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那些人和事儿

        大家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吗:怎样才能不必吃一堑就能长一智?
  这是一个听上去很扯,实际上也很扯的话题。谁不想能快乐的成长啊,谁不想一直长一智却从不吃一堑啊,只是这样的事情可能吗?别做梦了。
  是啊,可能吗?我仔细的思索了好久好久,得出结论:很难很难,但真的有可能。

  大家好,我是柳暗花明.欢迎大家来到《五千年的那些人和事儿--命运的轮回与突破》。
  我将用写作中华史的方式去探讨上面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史上真人真事来让大家在听故事中体悟到人生的真意。
  这个想法怎么来的呢?
  前段时间我挨了一次骗,在一开始我就怀疑对方了,朋友们也劝我小心,结果最后我还是入了套,被欺骗了钱财和感情。事后除了骂自己蠢之外,我一直在想我当时为啥会不听劝阻,非得撞了南墙才会回头呢。思考的结果是我有一种潜意识,总觉得那些不好的事情、不好的人都是故事、都是别人的故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尤其是在自己已经有了戒心且经过了多次试探的情况下。这股莫名其妙的自负是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人总觉的旁观者迷,只有自己才是最清醒明智的呢?
  在深想一步,大家为啥不太喜欢历史呢?因为大家都觉得那些事情离自己太遥远了,太没有价值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也不是。自古以来历史都是用来警惕自我多过警惕政治不正确的。好帝王就是尧舜,不好的帝王就是夏桀,商纣。尧舜桀纣就是那一智,他们不同的结局就是那一堑。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人和事。人既有王侯将相也有凡夫俗子,事情有惊天之举也有鸡毛蒜皮。看的多了,体验的人生多了,我们就能看别人的故事长自己的智慧,达到触类旁通的结果。
  写史绝对是苦活累活,这样的活交给我就好,各位只负责看就好了,觉得写的好呢,给个赞、发表个意见看法、打个赏我会很感激大家的。
  当年明月老师,开创了心灵写史的先河,旗帜鲜明的告诉我们历史很精彩很好看。作为明矾和后来者,我也摇旗呐喊历史很精彩很好看,同时对人生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最后强调一点,我是写正史的,写的故事都是历史上发生过的真人真事。主要的写作素材参考是24史和一些现代的史学研究或考古的推论。而且我也不是只写故事,故事只是一个媒介,一个装成功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知识的载体,在故事中收获人生的意义,获得丰富的知识,才是根本。
  好了,闲话少说,还是快点来干货吧。

