而小柴胡汤证却是躯体有实在病变的。 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治疗上述疾病在于它合理科学的配伍结构。方中柴胡甘草主治寒热往来与胸胁苦满,黄芩主治心烦,半夏生姜主治喜呕,人参、甘草、大枣主治默默不欲饮食。其中柴胡和甘草是本方的核心成分,这一点从方后的条文加减可以看出。黄芩可去,半夏可去,人参、大枣、生姜可去,柴胡与甘草却不去。柴胡甘草配黄芩以清热,黄芩所主为“烦热”,如三物黄芩汤主“四肢苦烦热……头不痛但烦者”,又如《伤寒论》333条“而反与黄芩彻其热”;配半夏生姜以止呕。配人参以助正驱邪;配姜枣以调理消化功能,即“和胃”。 小柴胡汤是临床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张处方,其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中就有20条的记载。据不完全统计,现代医家用小柴胡汤治疗的病种就有70余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灵活运用小柴胡汤就必须对小柴胡汤进行相应的化裁。化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另一种是与其他方子合方使用。加减方面张仲景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但临证不能局限于此。我的加减经验是:病毒性感冒高烧,患者面色通红,出汗而体温持续,微微恶风,或咳嗽,或咽痛者,加连翘40克;类风湿性关节炎见关节肿痛,晨僵,加连翘20克、生地20克、黄柏10克、白芍12克且甘草的量应适当增加;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异位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其发病具有休作有时的特点,此外,患者大多对风冷过敏,属往来寒热的范畴,可考虑使用小柴胡汤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石膏30克、连翘15;支气管炎、迁延性咳嗽服用抗菌素无效者,加五味子、干姜;甲状腺机能亢进、或甲状腺瘤,出现有胸胁苦满者,可用小柴胡汤加牡蛎、知母等。本人曾治疗一位甲亢患者,因服用他巴唑等,导致药源性肝损害,并全身消瘦,两眼外突,手抖心慌。服用小柴胡汤加白芍2月后,不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而且突眼症也明显好转;突发性耳聋、中耳炎、鼓膜炎等,用小柴胡汤加连翘、山栀等;甘草大剂量使用时,要加泽泻、茯苓以防出现水肿。小柴胡汤合方使用的经验是:精神症状明显见情绪低落或伴有梅核气时,与半夏厚朴汤合用,此即是柴朴汤;肿瘤手术或化疗后,病人体质虚弱见汗出恶风者,与桂枝汤合用,此即是柴胡桂枝汤;肺炎见咳嗽痰多而粘黄,心下有压痛者,与小陷胸汤合用,名柴陷汤;伴有水肿或腹泻水样便者,与五苓散合用,谓之柴苓汤;伴有舌苔白厚,不欲饮食者,与平胃散合用,称为柴平煎;泌尿系肿瘤如前列腺癌见小便不利及血尿者,与猪苓汤合用。 小柴胡汤的剂量、剂型及用药品种也同样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我常用的剂量是:柴胡10~30克、黄芩10~20克、党参5~10克、半夏6~15克、甘草6~10克、生姜6~10克、大枣6-15枚。如果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性疾病如病毒性感冒,则柴胡的用量一定要大,成人至少要20克以上。小柴胡汤有振汗作用,随着通身的汗出,病人发热也随之而退,身痛也随之减轻。对此,本方有类似于西药激素样作用,可以看作天然的激素。如果用于作为免疫调节剂而长期服用治疗慢性肝炎和肿瘤病时,则要小剂量使用,柴胡用6~10克、黄芩用6克。需要指出,小柴胡汤是不能作为散剂来使用的。宋代名医朱肱曾治疗当时太守盛次仲疾,诊断为小柴胡汤证,但仆人给以小柴胡散,不仅病不愈,反而有胸满,后朱肱亲自煎煮,进二服,是夕遂安。方中柴胡,我用的是北柴胡,人参用的是党参而不用红参。有人认为张仲景所用的人参就是今天的党参。传统观念认为党参健补脾气多用于消化道功能低下,本方证的“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即是属于消化道功能低下,因此用党参。