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出身于奴隶主贵族,家庭生活优越,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曾师从多个不同哲学派别的老师,7岁时进狄奥尼索斯学校,识字,听荷马等诗作。后来又向克拉底鲁学习赫拉克利特哲学,向赫莫根尼学习巴门尼德哲学,20岁跟随苏格拉底学习。

若要讨论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来源,主要有4人: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以及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著作大多以苏格拉底作为对话的主角。大多数人认为其前期著作主要是苏格拉底的内容比较多,后期的著作主要是柏拉图原创的内容,只不过借苏格拉底之口说出来。(哲思岛读书会)

柏拉图关于理念论的论述,主要出现在《国家篇》(即理想国)和《斐多篇》中。

【以下摘录自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关于理念或者形式的学说有着非常明确的阐述。在这里柏拉图解释道,凡是若干个体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的,它们就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或“形式”。

例如,虽然有着许多张床,但只有一个床的“理念”或“形式”。正如镜子里所反映的床仅仅是现象而非实在,所以各个不同的床也不是实在的,而只是“理念”的摹本;“理念”才是一张实在的床,而且是由神所创造的。对于这一个由神所创造出来的床,我们可以有知识,但是对于木匠们所制造出来的许多张床,我们就只能有意.见.了。

这样,哲学家便只对一个理想的床感到兴趣,而不是对感觉世界中所发见的许多张床感到兴趣。他对于日常的世上事物有着某种程度的漠不关心】

从上面这段内容,可以看出,“理念”首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形式,比如床的概念或形式,它是某一类事物的共相

他认为“理念”才是实在,具体可感的事物是对“理念”的“摹仿”或“分有”而获得实在性的。因此可感事物永远不如“理念”完美,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理念”则是它们追求的目标。(哲思岛读书会)

【以下内容摘录自邓晓芒的《西方哲学史》:在柏拉图那里,由于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理念,各种理念构成了等级分明的“理念世界”,这个“理念世界”由低到高可分为如下几类:

1,自然物的理念,如石头,马,人的理念,这是最低层次的理念;2,人造物的理念,如床,桌子,椅子等,它们构成人工制品摹仿的原型;3,数学上的理念,如点,面,圆,大于,小于等;4,范畴意义上的理念,如存在与非存在,静止与运动等;5,道德与审美意义上的理念,如美,勇敢,节制等;6,善的理念,这是最高的理念,构成了各种理念由以派生的终极根据,同时也是所有具体感性事物和理念共同追求的最高目标。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众多感性事物趋向于它们的理念,较低级理念趋向于较高级的理念,所有的事物和理念都趋向于“善”的理念的秩序井然的世界模式和本体论体系。

在柏拉图那里,“善”不仅使一切理念和事物获得了实在性和本质(形式),而且也是万事万物追求的终极目的和创造世界的根本动力。】

由上所述,可见“理念”派生了这个世界,即“精神”派生了这个世界,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

柏拉图的问题在于,他没有说清楚“理念”是怎么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