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脱皮症验方,小儿厌食症外敷验方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AxMTUvMjI1NDE3NzYzXzJfMjAyMTA3MDEwMzU2NDE5OA==.jpg)
1儿童手足脱皮症验方
作者 / 郭旭光
儿童手足脱皮症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初起形似空疱的针头大白点,渐扩大易自然破裂脱屑,其下皮肤正常。中医认为,此症外为风燥入侵,内为气血虚弱所致。荐方如下,供参考使用。
取黄芪、白芍各12克,当归10克,陈皮、甘草各5克,桂枝、生姜各3克,大枣4枚,饴糖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其药渣加水适量,煎后温洗手、足15~20分钟,每日一次,6天为一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即获显效或痊愈。
本方乃黄芪建中汤加味,有温中健脾、益气养血、润燥祛风之功效。中阳得运,可以化生气血。脾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药黄芪可以补气升阳,托毒生肌。本方药性平和,不良反应小,异味轻,疗效可靠,患儿易于接受。
2小儿厌食症外敷验方
作者 / 孟昭群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慢性消化紊乱综合征,以小儿不思或厌恶进食、食而不化、腹泻或便秘、腹胀、腹痛为特征。长期厌食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本病关键在于脾失健运,脾胃虚弱。采用药物敷肚脐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配方合理、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1.取苍术、干姜、莱菔子各10克,肉桂5克,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稠糊状,敷在脐部,用橡皮膏固定。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可消食积。
2.取枳实、白术、砂仁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6~9克,用浓茶水调成稠糊状,填敷肚脐,外用敷料贴封。敷药时间为寅时(3~5时),一般1次见效。必要时连敷两次。用于小儿厌食症脾虚证。
3.取生杏仁、栀子、小红枣各适量(女童各7粒,男童各8粒),加黍米一小撮。杏仁和栀子共研细末,备用。黍米和红枣放入碗中,加适量水,上锅蒸20分钟,取出待凉后,将枣核去掉,加入杏仁和栀子粉,共捣如泥状,平摊于一块黑布上,贴于脐部,用胶布固定,24小时后去掉。以皮肤出现青色为度,连敷2贴。治疗食积、厌食症。
4.取生山楂9克,陈皮、白术各6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取上药一半,以白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患儿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连续3~5日。
5.取生栀子9克,研细末,加面粉、鸡蛋清适量拌匀,制成3个小饼,分别敷于脐部和两足心,外用敷料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食积化热(便秘、尿黄、口臭)的厌食症。
6.取五倍子(焙黄)9克,加醋适量,捣粘如膏,摊在纱布上,敷于脐部,外用绷带固定。每日1次。用于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
7.取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10克,炒莱菔子6克,炒鸡内金5克。共研细末,加淀粉1~3克,用白开水调成稠糊状。临睡前敷于患儿肚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1疗程。适用于小儿食积、乳积和厌食症。
8.取大黄、大白、白蔻、神曲、麦芽、山楂、良姜、陈皮各等份。将上药粉碎成细末,用凡士林调配成膏状备用。每次取莲子大药膏置于一块4.5×4.5(厘米)橡皮膏中央,药膏对准脐心贴在脐上,四周粘牢。每次敷8~12小时,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最长用2疗程。用于小儿厌食症。
9.取五倍子(焙黄)9克,加醋适量,捣粘如膏,摊在纱布上,敷于脐部或贴于囟门,敷料覆盖固定。适用于脾胃虚弱型厌食症。
10.取黄芪、鸡内金、焦白术、五谷虫各6克,炒山药10克,共研细末,以开水调成糊状,外敷脐部。每日1次,连用3次。
本文摘自1《中国中医报》2011年11月9日第3607期;2《家庭医学》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