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海淀妈妈的100张私房照刷爆朋友圈,看完我酸了……

来源: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

作者:kelly

不可否认,城市的教育资源仍然是乡村无法比拟的。但是,今天的文章,却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原来慢下来是可以的,原来孩子的成长有另外一种可能。

当然,乡土生活并不总是诗意的,但胜在温暖,离土地近,触手便是大自然的心跳。

今天这篇充满泥土气息的文章,分享给每一个亲爱的你。

——凯叔

在海淀工作生活十多年,我抑郁了十多年。

海淀紧张的生活节奏,让我跟孩子的关系剑拔弩张。

有幸逃离北上广,在重庆的一座大山里租个农家院,我写作、看书,重拾了灵魂;孩子拔菜、爬山,我好像日渐找到了生活可爱的模样。

01 我的自然书屋

早上,送完孩子我拎着竹篓上山。

在竹林和鸟儿的立体环绕声中开始自己写作、学习的一天。

工作间隙,顺着山路散散步,呼吸清澈透亮的空气,看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影子。

饭点到了,去菜地里揪把青菜,掐根小葱,下个面。浓郁和清香的碰撞,让人神清气爽。

下午,一般是我的劳作时间。

给快要成熟的西红柿清理周围的杂草。

把腐熟的厨余垃圾施在南瓜根旁,谁叫它最“能吃”呢!

豆角是躲猫猫的高手,乍一看上去什么都没有,但一翻开叶子,挤挤挨挨的果实让人着实兴奋。

而作为重庆人压箱底的宝贝,辣椒可是餐桌上的常客。

晚上,拎着满满一筐蔬菜下山,能够给到家人最好的礼物,不就是健康和幸福吗?

02  海淀,拜拜

几年前,我的生活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那可是在海淀黄庄。自打毕业后,从工作到结婚生子,我的生活重心都是在那里。

不能例外,我也曾一直试图努力跟上海淀黄庄的节奏。

英语启蒙从胎教开始。

亲子阅读从满月开始。

6岁前,家里所有的功能分区都严格按照孩子的月龄特征来布置,算是把早教中心搬回了家。

但与此同时,我的身体也一直在给我敲警钟:严重失眠、大把脱发、体重锐减,时时对未来充满恐慌,不知前路在何方。

我的情绪不稳定,让我的女儿经常连带着受苦。

直到老公因为工作调动要离开北京常驻重庆,在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可能的新生活之间反复纠结后,我选择了尝试一把。

事实证明,我们一家人从漩涡中逃了出来,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周一到周五的白天,院子是我的天然办公室,到了周末,院子就是我们一家人的精神净土。

老公在院子里喝茶看书,孩子就在后院刨地种菜。

时常约上好友们一起爬山。

穿过半山腰的果园,我们进入竹林。

接着是像龙脊背一样的石路。

雨后野果酸甜诱人,偶尔能遇上挖山笋的村民。

孩子们化身佩奇,在泥地扑腾,快乐来得简单又纯粹。

水泡里,青蛙妈妈骄傲地产下卵。

但举着长长前足的蝎蝽则在一旁贪婪地盯着卵儿孵化。

自从孩子们从水里捞起一只肥肥的虫后,我们才意识到森林里还有一个物种正静静地盯着我们……

平时总是匆忙逃走的石龙子,这次让我们看了个够。

下面这只大马陆,在我眼中是个惹不起的狠角色,但下一秒就被孩子们抓起来放在手背上。

已经土壤化的岩石,诉说它亿万年的历史。

孩子们好奇地划了一道,给它的厚重的历史又增加了一抹调皮的颜色。

每个物种都有它的生态位,孩子们或许现在对物种没有全貌的认识,但每增加一次和自然的互动,眼前的世界就会变大一些。

03 人间烟火气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认为:人的不幸来源于人际关系,人的幸福也来源于人际关系。

之前的我紧张焦虑,人际关系也连带着吃紧。

但是大山和山上的村民却敞开怀抱,用朴实和真诚治愈我内心深处的不安。

每次我带朋友来,房东嬢嬢(重庆方言“阿姨”的意思)都热心地给我们张罗饭菜。

嬢嬢摘来自己地里的胡豆,孩子们围成一圈剥豆皮。

跟着村民家里的小娃娃们爬树摘香椿。

在温馨的人际互动中,孩子们脸上的神色,愈发自在、自信。

第一次带公公婆婆上山,摘完菜后嬢嬢咧嘴一笑:“拿走吧,送你们的。”

什么是最自然的美味?

柴火灶、现摘的菜、亲自参与劳动、加上重庆嬢嬢的好厨艺。

一桌子的美味让所有人食欲大开——同时又特别感动。

什么是人间烟火气?

对外人无条件的接纳和认同,嬢嬢们的温暖让我们这些异乡人有了扎根的感觉。

04  最好的教育和最全的教育

我从来不否认,海淀黄庄的那些年,对我的教益。

但是如果目光从这一个点上挪开,教育的内涵好像就变大了,变丰富了。

大山教给孩子什么是时令:

4月的果园里,吃饱了樱桃的孩子在滑草;

5月的后院,孩子们精心挑选大个的枇杷;

6月的香桃,露出涨红的笑脸;

葡萄藤下睡午觉,

等到7月,它们就会成熟;

樱桃的采摘期只有一周;

玉米摘下来的第三天,就失去了它浓郁的香气和甜糯的口感;

李子林里,满枝的果实三天后就会掉落;

黄瓜几天不见,立刻变身葫芦娃——一根藤上挂满七个娃;

前几天还绿油油一片的萝卜缨,底下魔术般冒出红扑扑的樱桃萝卜;

几天前刚割完的韭菜地,立刻又是生机一片。

农家小院里的这些日子,深刻疗愈了我,也启发了我。

教育不只是坐在教室里学别人总结的二手知识,孩子应该在真实的世界里去学习。

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PBL(项目制学习)在山上得到完美的实行。

给每个孩子一块地,应该种什么?

暴雨后,带着孩子去巡山,一脚踩空,孩子体验了一把小小的“地质灾害”。

跟着溪流观测水文,了解村民们喝的水和浇菜的水都从哪里来。

沿途学习认识不同种类的蔬菜和瓜果。

开荒做垄,用劳动换取收获。

团队协作,一起寻找可做底肥的本土生物肥料。

学习垃圾分类,用厨余堆肥。自然给了我们食物,我们也要回报自然。

测量土壤酸碱度,对比找出适宜种植的植物。

学习读表盘,将课堂上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回家后孩子依旧兴奋,因为周记的内容他有了独特的素材。

孩子们种下的种子已经发芽,虽然幼小,但顽强而有力。因为在自然这个教室里,有无尽的知识等待他们去探索,有无数种有意思的方式吸引他们去学习。

离开北上广,换了一种生活,也换了一种看世界的视角:

如果你感觉紧张不安浑身长刺,也许,你需要找到一个院子,可以喝茶听鸟叫,让自然倾听你,陪你卸下内心深处的防御;

如果带娃带成了“母不慈子不孝”,也许,你可以试着靠近土地和田野,大自然有一万种方式让孩子爱上学习,而且是更具视野的学习。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