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甲戌凡例(精讲六)
上次我们讲到甲戌凡例中的一则蒙侧批“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是在暗示我们红楼梦中的诸多裙钗,所指代的并非一定是女子。今天再接着往下看:【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
这一段看起来是一番自省的文字,用来警示大家。
这一段文字既可以理解成,纨绔子弟家门败落后的反思,也可以理解成前朝遗臣对国破家亡后的感慨。如果真是官宦子弟对于家族败落的反省,又何必要把整部书写得遮遮掩掩呢,而且还把家里聚麀乱伦的丑事抖落出来?但如果是前明遗臣对故国的悼念与反思的话,那作者倒确实该好好编排一下,因为满清文字狱是捕风捉影,闻声杀人,稍不留心便招杀身之祸,书毁人亡。
所以,从作书动机和背景上来看,后者与戚序所暗示的“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更能够顺利这段反省之语。
再接着往下看:
“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
这一段说“我之罪固不能免”,这是一种很深刻的良心谴责。又说万不可因自己不肖,而将其它人也一并泯灭。如果非要将其解释为纨绔子弟不求上进的话,总是让人感觉不是太通顺。
但如果将其理解为明末之时,对英雄志士的敬仰怀念,对自己苟且偷生的愧疚,便顺理成章了。
明亡之后,除了一大批英雄志士誓死抗清,以身殉国之外。还有另外一部份人,他们也是有良知的士大夫,只是因为顾虑太多,苟且偷生,做了清朝的顺民,甚至有的被迫在清朝出仕为官,他们后半生因此也承受着巨大的良心的谴责与煎熬。
他们与那些英雄志士相比,便成了明朝的罪人,由此发出了“我之罪固不可免”的感叹,以及虽然自己不肖,但不忍心让其它人的事迹泯灭于历史的尘埃中,并由此产生写作此书的想法,将这些美丽的裙钗记录下来。
《红楼梦》这部书的作者,很有可能是这部份人参与编写成的,他们既有作书的机间,又有作书的能力,还有作书的动机。
这就是作者为什么只能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出来。
所以作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未能在国破家亡之际挺身而出,实是上负皇恩、下愧祖先,罪无可恕,但并不可因为自己的罪过,而让其它的英雄志士、忠臣良将的功业一概泯灭。虽然如今落魄至此,苟言残喘,但作书记史的想法,却并未因为时光流逝而冲淡了。因此便用一番假语村言,编出一段故事来,以便让后人能够通过表面的故事来辨识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