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用党参效果也同样满意。 上述的“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和“默默不欲饮食”是小柴胡汤的四大主证,我把它叫做“小柴胡综合征”。这是由中国古代先贤发现的综合征。它的产生既有外部的因素,更有内在的体质特异性。我把这种很容易出现“小柴胡综合征”的体质称为“柴胡体质”。其特点是: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质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另外,临床发现较多患者眼裂小,多为细眯眼(柴胡眼)。患者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影响。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在日本,小柴胡汤和小建中汤也常常作为改善体质的药物来使用。看来小柴胡汤的使用着眼于“证”,而非“病”;在“病”和“人”之间,更注重于特定体质的“人”。 柴胡体质对于正确地使用小柴胡汤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小柴胡汤在很多人眼中仅仅是作为感冒发热药和肝炎药来使用的,就连成药小柴胡冲剂的说明书也是这样写的。他们的着眼点都是抗病毒。这种认识无疑限制了小柴胡汤的使用范围。小柴胡汤能够直接杀死病毒么?我想更多的还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能力来抗病毒吧!日本学者发现爱滋病人服用小柴胡汤三个月以后,T淋巴细胞开始增加,说明小柴胡汤预防爱滋病有效。药理试验也证明小柴胡汤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实,病毒侵犯人体之所以对人造成伤害,大部分还是通过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诸如曾经肆虐全球的“SARS”,就是侵犯了免疫系统。其病变在肺,表现为高热、呼吸窘迫等,与本方证的发热、胸胁苦满的表现很相似,想必可以在本方的基础上化裁。另外,“SARS”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小柴胡汤也同样可以治疗此类疾病。如《苏沈良方》记载:“元祐二年(1087),时行无少长皆咳,本方(即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干姜各半两,服此皆愈”。对于病毒性肝炎来说,小柴胡汤就是天然的干扰素,加猪苓茯苓就是中药的“猪苓多糖”;而对于象胃癌、淋巴瘤等肿瘤来说,小柴胡汤就是中药的胸腺肽和白细胞介素Ⅱ。当我们把小柴胡汤作为免疫调节剂来看待,那么这张千古良方在今天的临床运用中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前景,很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黄煌:大家好!首先祝大家春节快乐!原本希望调课的,这几天我生病了,急性咽喉炎,来势很猛。大年三十早上,突发咽喉疼痛,继而吞咽困难,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疼痛不减,除夕几乎一夜未眠,还发热;年初一更是疼痛严重,下午体温又升,用麻黄汤合泻心汤颗粒,微汗出,得稀便几次,小便清长,初二凌晨虽然无热,但声音嘶哑,伴有大量痰涎分泌,舌苔白腻,我一面通知魏辉院长,希望做好调课准备,一面开始服用附子理中丸,这是河南宛西制药的产品,从初三开始好转,初四就停药了。今天总算能上课了,很高兴!但可能声音不大,最后可能还会嘶哑,请谅解! 今天给大家讲讲大柴胡汤,主要是讲大柴胡汤的方证以及现代应用。 大柴胡汤是张古方,首见于东汉医家张仲景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虽然此书距今已经1800多年,但大柴胡汤的历史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因为张仲景当时所记录的方,大多就是他当时认为的古方,古代相传的经验方,也就是经方。和许多经方一样,大柴胡汤经过了无数次的人体试验,这个配伍,这个方证,被逐渐地固化下来,被后人所认可,并成为中医临床的规范。 