  五帝卷

  接下来要开始的是五帝卷,对应的是史记开篇的五帝本纪。这一段我曾经纠结了很久,几次尝试几次更改放弃。这一段的事实其实并不算很多,但因为其内容看待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
  我惊奇的发现,我们的老祖宗黄帝也有不好的一面,大坏蛋蚩尤也没有那么坏。我们流传了几千年的美谈(尧舜禹的禅让)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的好,他们只是一种政治制衡下的结果,并非是一种高尚品德的赠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成功,其中并不仅仅有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还有着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背景。多次反思和质疑,我还是觉得我的判断无误。所以,我要写出来,尝试着找出,那段历史长河中波澜壮阔的真相。
  欢迎大家来拍砖,欢迎大家来跟我一起找寻历史的真相,收获人生成长的真谛。
  第一章
  蛮荒时代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到公元前2717年,此时的中华大地上一片硝烟弥漫,各个部族之间战争频繁或者说抢掠横行。
  这种战乱不是突然间产生的,它已经持续了几百年时间,而且还不知要继续持续多久。
  几百年前,神农氏尝百草,开启了中华大地上农业文明的进程。某种植物的果实可以食用成为各部族之间的共识。以前大家的食物来源主要都靠狩猎,所以各部族之间战争较少,而且战争往往都与领地相关。但新的食物种类被发现以后,战争的规模急剧扩大,而且战争的核心问题也变成了部族间食物储备的抢夺。在严峻的生存考验之下,去抢别人一把可能就不会死,不抢肯定就会被饿死,所以“聪明人”都选择了抢夺。
  大家都不喜欢战争,但大家更希望活着。几百年时间不乏出现过英雄人物,但是他们都没能消除战争,因为物质条件不予许。
  几百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几百年后的今天,一些新的东西出现了,改变历史走向成为了可能。
  改变最大的地方是在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活动着的九黎部族,即华北平原地带。他们的农耕技术已经比较发达,各部族之间战争也趋于平缓,他们以成立部族联盟的方式,既避免了战争又开启了一种新的生存模式。
  在今河南开封附近生活着的是神农氏的主要分支姜姓部族,他们采取的是征服和奴役的方式,在部族里姜姓是最大的贵族集团,其余人员没有独立的姓氏,依附于姜姓部族而生。因为是神农氏分支,所以姜姓部族的农耕水平也相对较好。
  改变最小的是生活在今陕西、太行山一带的众多部族,他们互不统属,战争频繁,而且生活方式也是农耕和狩猎混同的方式。但有趣的是最终统一中华,建立华夏族的黄帝姬轩辕却出生于此。
  英雄出少年
  黄帝,公元前2717-前2599年。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少典与附宝之子,以姬为姓。
  黄帝自小与众不同,用司马迁前辈的话说就是: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在襁褓中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透彻。
  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黄帝是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杰出青年。
  少典是一个小部族首领,这也就决定了黄帝的官二代身份,俗称王子或少族长。
  公元前2698年,黄帝继承部族族长之位,部族更名为有熊,即位时20岁。部族族长的职位不仅给黄帝带来了权力还带来了责任。黄帝必须要为自己部族的发展也就是生存问题负责。
  黄帝即位后做的第一个决定是部族迁徙,部族迁徙的理由是很多的,比如邻居不好,(经常被抢掠),环境不好(山区不利于发展农耕)。不迁徙的理由只有一个,却很致命,那就是代价太大。那个年代,通讯只能靠吼,赶路只能靠走,运输只能靠手,取暖基本靠抖。迁徙之路可谓是九死一生。在人生的第一次重大关口,黄帝毅然的决定,迁族。
  这次迁族是黄帝辉煌命运开始的起点,它带给了有熊部族两个很重要的优势。一个优势是迁徙到了黄土高原地带,此处部族之间战争较少,且高原地形适合农耕,这些对于有熊部族的稳定和发展特别重要。另一个优势是,在迁徙的途中黄帝突发奇想发明了轩辕,继而又发明了最早的车。轩辕和车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没有它们就不会有后来的华夏文明的形成。
  第二章
  滚动的文明雪球
  以轩辕和车为起点,一个滚滚向前的文明进程被激发了出来。
  第一个变化是大家的居住状态,没有轩辕和车之前,有熊部族是分散居住的,原因很简单,运输能力几乎没有,只能选择在食物附近定居。有了轩辕和车,运输能力增强了,可以选择在离食物较远的地方居住了,有熊部族开始了部族聚居的模式。
  聚居是有很多好处的,大家住在一起,应对外敌入侵时部族的集结速度快了,战斗力提升了,食物被集中安放,除非部族被彻底打垮,否则食物储蓄不会再被抢走了;人员聚居后,沟通、交流的多了,部族内的贸易也增加了;随着部族安全感的增加,部族的居住环境也大大的得到改善。在黄帝的带领下大家开始建造。坚固且稳定的持久居所。
