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遗址(27)
本篇要目:
**********************************************
261.七里坪遗址
旧石器时代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
262.北窑遗址
旧石器时代 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
263.灵井许昌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
264.杏花山与小空山遗址
旧石器时代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
265.李家沟遗址
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266.尚岗杨遗址
新石器时代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
267.后庄王遗址
新石器时代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268.青台遗址
新石器时代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
269.秦王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
270.人和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
************************************************
261.七里坪遗址
七里坪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为旧石器时代的古遗址。1999年元月,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博士周军对遗址作了初步调查和探方试掘。同年3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吕遵谔教授又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并对遗址内采集的旧石器标本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约13万年以前),是国内涵盖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旧石器特点最明显的遗址之一(标本大多为白色透明的石英岩,器形主要为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状器)。七里坪旧石器遗址对研究豫西远古文化和南北两大流域史前文化的交流,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2006年栾川县人民政府将该遗址绿化建成遗址公园。
2012年3月左右,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制定了对栾川旧石器的考古工作计划,并邀请专家对发掘地点进行勘察,最后确定了3个洞穴作为备选目标,分别是后坪洞、孙家洞和君臣洞。考古队最初的发掘定在栾川西河乡的后坪洞遗址,但是没过多久就发现该遗址价值不大,只发现有少量的碎动物化石。另外备选的君臣洞离县城相对较远而孙家洞离县城较近,为了衔接之前后坪洞工作的扫尾,考古人员选择孙家洞先进行发掘。孙家洞海拔691米,原有洞口朝北,呈扁长形椭圆状,宽2.65米,高0.7米,但是较难出入。而现在进出的洞口则是由山体裂隙扩展而来,宽0.2-0.85米,高1.7米,在原有洞口下方7米处。
2013年3月,七里坪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62.北窑遗址
北窑遗址,全名北窑旧石器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瀍河回族乡北窑村西北,是旧石器时代的古遗址。北窑遗址包括旧石器时期的早期、中期和晚期,时间跨度非常大,是一处重要遗址。北窑遗址连续叠压的不同土层均有石器发现,而且层次清晰,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可初步断定北窑遗址分属距今10万年至距今3万年的连续地层,为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南北石器文化交流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距今20万年至3万年是现代人起源的关键时期。北窑遗址正处于这个关键阶段,经进一步研究,它可能会对现代人起源理论提供新的证据。
2013年3月,北窑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63.灵井许昌人遗址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许昌市西北约十五公里的灵井镇西侧。灵井许昌人遗址是我国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一九六五年,古人类学家周国兴先生发现了“灵井遗址”并认为它是“中石器时代”的代表遗址,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视,但此后四十年中,灵井泉水一直处于喷涌状态,出露地层全部被水域覆盖。2008至2011年在上层(第5层)出土细石器、牙制工具、早期陶片和雕刻艺术品等,对于研究东北亚细石器的传播与发展、细石器的制作技术和华北地区陶器的起源等,是非常重要的材料。
许昌人头骨出土
2013年3月,灵井许昌人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64.杏花山与小空山遗址
杏花山与小空山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是旧石器时代的古遗址,由杏花山(南诏猿人)遗址和小空山(猿人洞穴)遗址两部分组成。1978年在杏花山采集到一颗猿人牙齿化石及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定名为“南召猿人”。1980年发现在小空山猿人洞穴内有厚约1米的残余灰烬层、300余件石制品和一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标志着人类走向新的历史文明。
河南省南召县杏花山,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因杏花山猿人遗址而闻名天下。面积9408平方米。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活动与居住遗址。与北京猿人同期,属更新世中期,距今五六十万年。1978年9月原云阳文化分馆馆长郑雪华了解到云阳镇李楼村村民挖龙骨卖给药铺的情况后,深入当地调查走访,上报市县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后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阳文物工作队联合考古发掘,在遗址中心出土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为成年男性的右下第二前臼齿,经中科院吴汝康教授鉴定命名为“南召直主人”。出土的其它哺乳动物化石有:剑齿虎、肿骨鹿、中国鬣狗、剑齿象、虎、熊、马、犀、狨、牛、羊、猪、箭猪等22种。
小空山遗址位于南阳市南召县小店乡杜庄村东南500米小空山山腰处。西临空山河,东距南召猿人化石地点3公里。在上下相距7米的两个洞穴里,出土大批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
