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要感恩,才会幸福

一位犹太人说,“永远要感恩,才会幸福。”

1933年,德国纳粹开始疯狂迫害和屠杀欧洲各国的犹太人。1933-1941年12月,3万多名犹太人,拖儿带女、背井离乡、辗转漂泊,来到了愿意接受他们的陌生国度里的陌生城市。这个城市的名字,对千千万万个犹太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护身符。。。她的名字叫:上海。

我从 “犹太人与上海: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中了解到,当“世界拒绝犹太人时,上海是唯一例外的”。

要了解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不妨去看看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原摩西会堂)。纪念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62号,由摩西会堂旧址和两个展示厅组成,该馆是为纪念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在上海生活居住历史的主题纪念馆。始建于1907年,1927年迁至华德路(今长阳路)62号。二战期间摩西会堂成为犹太难民的宗教活动中心,目前是整个上海有关“犹太难民聚居区”的文字和实物资料最多也最为完整的地方。

虹口区长阳路62号。

从旅游巴士车上下来了一群老外,专程探访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立体的人物浮雕像。画面中无论是年少的孩童,还是年迈的老妇,脸上都都充满着对未来的困惑、迷茫、不屈和抗争。他们是千万受迫害的犹太人的缩影。

图为摩西会堂旧址,该处为一所正统的供俄罗斯和中欧犹太人使用的会堂。1927年由俄罗斯犹太人集资兴建,称华德路会堂,后改名为摩西会堂。是犹太人在上海历史的重要见证。希特勒疯狂排犹、灭犹时,逃亡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大多都居住在虹口,摩西会堂成为当时上海犹太人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上海最大的犹太人社团——上海犹太宗教公会长期设在堂内(1941年迁至拉都路会堂)。

进入摩西会堂参观要穿上鞋套,以保护展室的地板。

第一展区里犹太难民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在这里可以看见“妥拉”,妥拉广义上指上帝启示给以色列人的真义,亦指上帝启示人类教导与指引。狭义上指《旧约》的首五卷(犹太人不称旧约),犹太教称为摩西律法,或《摩西五经》。

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妥拉幕。经展馆志愿者介绍,这块妥拉是二战时期,犹太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之后犹太人赠与上海以表感谢的。而妥拉幕后的正文,我们只能从侧边玻璃看得一二,上面写有对上海人民的感谢。令人感慨。

上二楼是第二展厅。

陈列了许多图片和实物。

在展厅里还用较大的区域展示了《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佛兰克及其家庭,在二战期间的不幸遭遇。

犹太人名单墙上长长地记录了1930-1940期间在上海避难的人员名字,其中还记录下部分逃难者难忘的故事和感受。

来此参观的人中有不少犹太人的后裔。

从欧洲来上海的犹太人,1940年前后在虹口区提篮桥一带,开办了杂货店、药店、修鞋铺、餐馆、酒吧、咖啡馆、面包房等商店,街市出现繁荣景象,被称为“小维也纳“。

犹太人在上海的生活展馆。

当时一些犹太难民以打字员的工作谋生。

(当我看见这台美国产的Underwood 老牌子的机械式打字机时,也勾起了我的回忆。几十年前我也曾使用过这种打字机,用色带和复写纸,打字时手感很好。感叹,时代发展真是太快了,但老古董仍然有保存的价值。)

善良的上海人民与犹太难民朝夕相处,情同手足。从展出的图片和视频上可以了解到,曾经避难的犹太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存感念,也有很多犹太人专程前来寻找当时的恩人,回味过去艰难而又温馨的时光。

不少犹太难民还在上海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七烛台是犹太教的象征和徽号。7枝灯盏中中间1枝略高于两边的6枝,它代表安息日,其余6枝代表上帝创世的6天。

何凤山,一个犹太人不会忘记的名字,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外交官,二战期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1999年,何凤山的义举被公之于世。2001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正义人士'称号。2005年,联合国赞誉何凤山为'中国的辛德勒'。2007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荣誉公民'的称号。1997年9月28日,何凤山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享年96岁。

展馆的志愿者在向观众介绍其中的展品。

2015年8月26日,曾吸引大量犹太难民聚会的白马咖啡馆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一起重新开放。在复建的白马咖啡馆门前,一座名为《风雨同舟》的雕塑也同时揭幕,来纪念上海人民的人道主义壮举。

这家咖啡馆还兼具了餐厅、酒吧和夜间俱乐部的功能,因气氛温馨、服务周到,很快成为当时犹太难民们日常聚集场所之一。

重新修建的白马咖啡馆,恢复了当时的构建和陈列。

位于犹太难民纪念馆对面的《风雨同舟》的雕塑。雕塑定格了一个感人至极的瞬间,一位抱着熊猫的犹太女孩和一位身着旗袍、留着三四十年代流行长卷发的中国妇女,她俩共同站立在砖石路面的底座上,妇女俯下身为迷路的女孩打伞,替她遮挡风雨,女孩面怀感激却也有难以名状的苦楚神情。雕塑整体高约为2.2米。值得一提的是,雕塑中的犹太女孩有着真实的人物原型,她的面容取材自目前生活在上海的犹太后裔沙拉·伊麦斯女士年轻时的样貌。沙拉父亲1939年逃离纳粹魔爪抵达上海,沙拉女士在上海出生、成长和工作。

在民族灾难面前,上海人民用真诚和善良、包容和勇敢,为犹太难民撑起了一片遮风挡雨的天空,上演了大爱无疆的人性关爱。

(以上图片为“牛粪拍手”章国英 的摄影作品)

(0)

相关推荐

  • 保护了上海犹太人的是日本人?