  第二个改变是职业军人的诞生。这个改变是由部族聚居引发的,因为聚居在一起,为了保护大家的所以食物,在聚居地留下大量的看护人员成为必然。聪明的黄帝很快想到,每天把看护人员进行统一的训练,试验战法和战阵是个很不错的事情,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第三个改变是职业官员的产生。大家聚居在一起,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免不了发生一些邻里和财产分配纠纷,为了方便管理,一些人被挑选出来,专职负责协调和管理部族,最早的官员出现了。
  第四个改变是“税”和“公共财富”的出现。军队和官员产生了,他们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供养方式却难以确定。说白了他们都是给大家服务的,但是大家是个模糊概念,部族内财产都是私有的,“大家”是没有财富的。这样问题就出现了,怎么办呢?
  也好办,让“大家”有财富了就好了啊。黄帝创造性的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大家每人每年拿出固定的一点财富放到一起,这些“财富”专门用来供养军队和官员。这些“财富”就是征收上来的“税”,这些“税”加在一起就成了独特的“公共财富”。
  四个改变一出现,有熊部族变得与其他部族截然不同,它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迎来了新的命运。
  改变之后的有熊部族迅速变得强大起来,它对周围部族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引发另一个改变,从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停不下来的扩张步伐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熊部族和周围部族之间发现了一个很不错的交易,那就是提供“安全”的服务收费模式。
  一些小的部族向有熊部族提出希望能加入他们,能得到有熊部族的“保护”,作为感谢有熊部族可以得到他们的“礼物”。黄帝一看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跟白捡没啥区别。军队是一定的,闲着也是闲着,保护一个也是保护,保护两个也是保护,何乐而不为呢,还能得到额外的“军费”。“军费”多了既可以拿来改善生活,在困难时期救个急,又可以拿来招更多的人加入“军队”,多好的事情啊。
  再此之前是没有部族觉得“人”是财富的,在他们看来,食物、猎物和工具才是财富,“人口”不仅不是财富还是拖累。所以大家抢劫的时候只抢劫“财富”会把“人”留下,让他们自生自灭。如果他们运气好,生存了下来,明年再来抢一次,如果他们“没了”去抢其他人就好了。
  但黄帝不同,他敏锐的认识到“人”才是最有价值的,因为他们能创造出财富,或者说“人”是最大的财富。与其用爆裂的战争去掠夺他们,最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如保护好他们,用和区的方式让他们自愿的年年给自己做“贡献”。
  前期以提供保护为吸引,后期靠改造和贸易来消化,“小”有熊部族消失了,“大”有熊部族出现了。众多的“小”部族组成一个“大”的有熊部族。
  扩张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遭到大部族的阻挠。但是扩张的脚步却不能被阻止。对于其他部族来讲,无论是族众还是战士都是固定的总会越打越少。而对于有熊部族来说,军队是越打越多的,只要“军费”充足,“战士”是不缺的。所以战争的结果总是不变的,黄帝带领的有熊部族取得一次次的军事胜利,族众越来越多,军队越来越强大。
  敌自远方来
  在黄土高原上有熊部族急剧扩张的同时,在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活动着的九黎部族和在今河南开封附近生活着的姜姓部族也在对外扩张,九黎部族扩张的方向是西南,姜姓部族扩张的方向是东北。如果大家打开中国地图就会发现,他们两大部族的扩张方向是相对的,两虎相向而行,必有一伤。
  种种迹象表明九黎部族和姜姓部族是有过一次剧烈的冲突的,但因为此次战役并没有载入史册,所以我们并不能得知此次战争的细节。虽然不能的知过程,但我们可以知道结果,冲突的结果是,九黎部族获胜,姜姓部族战败。但与有熊部族不同的是,九黎部族并没有选择吞并姜姓部族,他们的选择是驱逐,在九黎部族心中“人”还不是财富。
  失败的姜姓部族,失去了所有。他们不仅失去了继续向东北扩张的资格,还因为九黎部族的南扩,他们不得不被迫选择迁族北上。而在北方等待着他们的是正在急剧扩张的有熊部族。
  一个是日薄西山的老派部族神农氏后裔,一个是新兴起的部族有熊,他们究竟谁更厉害呢?
  阪泉大战
  随着姜姓部族的北迁,姜姓部族与有熊部族的战争一触即发,中国正史上记载的第一次大战-- 阪泉大战爆发了。
  我们先详尽的介绍一下战争的双方:
  红方,姜姓部族,首领炎帝榆罔。其具有如下部族特点:第一,因为是神农氏后裔且发展农耕几百年,部族人数较多;第二,先是与九黎部族战争战败,后又因为迁族一路奔波折损,部族军队战力低。
  第三,第一、二个特点决定了他们唯一的胜算就是速战速决。
