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两次战败被俘,为何只是被流放,而不是死刑?
拿破仑或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了。这个出身科西嘉岛,身材不高的男人,虽然生于草芥之间,却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成了将全欧洲闹得天翻地覆的人。他与彼得大帝,亚历山大大帝一样,都是全世界最有名,最具威望的皇帝。
作为十九世及人类最伟大的军事家,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他率领法国近卫军和胸甲骑兵征战四方,先后数次反攻欧洲反法同盟。他对炮兵部队出神入化的运用被后世军事家奉为经典。
即使巴黎被占领的战败,拿破仑本人也被流放到厄尔巴岛上。他在海内外的拥戴者仍是数不胜数。无数人期待他再次归来,带领法国再次走向辉煌。后来拿破仑这正如他们所愿,再次趁机率兵归来,回到了巴黎再次成为法国皇帝。可惜后来再次兵败滑铁卢,拿破仑再次被流放于圣赫勒拿岛,结束了一生。
为何联军们没有选择将拿破仑杀害而是选择流放?
杀害皇帝不符合欧洲传统
在国人印象里,战争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一旦开战,就要将对方尽全力消灭。但是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而且拿破仑虽然是篡权上位,但是他毕竟是当时法国的合法皇帝。如果皇帝可以被随意处死,这会影响皇权或王权在欧洲各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从而动摇欧洲君主国家的君主制度,这是欧洲君主国家不希望看到的。
其实不光是欧洲,在中国历史上因为战败而处死的帝国皇帝也非常少见。比如北宋末期,即使首都被金兵占领,金军也没有选择杀掉宋徽宗,而是选择将他掳走。
拿破仑的人望让盟军不敢动手
拿破仑拥有着被人称之为“上帝给予他”的魅力的男人。在当时的法国,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是他的崇拜者。
当拿破仑再次回到巴黎时,他的旧部将他高高抛在空中,热泪盈眶的呼喊他的名字。当得知拿破仑回到巴黎后,路易十八的将军们仓皇的从军营逃跑,以避免给自己的士兵俘虏。可见拿破仑的威望有多可怕。
既然拿破仑在法国有如此为王,那么联军自然不敢轻易处死他了。处死拿破仑或许会让稳定的法国再次出现一个极端政权,这自然是得不偿失的。
英国大陆政策的需要
联军并非一开始就像放拿破仑一马。比如法国的私底普鲁士。普鲁士代表一开始就要求“交出波拿巴,不管是死是活”。在讨论如何处置拿破仑的维纳斯会议上,在最开始的宣言上,也有着“要求公众象宰条疯狗那样杀掉波拿巴”的要求。
而救了拿破仑一命的正是在联军中的主力,英国人。虽然英国是联军中对拿破仑伤害最大的,但是不能否认,没有英国代表的据理力争,拿破仑几乎没有活路。
对英国而言,拿破仑的死把那个不符合英国几百年来的大陆政策。将拿破仑作为欧洲大陆上的一个楔子,给法国和奥地利普鲁士甚至俄国带来一点纷争与矛盾才是英国最希望看到的。
法国抵抗力仍存
莱比锡战役以法国首都巴黎被占领为终结,但是这并不代表法国战败了。
众所周知,1813年德意志解放战争之后,联军攻入法兰西本土,就此1814年法兰西战役拉开帷幕。尽管拿破仑曾打出闪电一周,也就是一周之内连战连胜,大挫联军,然而仍阻挡不了物量差占据上风的同盟方攻入巴黎。
后来拿破仑深感大势已去,决定签订和平条约。这就是《枫丹白露条约》。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战败条约而是和平条约。该条约宣布拿破仑放弃对法国的主权,但仍保留皇帝称号,享有对厄尔巴岛的主权。
对于联军来说,拿破仑已经退位,法国局势也已经稳定下来。如果你杀他,法国残余的军队变化会群起而攻,战争再次开始。而反而得不偿失。
基于这些原因,拿破仑两次战败都只是被流放,而没有被处死。但他第二次战败后,战胜国也感到留着拿破仑实在是个威胁,但他们仍然不敢公开处死他,就选择投毒暗杀他。拿破仑因中毒而死是直到现代才被发现的,人们对拿破仑实体的头发化验后,发现拿破仑真正的死因很可能不是历史上记载的那样是病死的,他很有可能死于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