    然而,让我意外的是,在上海的位置,我却看到了一面日本的国旗!请注意下图中右下角的那颗按钮,按钮射出的那道光指向的就是上海,在她右边,同样插着一面日本国旗的地方是日本东京.纪念馆里的工作人员不多,我等了 ...

  •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上海 犹太难民纪念馆,虹口区 长阳 路62号.(摩西会堂) 前日,去了上海的犹太难民纪念馆,就是那个摩西会堂.看了展览.查了资料.想说说这犹太人的故事.这一查觉得有点故事.这段经历,这段历史,还真不好 ...

  • 生命的记忆,犹太人在上海

    70年前,在颠沛流离的战场中迷失的犹太人饱经风霜,然而当时的中国上海却犹如一盏明灯为他们点亮光明.很多犹太人在童年时期经历流离失所后辗转到上海避难,在上海,他们不再被伤害.很多在上海居住的犹太人后又来 ...

  • 全新亮相!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还有这几个场馆等你打卡!

    12月8日 扩建后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以全新面貌亮相啦 为纪念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接纳和保护犹太难民的这段历史,2007年,虹口区以摩西会堂旧址为核心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2017年启动扩建项 ...

  • 看展回顾 ‖ 第25期:提篮桥长阳路徒步看展

    合影 本次看展活动共有22名朋友报名参与,首先贴合影. 行程安排 下海庙 下海庙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当地渔民.居民为祈佑平安.奉祀海神的民间神庙.下海庙,原名叫"夏海庙",又称& ...

  • 余生,要去爱那个永远“对你有空”的人,才会幸福

    文/墨然 人这一生,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可能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只是一个过客,而有的人出现可能会一直陪你到最后. 不管遇见谁,那个想陪着你的人永远都会有空. 就像有人说的,想送你回家的人,东西南北都 ...

  • 尽人间百味,才知道幸福的真谛,感恩一切的遇见

    尽人间百味,才知道幸福的真谛,感恩一切的遇见

  • 65岁老人坦言:再找老伴,只有谈好3件事,晚年生活才会幸福

    前言 人老之后,最渴望的是陪伴,最害怕的是孤独,所以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单身老人会迫不及待的想再找个伴过日子,是他们需要谈情说爱吗?不是,是他们需要陪伴,需要温暖,只有陪伴和温暖才能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 ...

  • 舞者:懂得珍惜,才有幸福。

    交易担保 票圈内容精选 迪马探戈 小程序 真正的国标舞是一场柏拉图式的恋爱.伦巴的缠绵:恰恰的欢愉:牛仔的随性:桑巴的疯狂:斗牛的强势:华尔兹的浪漫:探戈的占有:维也纳华尔兹的快乐:狐步的典雅:快步的 ...

  • 《人生在世贵在知恩感恩,才能幸福安康快乐》

    人活一世,短短几十载. 做人,要懂得感恩,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也没有什么人就是理应为我们付出的,即便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心怀感恩,则处处皆是美好. 上天有好生之德,大自然生长万物,供给人们日常所需. ...

  • 《人生感悟荟萃:人这一辈子要和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最幸福》

    人这一辈子要和舒服的人一起,包括朋友和亲人, 觉得累了就躲远一点,取悦别人远不如修行自己, 宁可高傲的孤独,也不违心的将就. 再多的怦然心动,也抗衡不了性格不对的互相折磨,抵不住日久天长的消耗,最终还 ...

  • 妈妈,你一定要努力地幸福!这样我才会幸福

    许多父母尤其是母亲,经常抱怨事业的不如意,孩子的不努力,生活的不幸福,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怨妇". 一个没有幸福感的母亲,怎么会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谁也没有资格, 在孩子心里 ...

  • 以感恩之心开启幸福

    文/紫凤 一日,太太对先生说想喝鱼汤,先生就问她:"你要喝什么鱼汤."她心想,只是想喝鱼汤,倒并没有想得这样仔细.于是就反问一句:"都有什么鱼汤."先生回答道: ...

  • 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幸福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 讲述人:金子 我和先生是大学同学,老家都在农村,结婚的时候,我们把积蓄合在一起,付了一套一居室的首付,剩下的分30年还清,一个人的工资养房,一个人的工资养家.   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