  蓝方,有熊部族,首领黄帝。其具有如下部族特点:第一,因为处于急剧扩张阶段,虽然部族人数较多增长很快,但各族之间向心力不足。第二,因为在本地无超大型部族存在,部族军队缺乏大规模军事交战的经验。第三,第一、二个特点决定了,最有利于有熊部族的战争方式是持久战。
  阪泉大战是一场持久战,姜姓部族与有熊部族共进行了三次大的会战,三次后,姜姓部族战败,有熊部族获胜。
  有熊部族取胜的最核心原因是,它擅长打持久战。它擅长打持久战的原因是它先进的制度。而它先进的制度是对手学不来的。
  抉择
  历经三年,终于打败了姜姓部族,但黄帝随后发现这不是苦难的结束而是真正的苦难的开始。
  炎帝榆罔他们虽然打输了,但是他们一点想挪窝的意思都没有。也不是炎帝他们不想走而是他们真的无路可走,没有地方可以去了。
  向南和向东去吧,有蚩尤率领的九黎部族,去不了。继续向北向西吧,越走越远,越走越冷,不被饿死也得冻死。思来想去还是原地不动哪也不去,就地碰瓷、厚着脸皮跟黄帝的有熊部族蹭吃蹭喝的好。
  黄帝可是犯了难了,虽然说黄帝已经“解放”了思想,觉得人员是财富可以接受,但那是有条件的,人来的时候要带东西的,要么是领地要么是物资。现在的炎帝部族那可是啥也没有啊,那真的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如果这个事情放在其他部族身上,根本就不叫事情,你的死活与我何干,不走是吧,那就别走了,连命一块留下吧。但是黄帝不行,在别的部族眼里,其他部族与野兽没有区别,杀起来感觉没啥。在黄帝眼里他们同样是人啊,向没有抵抗能力的老弱病残举起屠刀,真不是人干的事啊。
  黄帝本人是倾向于收留他们的,但是姜姓部族不仅人口基数实在太多,而且几乎是一穷二白,尤其是来的前期不仅不能给有熊部族带来收益,还会摊薄有熊部族所有人的利益,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黄帝可不敢犯众怒。思来想去,黄帝决定把这个麻烦踢回去。榆罔啊,既然你们想要来此,就拿出能说服我们的理由吧。
  远虑vs近忧
  炎帝没有让黄帝失望,他给出了一个黄帝无法拒绝的理由--外患。炎帝声情并茂的跟黄帝及其他有熊领导层讲了,他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番田地,讲了蚩尤的强大和残暴,他使得黄帝他们认定了一个事实,远方有一个强大的部族(九黎族),他们极具侵略性,他们只要领地和财富,战败给他们的话将再无立锥之地。自己连为奴为仆的选择都没有。
  外患并不是留下炎帝部署的理由,公御外辱才是。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炎帝部族的加入能大大的增强部族战力,如果将来和蚩尤部族起了冲突,也能多一些胜算。
  炎帝部族被留了下来,但也仅仅是留下来了而已。部族人员被完全打散融入有熊部族,姜姓不再是贵族变成了部族里普通的一员,他们不是没机会进入有熊部族的领导层,只是那需要才能和战功,身份再无任何优势可言。
  有熊部族急剧扩大起来,但是这是一个畸形的发展,人员增长较多,领地却扩张有限,面对急速上升的人地矛盾,黄帝只能继续开启战争,有熊部族渴望更多的领地。
  何去何从
  黄帝扩张的方向是东方,选择这个方向有两个考虑,第一个考虑是向东更接 原,气候适宜,利于农耕。第二个考虑是避免与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相遇。但黄帝不知道的是,蚩尤的大本营正是东方。
  黄帝跟蚩尤最终还是碰到了一起,在两个部族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相遇了。
  战争初期,黄帝部族屡战屡败,领地一退再退。
  战争失败的原因不是黄帝部族不强大,而是蚩尤部族更厉害。此时的蚩尤部族,已经开始使用金属兵器,以陶器作为容器,以农耕作为主要的生存方式。蚩尤率领的部族联盟由大小81个部族加盟而成。可谓是领地辽阔,人员众多,物产丰富,武器精良,黄帝败的一点不冤。
  夜深人静的时候,黄帝陷入了苦苦的思索。接连几场战事已经充分证明,再打下去可是会赔光老本的。这个结果,不仅黄帝看出来了,其他大臣们也看出来了,他们纷纷劝说黄帝退却,带兵回老家吧,回家乡做一方诸侯也是不错的。
  然而黄帝并不想就此放弃,因为黄帝知道,这是自己仅有的一次打败蚩尤的机会,蚩尤在和炎帝大战过后还依然强悍如此,等他们消化完了炎帝曾经的领地,他们将更加的强大,将几乎不可战胜。
  黄帝并非没有找到蚩尤的弱点,长久以来的战争经验让他练就出了一双极其毒辣的眼睛。但是这次黄帝迟迟不能下定决心,不能下定决心给予蚩尤的弱点以重重的一击。
  黄帝犹豫了,他不得不慎重对待,因为蚩尤的弱点并不太致命,想要以此为突破,只有拼尽所有才有机会。
  一次热闹的家宴上,黄帝看着自己的孩子们,他们大的也就20岁,小的甚至不到十岁,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他充满了怜惜。好舍不得,好舍不得他们啊。好想给他们平静且幸福的生活,真的好想好想。
  看着他们,黄帝想起了自己,想起了自己的前半生,充满坎坷又富有传奇的前半生。虽然我曾艰难困苦,但也正是因为它们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不是吗?
  忽然胸中升起一股豪气,他们是我的孩子,他们应该像雄鹰一样的翱翔天空,而不应在我的庇护下丧失了斗志,失去了血性。幸福的生活都是自己创造的,不是嘛。
  再看一眼他们吧,此时过后虽不至于永别,但以后再见的机会也将屈指可数了啊。
  蚩尤,我不再迟疑了,我要竭尽全力的战胜你。

