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的唐僧取经
你知道唐僧是个神童吗?我们只知道小说《西游记》却不知道文化瑰宝《大唐西域记》,我们只知道孙悟空神通广大却不知道唐玄奘被官兵追杀,徒弟背叛,九死一生。《西游记》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唐玄奘又是怎样的人呢?
玄奘原名陈祎(yi)出生在隋朝,是河南洛阳人。玄奘并不是从漂流瓶里捡来的孩子,相反,他有一个很好的出身,他的父母曾经是名门望族。玄奘则是家中的第四个儿子,但是他的人生并不是那么幸运。他五岁丧母,十岁丧父,家道中落的他13岁就跟着哥哥在净土寺出家了,法名玄奘。由于玄奘自幼聪慧,悟性极高,很快就被称为神童,声誉传遍整个洛阳。随后他游历各地、参访名师看遍很多佛教经典。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各方大师对佛经的解读都不太一样,甚至发现很多经典资料内容是翻译错误。
在玄奘28岁那年为了寻求真相,他决定冒着生命的危险偷渡到佛教的发源地,也就是古印度的天竺去寻找真经。当时的大唐立国不久,李世民又是刚刚掌管大权,为了国家的安全稳定,是禁止所有人出境的。而《西游记》里被封为御弟,派精兵强将保护取经的情节也不是发生在大唐,而是在取经途中路过的高昌国,就是现在的吐鲁番盆地。高昌国国王麴(qu)文泰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知道玄奘的盛名就希望玄奘能够留在自己的王城当中指引迷途众生。但是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为了去求法,无论国王如何强行挽留,他也不肯待在高昌国,最后他选择用绝食表示自己取经的决心。国王看玄奘去意已决就和他结拜为兄弟。并用举国之力帮助他西行,还给沿途的各国写信,希望他们在玄奘西行途中能够提供帮助。
《西游记》上说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而事实上九九八十一难完全没有办法去形容当时玄奘受到的磨难。什么徒弟背叛,官兵围堵甚至埋身沙海断水绝粮都没有阻止玄奘不到天竺终不东归的决心。
玉门关四境到处都是戈壁荒漠,西去800里上无飞鸟下午水草,荒无人烟。玄奘孤身一人在戈壁滩当中步履维艰、缓缓前行。他分不清方向唯一的路标是一堆堆的白骨和骆驼粪。在迷茫绝望的时候,饥渴难耐的玄奘迷糊当中把剩下的水给打翻了,只有一匹识途的老马驮着他从白天到黑夜,再从黑夜走到黎明。五天四夜滴水未进,坚持不住昏倒在沙漠里。等玄奘醒来他在沙漠中发现了一个泉眼,野马泉。途中他还经历了多次抢劫,其中有一拨劫匪在抢劫的时候还要杀人灭口。在玄奘命悬一线的时候,他们分赃不均一哄而散了。同行的路人都在为自己的财物损失抱头痛哭,只有玄奘一个人哈哈大笑。其他人不解玄奘却说“珍宝之中,唯命最贵。我等既活,何苦之有。”后来他又经过了大雪山,环境太恶劣。据《大唐西域记》当中记载连玄奘本人都不敢注视雪山深渊的底部。因为底部有数不清的千年不化的尸体。但是玄奘却告诉自己宁可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
为求佛法真谛冒死偷渡,一路上遭遇千难万阻、天灾人祸却也深的间疾苦。他过沙漠翻雪山、拒绝共享王权富贵。在公元631年秋玄奘大师终于到达了心中的圣地----那烂陀寺。在那里不仅学习佛教经论还学习世俗经典,包括医学、数学、逻辑学等堪称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印度最高的学府。玄奘不负众望很快就掌握了这些知识,成为当时印度一流的圣人学者。据说当时玄奘出入这个寺院的时候还可以骑着白象。一万多个人当中只有十个人拥有骑白象的资格,后来他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五年多,又周游了印度列国,总共走过了110个国家。再次回到那烂陀寺的时候,还经历了多种经文的辩论。
在古印度辩经可不仅仅是两个人在学术之间的讨论,那时候双方辩论如果失败的话要么销声匿迹,要么改门换庭,更有甚者直接结束自己的生命。从来没有输过的玄奘声名远播很快传遍了整个印度,当时印度最大的国家的国王戒日王还专门为玄奘法师举行了一场宗教学术辩论会,让全印度的所有僧人学者都聚集在一起,五印18国3000多名僧人都来跟中国的僧人辩论。这是印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辩经法会论。18期的会期玄奘征服了所有的人,一时间玄奘名震五印度,被称为大乘天,又被尊称为解脱天。这一年42岁的玄奘大师在佛教发源地被称为一代佛学大师,由于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
在公元643年经过17年行走五万余里,途径138个国家玄奘将520 箧657部佛教经典带回了长安。回来后他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佛经多达75部1335卷,并将他的西游经历的138个国家的山川、物产、习俗编成了《大唐西域记》。
他是名垂千史的并不是西游记里絮絮叨叨,柔弱胆小的白净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