先说说大柴胡汤的配方,比起当下一些中医开的方,大柴胡汤算是个小方了,共八味药。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枳实四枚、芍药三两、大黄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这里有几点说明一下: 柴胡半斤,就是八两,如果按一两等于3克折算,应该24克,如果一两等于5克折算,也应该40克,显然,用柴胡5克10克的,可能算不上大柴胡汤; 半夏半升:经推测,半夏一升为五两,半升为二两半,可折算为12.5克,我多用10-15克。 枳实四枚:汉代没有枳壳枳实之分,后来将小嫩的果实为枳实,大的为枳壳。这个说法,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已经提及。根据实测,一枚枳实重约3克,一枚枳壳重量约为枳实的3-5倍,甚至更多,所以,原方用4枚枳实,可能重量当在40克以上,甚至到80克。提示我们现在用量比较保守,可以摸索大剂量枳实枳壳应用的经验。 再来说说方证。张仲景是如何用大柴胡汤的?张仲景的经验最为重要,是经典方证。 大柴胡汤原来是用来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从《伤寒论》原文看,“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136)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165) 大柴胡汤治疗的大多是高热持续反复、汗出不解,并伴有腹胀、呕吐、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发热性疾病患者。从《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大柴胡汤案例来看,伤寒病最多,也就是发热性疾病。其实,以药测证,大柴胡汤原方柴胡用至半斤,这就提示可用于退热。 大柴胡汤原来也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伤寒论》103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可能是一个突发呕吐不止、上腹部疼痛,病人痛苦不堪的患者,张仲景用大柴胡汤,得畅便后症状缓解。《金匮要略》大柴胡汤条文就是治疗宿食病的,就是伤食。原文为:“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推测这是一个暴饮暴食后突发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的急腹症的患者,张仲景通过腹诊认定此为大柴胡汤证。 那么,张仲景是如何规定大柴胡汤方证的呢?从经典原文看,有如下几个关键词需要重视。 第一个关键词是“按之心下满痛”。心下,为剑突下三角区,从剑突至两肋弓下,即整个上腹部。 这是大柴胡汤方证的主治部位。虽然是腹痛,但大柴胡汤证的腹部症状与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等腹部症状是不同的。大柴胡汤证是上腹部满痛,大承气汤证是脐周极其胀满有力,桃核承气汤证是下腹部压痛。 第二个关键词是“呕吐”。呕吐而下利者,或呕不止,心下急者。两处原文提到呕吐。而且从原方生姜的用量看,方证中比定有呕吐,而且呕吐比较剧烈,或伴有腹泻等。为什么?生姜是止呕的关键药物,小柴胡汤证的呕吐程度轻,是心烦喜呕、干呕,所以生姜三两;大柴胡汤证的呕吐剧烈,是“呕不止”,所以生姜五两。呕吐不是一个症状,而是一种状态,提示胃气上逆,所以可以看做是呕吐综合症,其临床表现包括嗳气、反酸、腹胀、进食后症状加重、流口水、夜半口干苦、晨起咽喉有黄粘痰、口臭等。 第三个关键词是“郁郁微烦”。这是大柴胡汤方证的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抑郁、焦虑、失眠等,临床发现,服用大柴胡汤后,患者感到情绪趋于稳定。另外,头痛、眩晕、麻木、震颤、昏迷、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也常见,可以看做是郁郁微烦的延伸。 第四个关键词是“往来寒热”。原文“往来寒热”、“发热汗出不解”的表述,提示大柴胡汤主治发热性疾病。 “往来寒热”指患者发冷发热持续反复较长的时间。也包括对外界坏境的过敏状态以及那些休作有时的疾病。