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短命的“五星级游泳池”
我老家一位与北京一个著名饭店同名的老人最近做了件奇葩的事情:在自家地里造了个几十平方米的水池子,像菜园子一样用篱笆围起来,提供给村里的小孩游泳(如图,名字不知道是不是取“万全无险”的意思)。这件事实在太过奇葩了,就像地里挖出一个“太岁”,除了备受村人瞩目,还惊动了“官府”,“游泳池”开业当天就宣告over,被有关部门“严肃查处”。
我在亲戚朋友的微信群看到那个“游泳池”的照片时,满心以为是恶搞,就像周星驰的“无厘头”。因为它实在太过像小孩“过家家”了,把这样的水池子叫做“游泳池”,这位姓马的老人简直是个“象征主义”大师。后来打听竟然是真的,是他不辞劳苦建成的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游泳池。我在微信视频有幸认识这位拙朴的农民:当一辆标着“城监执法”的皮卡开进现场时,一个穿着草绿色上衣、戴着一顶竹笠,像一棵草一样平常的老头,慌慌张张地撕掉字迹歪歪扭扭的开业告示,在听上去像是村干部的恫吓和揶揄声中,用锄头扒开口子放水,惶惶然如同犯了弥天大罪,声称自己“一次就怕了”。
我自己看到这个“游泳池”时,想起大约在六七岁时,与村里的伙伴将芭蕉树砍成数截,用木棍像竹排一样串起来,在池塘里驾驶着自我命名的“巡洋舰”欢乐地戏水的情形。建造这个足以颠覆现成概念的“游泳池”的马某,并不是吃饱了撑的,他敏锐地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农村的小孩跟城里小孩一样,也希望有一个玩水的地方,以度过这个漫长的夏天。我猜他在弄这个游泳池时,甚至像《百年孤独》里的奥雷连诺上校一样,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在池塘里戏水的情景。在他眼里的“游泳池”,并不是我们理解的那个对安全有规定、对水质有指标,需要验收和定期检查的设施,就是一个能让小孩扑腾的大水坑。城乡差别使得彼此对事物概念的理解发生了严重偏差,就跟城里人说的“车子”是四个轮子,农村人说的“车子”是两个辘轳一样。
马某造的这个游泳池,让我想起某地农村曾经发生过的丈夫用菜刀给产妇剖腹的事情。我们知道口渴要一定要喝水的,按照卫生标准,理所当然应该喝开水甚至矿泉水,看到有人咕噜咕噜地喝生水,批评和制止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但更应问一问为什么喝生水的原因。马某这个称得上中国独一无二的“游泳池”被拆除了,借助于微信的传播,他在乡亲们眼里的壮举变成了城里人的笑柄,有一个东西却没有改变,那就是农村小孩除了到充满危险的江河水库,实在没有什么戏水的地方。
我对这个“壮志未酬”的农民充满好奇,庆幸微信群里有他的生平:他至今未娶,生活极其简朴,冬不着袜,夏不穿鞋,号称“赤脚良民”,开一间卖牙膏、香皂、糖果的小店,童叟无欺,谢绝享受“五保”待遇,靠着种养和小店收入,自力更生盖了一幢三层楼房,成为村里勤劳忠厚的模范。他最光辉的事迹是有一次趁圩(赶集)时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一直守在车流汹涌的路边等候失主,完璧归赵却分文未取,只对失主说了一句:“我知道你心急,所以在这里等你。”
有人“半文夹白”地记述了他建“游泳池”的壮举。兹摘录如下:
伦,生于民国龚州(注:平南旧称龚州)南四区之平山登明。初攻诗书,未成……归耕田园,未果;再读圣人书,始知求人不如求已。年花甲,遂创业,建一池,以供乡邻蒙童习泳,曰“冠绝东南亚”,选吉日良辰开张,本州府吏驱车而至,乡邻奇,频有往观者。有好事者将伦之功传于微信,遂闻达天下……思之,其闻励志,其行有力。慨叹人生终须有为,否则诚不如伦也!
有才的人真的太多了。
(文章均为原创,如转载,敬请加微信lsq19650206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