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钻石是骗局,那天下万物皆骗局
自从有“媒体”这个东西以来,哗众取宠就成了一柄利器,一次又一次扎在民众的心头,令他们在欢欣鼓舞激动万分的同时,流淌着汩汩鲜血而不自知。
关于“钻石是骗局”的问题,我本来觉得不值得专门写一些东西反驳,毕竟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骗局。但最近从几个平台反馈的消息来看,似乎有必要针对这个“有趣的话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本文暂且不讨论什么稀缺性和传承性,因为它们实在太明显了。如果按照“钻石就是碳”的理论来思考的话,我们可以毫不负责任地讲:天下万物皆原子,世间肉类皆蛋白。所以这种论调一听就知道纯属扯淡。
我们需要着重考虑的,是供应链里各个层面的价值贡献。一颗钻石,从勘探开采到成为末端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品,是需要经历一条供应链的。在这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有不同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对此做了贡献,从而输入了各个层次的价值。
当然,钻石行业的供应链是需要不断优化的,这一点无可争议。但无论怎么优化,都不可能逃离几个基本的环节,否则消费者都应该自己去刨土。
Tacy Ltd.最近发表了一篇很长的论文,其中有一部分就谈到了钻石行业供应链的问题。我们来看一张表:
▲货币单位:十亿美元
这张表比较客观地反映了2019年全球钻石行业供应链的情况。从毛坯石开采到成品钻销售,一共经历了6个不同的环节,其中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输入。所有的数据加到一起,就是2019年全球钻石(成品钻)的总价值,可以通俗地理解为“2019年市场上输入了价值多少美元的成品钻”。这个数字是821.8亿。
还有另外一组数据是培育钻石的,总价值“≥17亿美元”。由于价值链相对较短,因此不做截图。(注:“价值链较短”确实是培育钻石行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优势)
Tacy报告认为,在2018年之前,戴比尔斯(De Beers)是可以控制从矿山到成品钻的整条价值链的。但是从2019年开始,由于市场变化速度太快,价值链已经从“源头控制”急剧转向了“市场需求控制”,所以戴比尔斯失去了对价值链的控制能力。
我个人比较同意这个观点,但在时间节点上我觉得可以再往前推2-3年,基本和Ehud Laniado的“警告点”相吻合(关于Ehud的情况各位小伙伴可自行查询)。
戴比尔斯控制权的削弱,并不是由上游几个巨头决定的,而是由下游的实际情况影响而成的。之前我们发布的很多文章都讲过,行业的一切归于下游。新的时代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新一代消费者以极强的学习能力前进,这一切都会导致下游市场的“吸收能力”出现质的变化。所以,是下游倒逼了供应链改革,而非上游主导了供应链变化。
疫情就说明了一切。
所以,看一下2019年的数据,戴比尔斯、埃罗莎和“其他矿企”在毛坯石市场的占比是这样的:
图源:Tacy's 2019 Diamond Pipeline
戴比尔斯:31.87%
埃罗莎:26.06%
其他:42.07%
以后再有人说“戴比尔斯垄断市场”,就把这组数据扔ta脸上,并附赠鄙视脸。
处于下游末端的消费者,看到的都是钻石成品,甚至是镶嵌好的珠宝成品,加上钻石本身就是价格较高的商品,所以自然会下意识地掰着手指算一算。这本来很正常,但就是有媒体为了搏取流量和关注,拼命地喊:“这东西太贵了呀!人家在垄断呀!”以此让一部分本应理性思考的消费者,变得冲动起来:“对啊!卖那么贵!肯定有问题!骗子!”
负面言论虽然出自少数人之口,但总能大范围传播。
其实如果忽视供应链、忽视各环节的价值输入的话,那天下万物都是骗局,卖东西的全是骗子。你住的房子不过是一堆钢筋水泥,你睡的床不过是一些木块铁条,你穿的衣服只是蚕宝宝吐的蛋白质或者干脆是塑料块儿。怎样?这种想法够“源头”不?
这不是“源头思维”,这是“伪源头思维”。
鼓吹“伪源头思维”,是对民众的极大侮辱。
钻石行业真正要考虑的,是如何优化现有的供应链,比如采用线上交易、区块链技术等等,让钻石能以更高效、更经济的方式到达消费者手中。所幸业内经过疫情的洗炼之后,在这方面已经在努力了,并且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有一半原因也是被市场逼的)。
更有意义的是,通过供应链改革,消费者将获得更实在、更看得见的利益。
如Tacy在报告中说的那样,经历过疫情的钻石供应链,比以前更健康,也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变化。
这是真的。
本文仅在《钻石观察》公众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