  黄帝应对的方式部族拆分,简单说来就是,把大的有熊部族拆分成一个个小的部族,他们有着相同的文化、相同的组织架构以及相同的使命。
  蚩尤太强了,想要一鼓作气的把他打败是不可能的,想要打败他只能依靠持久战和以战养战。现阶段持久战也是打不赢的,因为蚩尤部族的持久力更强。既然不能那就要变,变得更灵活,变得成长更快了才行。
  所以要把部族拆分,拆成小部族,然后他们深入到广袤的土地中去,让他们重走一次自己的发展路径,等他们再次由小部族变成大部族的时候,就是跟蚩尤决战的时候了。
  但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部族分出去容易,重新召回来可就难了,他们如果想抛弃自己伶俐炉灶了咋整?所以,每个小部族的领导必须是决定忠诚可信的人,这些人就是黄帝的儿子们。
  除了黄帝的儿子们外,还有一个人也得到了能独立发展的机会,那个人就是炎帝。因为与蚩尤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和管理部族的丰富经验,黄帝相信即使炎帝独立了,他还能是自己的盟友。而且炎帝带走的族人并不多,如果他能发展壮大了,也是他的本事。

  逐鹿之战
  蚩尤很郁闷,因为事情忽然变得失控了起来。因为黄帝把有熊部族的化整为零,战争的模式也从大的军团战争变成了小的且频繁的部族战争,战争规模虽小,但却狼烟四起,到处都是敌情。
  如果只是郁闷也就罢了,很快蚩尤就发现了问题,因为自己部族兄弟们是越打越少,黄帝的部族却越打越多。慢慢的蚩尤变成了孤家寡人,他的其他兄弟们也都自顾不暇了。
  几年过去了,黄帝的直属部族和其他分属部族都得到了较大增长,蚩尤的部族联盟已经接近崩溃,给蚩尤致命一击的时候到了。
  黄帝偷偷地集结了重兵,他已经找到了战胜蚩尤的办法,那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其他部族的增援部队到达之前,一举击溃蚩尤并将他杀死。
  那是一个大雾天气,白茫茫的一片,能见度很低。那是一个极其不利于交战的天气,尤其是对于蚩尤部族来说,方向都辨不清,人都看不到,怎么打。但对于黄帝来说,这是个天赐良机。大雾对于黄帝来说影响并不大,因为他有指南车(黄帝自己研发的)。
  战争的结果是黄帝取得了胜利,蚩尤被当场斩杀。优势兵力再加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蚩尤输的很彻底。
  蚩尤的死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九黎部族很快分裂为两部,一部与黄帝讲和,得以存续,后世称为东夷部族。一部很快南下,消失在了主体的华夏文明史中,被后世称为三苗。