“发热汗出不解”,指内有积热。 以上四个关键词,可以说是大柴胡汤方证的经典表述。可称之为大柴胡汤四大证。这四大证,是用方的证据,是医生下药的时机,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四个症状。这四大证中,有的是某类疾病的发病特征,有的则是表现某种体质状态。这是古代医家应用大柴胡汤的经验总结,是高度凝练的应用口诀。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不可能穷尽经方的应用,经典则是采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如何用好经方,在掌握方证后,可以在临床扩大经方的使用范围。下面,说说大柴胡汤的现代应用。 ——发热性疾病。感冒发热、胆道感染发热、肺部感染发热、乳腺炎发热、不明原因发热等,均有应用大柴胡汤的机会,但必须抓住方证,如恶寒发热或汗出热不解,腹胀、大便不通、舌苔厚者。特别是需要按压上腹部有压痛者,效果最好,往往大便一通,汗出而热退。大柴胡汤用于发热,柴胡须重用,我的经验,是40克以上。 2012年10月12日,我妻子头额胀痛严重,无法低头,伴有恶寒无汗,鼻塞咽痛、浑身酸痛,是感冒诱发鼻窦炎。此方一剂得畅便,周身即觉松快,后流浊涕,续服原方3剂,即愈。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小柴胡汤能退烧,大柴胡汤退烧有时更快。现代经方家胡希恕擅用大柴胡汤退热,他的经验是加生石膏,指证是舌苔黄,大便干。 ——胰胆疾病。如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包括这些部位的肿瘤等,如果出现按之心下满痛者,出现腹胀呕吐者,都可以用本方。文革期间有首复方大柴胡汤,非常有名,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成果之一,其组成为大柴胡汤,去半夏、生姜大枣,加川楝子、延胡索、木香、生甘草、蒲公英而成。用于治疗胰腺炎胆囊炎以及胃溃疡穿孔后腹腔感染,其实大柴胡汤不必加减,原方就有效果。但那个时代,拒绝古方或对古方加减就是“革新”。 大柴胡汤用于治疗胰腺炎,无论急性慢性都有效,可以说是胰腺炎的专方。我的临床治疗的大多是慢性胰腺炎或急性胰腺炎缓解后的患者,依然腹胀,不敢多吃,舌苔厚,有的人因为不敢吃,不能吃,人瘦了,脸黄了,但病在,体也不虚,不能用滋补剂,必须用大柴胡汤通下,保持大便畅通最重要,否则,大便一秘,上腹部就胀满。对于这些患者,长期服用大柴胡汤也无妨。不过不是每天服用,而是相隔两三天服一剂,或略有不适就可以服用两三剂。 大柴胡汤对胆结石胆囊炎也有效。胆绞痛,舌苔干燥,大便干结,可以加芒硝冲服。黄疸,可以合茵陈蒿汤。我目前临床上的调理病很多,很杂,但遇到胆囊病史的患者,虽然是以非胆囊病来诊的,也要高度警惕有无大柴胡汤证的可能。我通常要按其腹部,问其饮食大便,看其舌苔,如容易腹痛腹胀,按压上腹部充实或有疼痛,舌苔厚,大便秘结的患者,就可以考虑用大柴胡汤。因为大柴胡汤证不仅仅的某种疾病,也是一种体质状态。胆囊虽然切除,但这种体质状态依然存在。 ——反流性胃病。如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这个病现在愈来愈多,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与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过大有关。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感、烧心、恶心呕吐、反酸、食欲不振等,大柴胡汤能抑制这种反流状态,可以说,大柴胡汤就是一种天然的胃肠动力剂。临床发现,这种情况在老年人群众更多见,经常主诉食欲不振,不要以为老人脾胃虚弱,用健脾药未必有效,其实老人更容易伤食,他不想吃饭,还通常便秘、舌苔厚腻,口气重。清代名医徐灵胎《洄溪医案》中曾讲述一个有趣的案例。淮安大商人杨秀伦,年七十四,外感停食。医者都以年高需补,每天喝人参汤,遂致闻饭气则呕,见人吃饭食就骂:此等臭物,你们如何吃得下?这样不能吃也不能睡近个吧月。后请徐灵胎从出诊,徐灵胎说必须服生大黄!药煎成,徐灵胎亲自看病人服下,止服其半,是夜即气平得寝,并不泻。明日全服一剂,下宿垢少许,身体就舒服许多。吃早餐时,老人撮数粒米饭嚼之,居然说:奇怪!这米饭何以不臭?从此饮食渐进,精神复旧。 徐灵胎当年用的哪首方?