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管理日志」7.28:反省是个好习惯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1.4)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是否能够信守承诺?传授学生的道理,有没有印证和学习?”

心得:

曾子,原名曾参,字子與,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六岁,因为《论语》是曾参的弟子所整理,故在《论语》中称曾参为“曾子”。

孔子给到曾参的评价是“参也鲁”(《论语.先进篇》第18),也就是很迟钝,由此观之,曾参其实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即没有子贡的高智商,也没有子路的过人勇气。他的父亲曾点也是孔子的学生,因为曾参很笨,于是经常打他,曾参从来都是不逃不避。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迟钝的曾参,最后却是传承了孔子的衣钵,完成了《大学》。

曾参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每日坚持“三省吾身”,“三”在古代是多数之意,所以不是说每天反省三次,而应该是每天反省多次,事情自然也不应只有三件事,曾子说自己一生战战兢兢,十分爱惜自己的身体和品德,所以反省的一定不止这三件事了。在《论语.泰伯篇》第3中,有一次曾子生病时,把他的学生召集到家中,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上说:'战战兢兢啊,好像走在深渊旁边,好像走在薄冰上面。’直到现在,我才敢说自己可以免于毁伤了。同学们记住啊!”(曾子有疾,召开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不过还是可以分析一下。前两件事情,一个是做事,一个是做人,做事体现职业精神,做人言而有信。最后的“传不习乎”,傅佩荣老师给出了不一样的解释:传授学生的道理,有没有印证练习?

这样解释更加符合曾参为人师者的身份,我们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的知识,如果自己都不去实践和印证将会遇到极大的挑战。另外通过不断的练习,自己也能得到不断的提高,获得更多的体验,从而不断的改进授课内容和方法。陈春花教授在华南教书的同时在六和任职即是此道,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咨询是我的实验室”,为此他甚至拒绝了哈佛大学的邀请而来到名不见经传的克莱蒙特大学任教,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在授课之余可以做企业咨询的工作。他说“如果我不到企业中去实践,我怎么知道我在课堂上讲的是正确的呢?”

反省并不是曾参的专利,在《论语.述而篇第3》就有一段孔子的自我反省,他说:德行不好好修养,学问不好好讲习,听到该做的事情却不能跟着去做,自己有缺失却不能立刻纠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啊(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里的四件事就是孔子每天的反省,前两件是德与学,用的是“不”字,表示主动性不够,应该增强的是志向。后两件事,用的是“不能”,表示落实在具体生活中,无论是迁善还是改过,都在愿意之外,还需“努力”并且终身行之。由是可见,并不是孔子做不到这件事,而是他对这件事念兹在兹,并且永不懈怠,不断进取,不断反馈,才有其终身之成就。

德鲁克先生也有一套自己的反思方式,这就是“反馈分析法”。

反馈分析法是一套认识自己的方法,相比于曾子的否定句式,德鲁克先生更多的关注自己的优势,他说“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但他们通常都错了,更多的时候他们更了解自己的短处。可是,人们只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能靠短处创造绩效。  ”

因此德鲁克的反馈分析法是聚焦于发现自己的优势,方法是这样的:无论我们做出什么样的关键决策,采取什么关键措施,9~12个月后,我们可以对比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从而认识自己。德鲁克在自述中曾这样说“是的,我用反馈分析法已经将近25年了。当我开始使用这个方法时,我已经60多岁了。但是,由于使用这种方法,我这25年成了我生命中最有收获的一段时间。我了解了自己的特长,并且集中精力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最适合写短评,而我以前却不知道这一点。作为咨询顾问,我发现我作为一个公司最高管理层中的临时成员时,工作效率最高。作为最高管理层的临时成员,我和客户每年碰面一到三次,每次为期三天,我们在碰面时研究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根本战略;而且我还了解到我只适合做传统的咨询工作。另外,通过使用反馈分析法,我在教学方面也做得更好了。现在我意识到,我最适合在有很多学生的大型课堂中讲课。同时我还发现,作为教师我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做一名指导老师或博士生导师,我不擅于做这样的教师。”

反馈分析法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刻意练习”,从追求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让自己从舒适区进入到学习区,反复测试并进行反馈,不断总结心得,同时不断了解自己,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出自己的优点及不足,然后按以下结论采取措施。

第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通过反馈分析法,了解到了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即哪些事情是自己做起来轻而易举,别人做起来却九牛二虎之力的?在发现优势之后,集中精力发挥你的优势。我们在哪里能发挥优势,创造出优异成绩和成果,你就属于哪里。  第二个结论:努力增强自己的优势。反馈分析法很快就能发现人们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技能或必须学习哪些新知识。它可以指出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够用,需要更新,知识面上存在哪些差距,就此我们也就找到了自己存在最大潜能的领域和学习的方向。

第三个结论:反馈分析法很快就能发现人们在哪些方面存在井底之蛙的傲慢倾向,从而了解自己的某个坏习惯正在影响自己优势的发挥,进而改正坏习惯,即我们所做的或未能做的、妨碍我们发挥效率和创造绩效的事情,比如容易放弃,拖延症等坏习惯,它们很快就能在反馈分析法中原形毕露。

最后一个措施和结论是,在改进弱项上,我们要尽可能少浪费精力。精力应该集中在具有较高能力和技能的领域。从根本不具有能力提高到中等偏下水平所需的时间,要比从第一流的绩效提升到优秀所需的时间多得多。我们应该集中所有的能量、资源和时间帮助一个能干的人成为最优秀的人。

彭信之

------------

子曰德鲁克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用走心的文字让东西方管理思想交流碰撞

(0)

相关推荐

  • #每日学论语#13.22【2017-6-4】

    #每日学论语#13.22 [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fú)!"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子曰:"不占(zhān ...

  • 论语使用手册1.2(内容枯燥,无图)

    论语使用手册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为什么孝悌就不好犯上作乱? 2孝悌为什么是仁的根本? ...

  •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

    说到"吾日三省吾身",有人理解是"一天要三次反省自己",有人理解是"一天要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究竟怎么理解才是正确的呢?还是从<学而 ...

  • 孝自心生色不难——《论语》悟读【24】

    出入扶持须谨慎 ,朝夕伺候莫厌烦. <论语>第二篇第八章: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和颜悦色)难(nan二声:不容易).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子 ...

  • 「论语管理日志」6.28:共同的信念

    2.1 原文: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篇>1.1) 译文: 孔子说:"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 解读: 什 ...

  • 「论语管理日志」6.25:学有止境渐渐行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篇>1.1) 译文: 孔子说:"学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

  • 「论语管理日志」8.2:如何管理大企业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1.5) 译文 孔子说:"治理诸候之国,要尽忠职守,令出必行,节省支出而爱护众人 ...

  • 「论语管理日志」8.3:学习的顺序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第6) 译文: 孔子说:"青少年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重兄 ...

  • 「论语管理日志」8.9:走遍天下的利器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篇>1.7) 译文: 子夏说:"对 ...

  • 「论语管理日志」9.12:学习免于平庸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篇>1.8) 译文: 孔子说:君子言行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多方学习就不会流于固 ...

  • 「论语管理日志」9.15:三人行,必有我师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1.14) 译文: 孔子说:"一个君子,饮食不求满足, ...

  • 「论语管理日志」9.22 不错但是不够

    阅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 ...

  • 「论语管理日志」10.11 保持对人的好奇

    阅读: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篇>1.16) 译文: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心我不了解别人." 解读: 每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