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41岁就患了肠癌。
这位朋友是位帅哥,身高180cm,体型偏瘦,留着“流川枫”一样的头发。他不爱说话,喜欢一个人独处,远远地看去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他的朋友们从来没见过他发怒,一直以为他不会愤怒。
小时候,他的床头有一张字画,上面写着“忍、让、谦、和“。其中有句话是:能让人并非我懦,化干戈和睦长乐。他感觉很有道理,从此一直这样执行。每次当他感到愤怒的时候,都会劝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殊不知,这种行为模式属于“C型行为”,一种容易让人患癌的心理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过度压抑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比如悲伤、愤怒等,不能合理地宣泄这些情绪。
这里的“C”,是Cancer(癌)的首字母。
他是在40岁那年,因为有一次吃坏了肚子,出现了排便次数增多,偶尔还伴有腹痛、腹胀、肠鸣的症状。他曾经吃过消炎药、益生菌等,症状了减轻一点。过段时间就会再次复发,而且大便次数越来越多,有时一天要去5~6次厕所,基本都是稀便。
后来,除了稀便,还出现了粘液血便。刚开始,他以为是吃辣椒吃多了患了痔疮,就没有去看病。再后来,没有任何原因的他的体重降了10斤,还伴有全身乏力。这时,他才去医院检查。
医生询问病史时,问他:便血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粘液?是在大便表面还是和大便搅在一起?
医生这样问,是为了鉴别是痔疮还是肠癌。
他说:暗红色的,有时有粘液,有一部分和大便搅在一起。
医生听完他的回答,就已经怀疑是肠癌了。因为痔疮出血一般是鲜红色的,在大便表面,没有粘液。
医生给他做了肛门镜和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看到一个菜花状肿瘤,离肛门约7cm。直肠指检摸到了肿物的边缘,质硬,指套带血。医生通过肛门镜,取了3块肿瘤组织,送了病理检查。
病理报告为:直肠腺癌。
知道病理结果后,他没有表现得特别激动、紧张,反而很平静。其实他的内心是崩溃的,但他不习惯在人前表现情绪。医生让他住院治疗,他就“坦然”同意了。
住院后,检查CT发现直肠肿瘤特别大,几乎占据整个小盆腔,似乎和膀胱、前列腺黏连。血常规发现轻度贫血。肝胆B超、胸部CT等检查,没有发现远处转移。其他检查基本正常。
做好术前准备后,就在全麻下做了腹腔镜手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与膀胱、前列腺、盆腔的左侧壁都黏连紧密,再加上肿瘤过大没有手术空间,所以手术难以切除。医生为了防止将来直肠梗阻影响排便,就帮他做了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术。
术后他需要在肚子上长期带一个粪袋。作为一个41岁的中年男子,他无法接受这种长期带粪袋的现实,他第一次在人前表示了愤怒。
后来,他们转去了大医院。医生看过他的病例后,建议他先做新辅助放化疗。医生说:直接手术确实很困难。做完新辅助放化疗,有机会根治性切除肿瘤。
所谓新辅助放化疗,是相对于术后放化疗来说的。以前放化疗都是在术后做,后来术前也做放化疗,为了区分就将术前的叫做“新辅助放化疗”。
因为肿瘤过大,如果直接放疗,照射区域太大。医生建议他先做化疗,待肿瘤减小后再做放疗。
化疗了4个疗程,每两个疗程都复查肿瘤大小,发现肿瘤明显减小了。
放疗了25次,每周5次。放疗后复查CT,发现肿瘤进一步减小了。
在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后,在全麻下做了手术。先还纳乙状结肠,缝合切口,然后建立气腹。术中发现:肿瘤虽然仍与膀胱、前列腺、盆腔有黏连,但是都能够分离开,而且肿瘤减小后,有了充分的手术空间,所以手术很顺利。
因为肿瘤距离肛门足够远,所以做了直肠癌Dixon术,切除肿瘤后做了肠管吻合,成功保留了肛门。
他术后恢复得很顺利。术后病理为:少量直肠腺癌残留。淋巴结未见癌转移。
病理结果似乎和病情不符,其实这叫做“主要病理缓解”(mCR)。mCR是指新辅助治疗后,活性肿瘤成分占比≤10%。如果没有肿瘤残留,叫做“病理完全缓解”(pCR)。
他的肠癌虽然发现得很晚了,但是预后不错。已经过去3年了,他依然健康地活着。经过这次“大难不死”,他也想开了,人生在世就该痛痛快快,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该怒就怒,没有什么大不了。
总之,“C型行为”早在40多年前,就被英国学者提了出来。这么多年来,早已被很多学者从多个方面证实了它的正确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0%~80%的常见癌症病人,都有经常压抑不良情绪、爱生闷气、逆来顺受的特征;生理、生化和免疫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能够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增加患癌几率;临床资料显示,C型行为的人,比其他人患癌几率高3倍。另外,肠癌的发生,除了和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外,还与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及纤维素食品、缺乏适度运动等有关。为了预防肠癌,我们可以从饮食和运动着手,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A、C、E,以及钙剂。对于长期有便秘、腹泻、粘液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或者有癌症病史、肠道息肉、便潜血阳性的人,最好做一次肠镜检查,尤其是超过40岁的人。
#健康科普大赛##清风计划##学问分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