医案没有说,但大柴胡汤里面就有大黄,就是古代治疗宿食,也就是伤食的名方。大柴胡汤在老年病人中用的机会很多。许多人服用大柴胡汤后,食欲来了,精神好了,很神奇。年前还遇到一位熟人的老母,84岁,因为间质性肺炎住院后,依然咳嗽气喘,更痛苦的毫无食欲,后推着轮椅来求方,初看人挺富态,一按压上腹部,眉头紧皱,直呼不舒服,舌暗苔厚,我用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的合方,再加全瓜蒌30克,5天后她的女儿短信我,说这几天老母已经有饥饿感,咳喘也好多了,嘱春节前多配原方15剂在家调养。 ——支气管哮喘。大柴胡汤不仅用于消化道疾病,对呼吸道病也有神奇效果,特别是支气管哮喘。应用指证有:1)体格健壮; 2)进食后腹胀或加重气喘; 3)上腹部按压硬满疼痛; 4)夜间发生者居多。这四点中,三点与上消化道反流相关。夜间或凌晨发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而半数以上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存在夜间反流现象。因为熟睡时胃排空延迟,胃内张力增加,从而诱发反流发生,同时,支气管气道反应性也开始增高。反流物及胃酸先刺激食管,继而通过神经反射影响气管,有时胃食管反流食物及液体吸入支气管内,从而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收缩。所以,要治疗这种支气管哮喘,仅仅着眼支气管痉挛是远远不够的,哮喘,其实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滞的状态,反流的状态。从平时的情况看,支气管哮喘的很多人就容易气滞,比如心情起伏比较大,有抑郁倾向;比如容易腹胀,进食过多容易诱发气喘;比如这些人一旦便秘,也容易引发或加重哮喘。还有,许多人上腹部都是饱满,不能按压的。我的妻子就是这种病,平时就容易腹胀,容易大便不通,按压腹部抵抗感明显,重压就痛。原先服用过麻黄,心慌晕厥;用桂枝汤加半夏厚朴汤,小效;后改用大柴胡汤,就控制了,10年了,病情稳定。这个方法是学胡希恕先生的经验,后来发现,大塚敬节也有类似经验。大柴胡汤治疗哮喘,常用下面的合方法:哮喘持续,舌暗唇紫,合桂枝茯苓丸,这对减轻肺动脉高压状态,对改善肺部循环有利,胡希恕先生常用此种配伍;嗳气腹胀、恶心呕吐,合半夏厚朴汤,大塚敬节先生擅用如此合方;吐黄痰者,合小陷胸汤;痰不易吐,加桔梗。 ——高血压、高血脂。与其说大柴胡汤降压,到不如说是调整体质状态。这个经验是跟日本人学的,八十年代看大塚敬节的书,用大柴胡汤治疗高血压,弄不懂,后来去日本,在京都细野诊疗所看坂口弘先生、中田敬吾先生也这么用,但要看人,人要壮实,是那种肌肉型,胸胁苦满,大柴胡汤就上了。特别是伴有胆囊炎、消化不良、高脂血症、肥胖的中老年人,最为有用。这个思路,和国内常用的平肝熄风、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等全然不同。我现在也经常使用。原方之外,常与三黄泻心汤合用,适合于面红有光、脉滑有力者。 大柴胡汤还有降脂抗凝的功效。高脂血症、高粘血症也常用。这些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体型肥胖壮实,上腹部膨隆,面红油亮或面暗油腻,身体困重乏力,口臭便秘等。可坚持服用一两个月,不必每天早晚服,可入睡前服一次,保持大便每天3次以内,许多患者反馈,用大柴胡汤后,身体变轻了!也就是疲劳感减轻,头不昏重了。治疗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大柴胡汤常加桂枝茯苓丸,特别是面暗红、舌质紫,血脂高、血糖高的中老年人。 大柴胡汤还能减肥,如单纯性肥胖。适用者以体型肥胖、上腹部充实饱满、按压有力为特征。能消肚腩。以大便日2次以上为度。 从以上的介绍看,大柴胡汤对目前的代谢病、生活方式病、老年病是很有前途的一张方,古方今用,大柴胡汤调理的功能值得很好开发。 ——皮炎湿疹。大柴胡汤也能用于皮肤病,如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湿疹、带状疱疹、痤疮、日光性皮炎等,见腹胀、便秘以及情绪低落者。通常合半夏厚朴汤,加荆芥、防风。 ——抑郁症。郁郁微烦,是大柴胡汤方证之一。提示可以抗抑郁和抗焦虑的功效。日本汉医用来治疗阳痿,如著名医学文献学家森立之(1807-1885)就有如此经验,他说壮年患阳痿,用大柴胡汤其效如神。后用于少壮阳痿,心腹弦急之证,极效。