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鞋机制”稳股价?三巽上市首日0涨幅、低换手
图源:图虫创意
四战IPO后,三巽集团被拒三次后终于踏进了港交所的大门,成为年内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内房股,也是首家上市的皖系房企。
7月19日,三巽正式挂牌上市。开盘微涨0.21%后,公司股价迅速回落至发行价,此后股价一直维持在发行价水平。截至收盘,三巽上市首日成交量仅1121万股,换手率1.7%。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在近期登陆港交所的企业中,股价走势萎靡的并非只有三巽。领悦服务、德信服务上市首日的股价表现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上市数日后,二者的股价仍维持在发行价。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告诉记者,上述三家企业上市成交量极低,存在发挥“绿鞋机制”的可能性。对于新股IPO上市来说,使用“绿鞋机制”即超额配售选择权,整体来看可以稳定大盘股上市后的股价走势,同时也规避了新股破发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但这也不禁让外界质疑,如果股票流动性一直如此,那么这些企业是否还能发挥上市融资的目的,公司后续又将何去何从?
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三巽们”的新难题被摆在了眼前。
仔细来看,上述股价表现不理想的企业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之处,三者在各自的赛道上皆为末位选手。
植根于安徽的三巽成立于2004年,公司创办人兼执行董事钱堃携手妻子安娟开始从事房地产业务。2011年,三巽于安徽滁州收购了第一宗地,并将该项目命名为左岸香颂。自此,三巽正式加入了房地产开发商的队伍。
2018年初,钱堃提出公司要在2018年实现120亿元销售额,2019年突破300亿元,五年实现千亿销售额,进入一线房企阵营。
豪言壮语放出后,三巽马不停蹄地将总部迁至上海,欲在更大的城市发挥更大的空间。
彼时,有券商分析师向媒体表示,虽然三巽几乎无缝连续递表,表达出公司对上市的强烈渴望,但上市成败取决于企业内功,“房地产企业跑得快,不如跑得稳”。
或是心诚所至,第四次IPO的三巽终于通过聆讯。
外界在惊讶于三巽四战IPO毅力的同时,也对其发展感到惊讶。近几年来,三巽几乎一直在原地踏步,公司2018年喊出的120亿元销售额至今尚未实现。
根据克而瑞数据,2020年三巽实现全口径销售额102.3亿元,较2019年的91.2亿元增长12.17%,低于该年百亿房企14.4%的销售额平均增速。
2021年上半年,三巽的身影消失在克而瑞销售榜TOP 200中。榜单的第200名为祈福集团,公司的全口径销售额为33.6亿元。按此来看,三巽2021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尚不足33.6亿元。
但三巽的“末位”不止于此,局限于安徽的土储布局也加剧了这家房企成长之路上的不确定。
截至2021年4月30日,三巽共有44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总土地储备为430万平方米。其中,公司高达82.3%的土地储备皆在安徽,分别位于亳州、滁州、淮南、宿州、合肥等9个城市,剩下的土储则位于江苏、山东两省的三个城市。
然而安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缓慢,城市间分化显著。仅有部分重点城市综合实力较强,如省会城市合肥,其房地产市场在安徽各城市中热度领先。
抛开上述三、四线城市不谈,今年上半年合肥的房地产市场也难言乐观。克而瑞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6月,合肥商品住宅供应275万平方米,成交431万平方米。集中供地叠加新政出台影响,合肥市场前期观望情绪严重,供应同比下跌42%,整体成交量同比下跌26%。
由于土地市场分化,为了求生,近年来各大房企皆在想法设法进入高线城市,开拓市场。三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迟迟没有突破或许是因为资金问题。
常年为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并不丰富的融资渠道、大笔的高息借款某种程度上都为公司四战IPO的缘由做出了解释。
数据显示,三巽近三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直处于流出的状态。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26亿元、-18.98亿元、-3.58亿元。
融资方面,2018年至2020年,三巽信托及资产管理融资的加权平均实际利率分别为15.1%、12.6%、12.6%。这拉高了三巽的整体融资成本,该公司对应同期的整体融资利率分别为14%、12.3%、9.4%。
高杠杆之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一直居高不下。2018年至2020年,三巽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40.5%、204%、135.9%。截至2021年4月末,三巽23.80亿有息负债中,有14.21亿需要在一年内偿还,而公司同期的货币资金仅有5亿元左右。
此次上市,三巽所募得的款项净额约为7亿港元。按计划,公司此次集资所得约60%将用作开发现有物业项目的建筑成本,约30%将用于土地收购,10%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用途。
这笔不算多的募资,能够支撑三巽走多远?
编辑 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