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履祥年谱
金履祥年谱
宋绍定五年壬辰(1232)三月丁西出生于桐山之第。
履祥先祖为项伯,入汉以鸿门救护汉高祖功,赐姓刘氏,五代时因避钱武王名嫌,更为金氏。祖居三衢桐山峡口,后徙家兰溪,又徙桐山下。曾祖名天锡,祖父世臣,父梦先。母童氏生四子,履祥居其三。母妊娠时,父以事于兰邑,梦家塾壁间画虎甚文,已而真;虎复升尾大吼,觉而自语:维熊维罴,男子之祥,五殆得男也!归而妻已分娩,遂以祥名,遂更名开祥。后从师友,皆谓开祥非学者名,遂更名履祥。
嘉熙三年已亥(1239)八岁,出继从兄章俊。
履祥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书即能诵记,智若成人,宗党成爱。
淳祐七年丁末(1247),十六岁,补郡庠生。
淳祐九年已酉(1249)十八岁,试中待补太学生。
淳祐十年庚戌(1250)十九岁,欲往见北山(何基)不果。时履祥欲从朱子(熹)研习濂洛之学,而莫为之介绍,不果。
宝祐三年甲寅(1254)二十三岁,受业王鲁斋、何北山之门,初作《读论语管见》。
宝祐五年丁巳(1257)二十六岁,仲兄弥高卒。
景定二年辛酉(1261)三十岁,写真自赞。父散翁卒,金华王柏亲临吊挽。
景定五年甲子(1264)三十三岁,自号次农。与弟麟、何北山、昆弟辈同登三峰吟诗。
咸淳元年乙丑(1265)三十四岁,赴京师过桐江,遏严子陵祠。
咸淳二年丙寅(1266)八月,赴金华为王鲁斋祝十址寿诞。献诗,岁寒,主席鲁斋书院而成名。
咸淳三年丁卯1267)做寿金华何兆山八十诗。
咸淳四年戊辰(1268)三十七岁。登严州北高峰及灵洞栖真寺,作《栖真纪胜》、《游小三洞诗》。同年十一月,金景文(履祥从曾祖)与同乡陈天隐、董少舒,以孝义重于乡,时称三孝子。郡守韩元吉名其乡曰纯孝,至是县官立祠祀。
十二月,何北山卒,与王伯、张思诚议服(服丧礼仪)。
咸淳五年乙巳(1269)二月,三十八岁,去金华祭北山先生。十一月,再祭北山。
咸淳六年庚午(1270)三十九岁,是年,杂诗文汇为一集《昨非存稿》计三册。
咸淳七年辛末(1271)四十岁,至京师进奇策不用。履祥负经济大略,虽不事进取亦不忍遽忘斯世,时囊樊之师日急,人皆坐视而不敢救,履祥上书进牵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囊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泊所径,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终莫能用。
咸淳十年甲戌(1274)四十三岁。七月,鲁斋先生卒,治丧如北山之礼。
德祐元年乙亥(1275)四十四岁,召为史馆编校,不果用。
设教钓台书院。
是炎著杂诗文二册,自题目:《仁山新稿》。
德祐二年丙子(1276)五月以后为端宗景炎。
景炎元年丙子(1276),四十五岁,元兵入临安,以帝隰(去掉双耳旁)及太后北去。履祥遂避居金华山中。
景炎二年丁丑(1277)四十六岁。
景炎三年戊寅(1278)五月以后为帝昺祥兴元年,四十七岁。张思诚赋洞山十咏。(一高石岩、二朝真洞、三冰壶洞、四双龙洞、五椒庭、六中洞、七小龙门、八五叠泉、九老梅岩、十九峰。)
元至元十六年己卯(1279),四十八岁。宋亡,遂决志避世。
至元十七年庚辰(1280)四十九岁,《通鑑前编》成。
至元二十八年辛(1291)六十岁,著《仁山乱稿》付梓。
至元二十九年壬辰(1292)六十一岁,子颉卒。履祥娶徐氏,生三男,长颖、次颉,颉有志于学,早卒。是岁,杂诗人《噫稿》成。
元贞二年丙申(1296)六十五岁。编次《濂洛凤雅》成,时履祥馆于唐氏齐芳书院(在黄店柱竿山南,唐良骥延请金履祥讲学于此。)唐良骥字德之,有诗赠曰:“公已苍头我黑头,两情常得守清幽。纷纷世事浮云变,涓涓人生逝水流。何止何期南又北,交情又见夏还秋,可看天一常如此,只会无心任去留。命有穷时道不穷,命穷何处更求通。此生未老应须学,万事由来要适中。物欲尽时化始旷,天真动处气初融。百般佳处难形状,自与常人迥不同。”于柱竿山石壁书“第一山”刻石。
大德五年辛丑(1301)七十岁。白云先生许谦自金华来学。
大德六年壬寅(1302)七十一岁,设教金华吕成公祠下,许谦从卒业。
《大学蔬义》成。
大德七年癸卯(1303)三月履祥寿终正寝。门人许谦自金华徙步胃雪来省。临终前曾谓子颖曰:《前编》之书吾用心三十余年,平生精力尽于此,吾所得之学亦略见于此矣!吾为是书固须开后学,殆不可不传,亦未可泛传也。吾且殁,宜命许谦次录成定本,此子他日或能为我传此书手,于是援之白云。
大德十年丙午(1306)九月甲申,葬于仁山后垅。
明成化中,金华建正学祠,与何、王、许,并祀。正德中,郡守于邑城天福山建仁山书院,春秋祀勿替。
(选自嘉庆十四年己已(1809)《宋金仁山先生年谱》桐山金祠藏版.兰溪徐袍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