  天下初定
  与蚩尤的战争结束以后,黄帝部族基本上结束了对外扩张的步伐,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的大片土地已经足够黄帝部族生存了。
  虽然九黎部族的人南下了,但保不齐他们哪天还会回来,为了巩固边境,黄帝把他的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分别封于江水和若水。
  玄嚣的江水具体哪里已经不可查,大致是在今天的山东。若水在今天的四川附近。玄嚣守着华夏部族的东大门,抵御着来自今天江苏、安徽地域的敌人。昌意守着华夏部族的西大门,抵御着来自四川、湖北等来自南方和西方的敌人。玄嚣和昌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因为他们,华夏才能不受四方的袭扰,得以在相对的和平中发展并壮大起来。

(0)

相关推荐

  • 中国史上战争(1)涿鹿之战 奠定夏族定居中原之战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在这五千多年的历程中,有记载战争就有四千多次.今天开始,陆续呈现,希望能够引起您的兴趣. 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在距今四千六百多年前,为我国历史上最早之战争. ...

  • 炎帝和黄帝的战争,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人类的战争时代由此开始!

    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600年之间,炎帝和黄帝部落沿河而居,黄帝的部落在姬水(现陕西中北部)附近,而炎帝的部落则在姜水(现陕西宝鸡)附近,两条河挨得非常之近.大家彼此都是邻居,两大部落的关系也非常 ...

  • 奠定华夏文明基础的黄帝蚩尤之战

    (编著:刘乐土) 战争地点:中国境内: 战争时间:约公元前26世纪: 推荐理由:黄帝蚩尤之间是中国最早有记录的战争,这场战争使黄帝逐步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 [战争经过] 黄帝姓公孙,因生于轩辕之 ...

  • 夏朝那些事儿(五千年的点滴)

    首先声明,今天说的这些夏朝的故事很难证明曾经真的发生过,就像上一段说的,夏朝本身就很模糊,只不过是书上有所记载,照搬照抄罢了. 话说夏启建国,家天下,当时都是部落联盟性质,所谓的天子也就是天下的带头大 ...

  • 五千字长文!秋冬来了,聊聊煲汤那点事儿!《开饭店的那些年》二十二

    大家都知道煲汤可以把食材的精华释放出来,让身体吸收更加方便,而且味道也是鲜美之极,甚至比吃肉还过瘾 现在是秋冬季节,尤其是北方,在飞雪连天的冬季,看着窗外的飘雪,双手捧着一盅煲了四五个小时的清澈透底的 ...

  • 法院:拒收文书躲避送达 妨害诉讼罚款五千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躲避.规避送达的被告作出罚款5000元的决定. 张某.杨某是夫妻,因欠银行2.5万余元卡债,近日被起诉至鹿城区人民法院. 案件受理后,法院依法向二人送 ...

  • 上下五千年:藏在美玉里

    发财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个平台,有不少项目等着你参与5月14号杭州有一场项目对接峰会报名火热进行中,席位有限,参加从速报名咨询联系人朱老师:181-6716-2256 在古代,玉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的品 ...

  • 揭秘历史无法解释的12个惊人巧合,中华五千年难道真是有轮回?

    揭秘历史无法解释的12个惊人巧合,中华五千年难道真是有轮回?

  • 如果发现白蚁窝上面长有棍子,有可能遇到了稀罕物,一斤五千元

    白蚁是村民相当讨厌的昆虫,白蚁特别喜爱啃食家具,而且还会危害农田,白蚁窝更是大的超出想象.最深的白蚁窝能够达到数十米深,白蚁天敌少,繁衍能力超强.是蚁类之中家族较为庞大的一种.白蚁的食物非常的广泛,几 ...

  • 记九百字​ 知五千年

    一.朝代总论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统袖. 汉末三分归入晋,南北朝阻江流. 隋开天下遭唐灭,五代十国战乱稠. 宋统中州元虏代,明清过后帝王休. 二.三皇五帝(五十六个字) 伏羲渔畜八卦传,燧人取火 ...

  • 央视《中国书法五千年》1-3集

    标星"★""书法功课",不再错过精彩文章✔ ▶方放示临<圣教序>,一看就懂!✔ 央视原创文献纪录片<中国书法五千年>,以中国文字篆.隶. ...

  • 米洛舍维奇时代有五千亿面值钞票:1992年4月7日波黑内战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一千五百一十一期](历史系列第738讲) 米洛舍维奇时代该国有5000亿面值钞票:1992年4月7日波黑内战爆发 对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