下洞宽6.4米、高3.2米、深30米,在洞口北壁1米处文化层里,出土石器102件,其中石核35件,石片13件,石屑14件,砍砸器15件,敲砸器6件,尖状器7件,刮削器8件,石锤3件·
2013年5月,杏花山与小空山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65.李家沟遗址
李家沟遗址是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其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2009年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郑州市新密李家沟遗址,发现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连续的史前文化堆积。堆积下部出土有细石核与细石叶等典型的细石器遗存,上部则含绳纹及刻划纹等装饰的粗夹砂陶及石磨盘等。
李家沟遗址为距今约1万年前的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文化遗存。遗址地层内发现石制品较为丰富,并有动物化石和人类活动遗迹,从地层堆积、工具组合、栖居形态到生计方式等多角度提供了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进程的重要信息,比较清楚地揭示了该地区史前居民从流动性较强、以狩猎大型食草类动物为主要对象的旧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到具有相对稳定的栖居形态、以植物性食物与狩猎并重的新石器时代的演化历史,展示了本地区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填补了中原地区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裴李岗文化间的缺环与空白。
2013年3月,李家沟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66.尚岗杨遗址
尚岗杨遗址位于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曹乡尚岗杨村西,七里河东岸台地上,为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是郑州市市区保存较为完好、面积较大的一处重要遗址,于1984年发现,1993年进行发掘。发掘面积3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达2~3米,遗迹丰富,清理有房基、灰坑、墓葬等。房基为“木骨整塑”,墙壁与地坪经大火烧烤呈砖红色,十分坚固。灰坑形状多为桶状和袋状,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2014年12月建立尚岗杨遗址公园。
出土有大量的仰韶晚期人类生产、生活用具。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红陶和夹砂褐陶为主,其次为泥质灰陶。器形有鼎、罐、钵、碗、盆、瓮、小口尖底瓶、缸等。陶器表面多素面、磨光或施陶衣。石器有石铲、石斧、石凿等,还发现有鹿角等遗物。
2013年5月,尚岗杨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67.后庄王遗址
后庄王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北郊约20公里处高新技术开发区双桥办事处后庄王村东北。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2年2月和1976年6月前后两次共计发掘面积约600多平方米。根据地层叠压与打破关系,以及各期陶器的特征,初步分为上、中、下三层。出土的生活用具(包括葬具)主要是陶器,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中层瓮棺葬出土数量较多 。该遗址属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一处原始聚落遗址。
2013年3月,后庄王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68.青台遗址
青台遗址位于郑州荥阳市广武乡青台村东,临近唐岗水库,遗址突出地面形成高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于1922年被发现,1981、1982年发掘面积2700平方米。
清理出房基30余座、陶窑7座、灰坑200余座、成年人墓葬180余座、儿童瓮棺500余座,同时出土了一大批相当珍贵的文化遗物。国家文物局1981年发掘出土的二、三期木炭标本测定结果表明,二期文化遗址存在的年代距今5300多年,三期距今5100多年。从文化类型看,青台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期一直延续到晚期的文化遗存,它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中带有郑州地区特点的文化遗存。它的一期约相当于或稍早于庙底沟早期,二期约与秦王寨类型早期相近,三期则与秦王寨类型晚期相同。
2013年5月,青台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69.秦王寨遗址
秦王寨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枣树沟行政村西,遗址长约400米,宽约50米,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代表了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国内外考古研究中曾产生过一定影响,秦王寨遗址,突兀于黄河南岸丘陵间的台地上,周围沟壑纵横,地表曲折回绕,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1922年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发现,是中国最早发现的4处仰韶文化遗址之一。
2013年3月,秦王寨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70.人和寨遗址
人和寨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部约7.5公里的辛店镇人和寨村西,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一处包含龙山文化、新砦期文化、夏、商文化以及夏商城址在内的多时代遗址,其历史至今已长达4千多年之久,这在中原地区的古聚落和古城址中都具有其独特性。它为解决龙山文化与新砦期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的承袭关系,特别是新砦期文化的分布状况,及其不同地域特征,与文化性质等诸多学术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重要意义。
郑州地区的龙山文化遗址并不少,但龙山中期文化遗存却并不很多,这里的龙山中期文化可称是较为丰富的一处。郑州地区的古城址也已发现多处。新砦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以及商文化共存的城址仅有新砦城址,该城址的发现为第二处,在晚清至民国时期,人和寨村民因取土修筑寨墙对遗址中部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今遗址东部被人和寨村庄所压,其余大部为农田和荒沟(即自然沟)。
2013年3月,人和寨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