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哥窑新论之六 到底是亲兄弟、表兄弟,还是江湖兄弟? ——宋代官窑和哥窑瓷器再探讨
北宋朝廷自置窑炉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其礼制的要求,一个次要原因是官汝产品过于清秀娇小,缺乏厚重质朴的古拙气,难以承担祭天祭地祭祖先的重任。自夏商周以来,统治者就非常重视祭祀等“礼”,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到了宋代,侧重以文治国的帝国中央更是重视“礼制”。翻开《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大量的篇幅记载了礼制制度的制定、商讨和祭祀活动。这些活动,很多时候“所设簋尊豆改用陶瓷祭器”,特别是到了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设立议礼局后确定了宫廷祭天地和配享祖先等礼仪活动中必须使用部分陶瓷礼器的制度,器物样式遵循徽宗“先王制器必尚其象,然后可以格神明”的宗旨,仿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做成“新成礼器”。
图9:南宋官窑青釉琮式瓶,现藏大英博物馆。(图片来自网络)
三是南宋官窑是北宋官窑的延续。叶文非常清楚地交代了事件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要点。“中兴渡江”介绍了时间,这不是一个确指时间,应该理解为“中兴渡江后”。公元1127年发生“靖康之变”,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被北宋遗臣立为帝,5月定都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后屡被金兵追杀,至宋高宗建炎3年(公元1129年),宋室迁至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所以,南宋官窑建立的时间不会早于公元1129年,“南宋内窑的设立时间,在绍兴十六年(1146年)之前!”
距离北宋官窑约十四五年。“置窑于修内司”介绍了南宋官窑烧造的地点。“修内司”是官署名,宋、金、元皆置,宋属将作监,掌宫殿、太庙修缮事务。经挖掘考证,遗址即为今天杭州的老虎洞窑址。“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介绍了人物,这个人叫邵成章,是管理“后苑(皇宫后勤)”的官。“袭故京遗制”的意思是:沿袭以前朝廷的旧规制。这一句非常关键,一方面,交代清楚了南宋官窑是北宋官窑的延续;另一方面,对考证北宋官窑至为重要的是,确指了北宋官窑的存在。“袭”,“因袭”是“照样做,依照着继续下去”的意思,表明南宋官窑的继承性。“故京”指北宋汴京,这里代指北宋朝廷。有人对“故京”做机械解读,认为首都不是朝廷,不能有“遗制”,所以北宋官窑说不存在,这是没有把词语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解读。“遗制”,遗留下来的规制。这里的规制,既指一些规章制度,也只一些具体做法。
有关南宋初期国家祭典活动的一些情况,杜正贤在其主编的《杭州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文物出版社, 2002版)中有详细介绍:绍兴四年的明堂祭典过后,国子监丞王普批评祭祀不合典礼,在礼器形象上,他认为政和“新成礼器”是有典的,有自名古器为依据,而“昨来明堂所用,乃有司率意,略仿崇义《三礼图》,其制非是,宜并从古制度为定…”(《古今图书集成》)。宋高宗也认为“三代礼器,皆有深义,后世非特制作不精,且失其意,朕虽艰难,亦欲改作,渐令复古”(《皇宋中兴两朝圣政》)。…绍兴四年,下绍兴府余姚县烧造;绍兴十三年,下平江府烧造;绍兴十四年,成立礼器局;绍兴十五年,由段拂、王铖二人讨论器样后,交同王晋锡所领修内司制造;绍兴十六年,修内司烧造的陶瓷祭器得到高宗的赞许:“今次祀上帝,飨太庙,典礼一新,诚可喜也”(《咸淳临安志》)。宰臣秦桧也认为“考古制度极为精致”(《宋会要辑稿》)。
图10:哥窑灰青釉鱼耳炉,故宫博物院藏。(图片来自网络)
(初稿完成于2020年9月,2021年3月修改。作者微信号:liuguochenwx.刘国臣 河北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