大塚敬节先生也有类似经验,但是他强调大柴胡汤不是阳痿的特效药,不可滥用。那么,何种人的性功能不良适用大柴胡汤呢?森立之的经验是要有“心腹弦急”的表现,其实就是“胸胁苦满”的另一种表述。客观的胸胁苦满,是按压上腹部、两肋下的紧张感、抵抗感,包括按之心下满痛在内;主观的胸胁苦满,就是一种胸中的苦闷感,就是一种抑郁状态。所以,大柴胡汤也能治疗抑郁症。病人反馈,服用大柴胡汤后,睡眠改善,心情舒畅,不那么纠结了,不那么郁闷了,不心烦意乱了。 ——乳房病。乳房处在胸部,其肿胀疼痛,可以看做的“胸胁苦满”的一种表现,可以考虑使用柴胡剂。大柴胡汤也常用于乳房病。产后乳汁淤积,腹胀便秘,大便干结,加瓜蒌30克。乳腺增生,特别是那些体格健壮、面色红润,上半身特别丰满的女性,经前乳房胀痛,体重持续上升,而且食欲旺盛、烦热者,用本方最好。 好,打住,不能再列举了,大柴胡汤临床应用的范围太广了,也就是说,大柴胡汤治疗的疾病太多了,但这不是说,大柴胡汤可以任意应用,在经方的使用规律中,越是主治疾病谱广的方,对适宜人群,也就是经方体质的要求越高,尤其是在慢性病、调理病中用大柴胡汤,更应强调大柴胡汤体质的识别。因为,许多经方都是多靶点用药的,其药理作用极为复杂,就说大柴胡汤吧,其药理作用发现有利胆、保肝、胰腺保护、抗溃疡、保护胃肠粘膜及调节小肠运动紊乱、通便、降脂、抗凝、抗动脉粥样硬化、扩张血管、免疫调节、抗炎、抗过敏、抗内毒素、退热、抑菌等多种作用。如果从体质的层次去解释,那就比较简单,这是一种实性体质,是一种体内的食物、代谢产物容易停滞,气血容易紊乱,内有郁结之热的实性体质。大柴胡汤其实是一首调体方。 下面,就需要对大柴胡汤体质的特征进行描述了! 第一,看看体型体貌:体格壮实,面宽,肩宽,颈部粗短,胸宽厚实,肋夹角呈钝角,上腹部饱满。中老年多见。 第二、判断精神心理:面部肌肉僵硬,表情严肃。容易抑郁、焦虑,容易烦躁发怒。常有头痛、眩晕、睡眠障碍等症状。 第三、进行腹诊并询问饮食状况:上腹部充实饱满或有压痛,舌苔厚,多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反酸烧心、口苦、口臭、便秘等,特别容易腹胀腹痛、进食后更甚。 第四,询问既往史:易患胰胆胃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反流性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以及支气管哮喘、乳腺小叶增生等。 当这样的患者出现在您面前的时候,那怕只是有以上四点中的一二点,就要注意了,这个患者可能是大柴胡汤人,可以服用大柴胡汤。如果他患有的疾病,是我前面所说的那些疾病,是胰胆病,反流性胃病,是支气管哮喘、是高血压高脂血症,是抑郁症,等等,那使用大柴胡汤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了!这就是我在摸索的经方应用模式,即方—病—人模式。这是一种思维模式,比较简单。也就是说,我看病,临床上只寻求三个点及其关系,这三个点,就是方、病、人。方,是经方,配伍用量相对固定的药物组合,是规范的方;病,是现代医学明确的诊断,也包括传统医学固有的病名,是客观存在的痛苦;人,是在你面前那个活生生的人,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在看病时,我常常在思考这些问题:这个方,能治这些病吗?适用于这个人吗?这个人,该用什么方?用这个方安全吗?这个病,该用什么方?用这个方有效吗?就是这个三角思维。 需要和大家说明,现在,我们对许多经方的主治疾病谱和适用人群还描绘得很不清楚,前面,我对大柴胡汤主治疾病谱以及适用人群的描述,也是非常粗糙的,还需要不断完善。 那么, 如何解释大柴胡汤的功效?用目前常规的TCM行话来说,大柴胡汤是清热泻下和解剂。大柴胡汤清热,清的不是湿热,不要理解为消炎药,大柴胡汤清的是里热,是一种郁结在里的热,用张仲景的话是“热结在里”,有些老中医解释为“郁热”,这就是为什么发热性病人,大便一通,汗出热退,就是郁热散了,可以说,大柴胡汤的清热,不是清,而是解,而是散;大柴胡汤泻下,泻的不是肠腑燥屎,泻的是心下的一团郁热之气。所以,郁热是大柴胡汤证的基本病机,大柴胡汤的和解,就是解郁开结,让内结的热气散去,让表里之气疏通。可能听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头晕了,好,不再解释了,相关的书籍非常多。大家可以自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