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河南不在河南,山东比山东大”|胡思乱想

崤山山脉

在读一些通俗版历史书的时候,常常听到秦汉的时候有个“河南地”,特别是秦始皇时期的大将蒙恬,领兵30万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

粗心的或者不会写普及读物的学家们常常连注释都不给,更不要说解释了,于是少有地理常识的往往一头雾水:秦朝国都不是在陕西咸阳么,那么河南省是在他的东边啊!依照自大的秦的视角,河南是在东边啊。

仔细翻看了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才发现,人家史书记录没错,那个时候没人管现在的河南省叫“河南”,而“河南地”恰恰在今天的内蒙古,就是“温暖全世界”的羊绒衫出产的地方,就是有响沙湾和成吉思汗陵的那一带。

话说黄河从“星宿海”,即青海的巴颜喀拉山约古宗列曲谨小慎微积累了几个泉眼之后,沿途收编大小河湖,一路向东。过了宁夏之后突然向北转了个90度弯,然后再在现在出“华莱士”香瓜的磴口县又向东转个急弯,到了内蒙古的托克托县,黄河好像觉得玩累了,又向南奔流而去,最后在潼关改向继续东流。

几人多称这一段叫黄河几字弯,它像一个套马杆,把鄂尔多斯高原套在怀里。

与下面要说的“山东”相似,秦人以自己的视角为中心,把鄂尔多斯高原西北一带两岸称为“河南地”,蒙恬以前,那里是匈奴放牧的地方。

故而,秦时候的“河南”不在河南省。

山东也是一样,山东的最早不是一个行政区,可以理解成山的东边。问题就来了,到底是那座山呢?

涉及两座山。

秦朝以前一般指的是崤山,就是贾谊《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崤。秦朝人把这座山以东的地方都叫山东,也就是战国七雄之六国都是山东人,面积大去了。

再过5、6百年,拓跋鲜卑把第二个都城建立在现在的大同,大同的东侧有一道像南北向院墙的太行山脉,于是北魏的人把太行山以东称为山东,距离今天的山东省越来越近了。

真正把今天的山东大致确立下来的,是完颜阿骨打的后代——金人的事情。在金朝以后,古齐鲁和今山东虽没有完全吻合,但再也不像秦汉和北魏那样没变没沿了。

所以有时候,河南不在河南,山东比山东大多了。

读古书的麻烦远不止这几个地名和族名,古人和今人一样,喜欢改名、起名,弄得往往是一个地方却以为是好多地方,给人的感觉是历史舞台是个贴小广告的板子,前面刚贴了求租启事,后边一个人就在它上边盖上皮性广告,层层相叠,云里雾里。

还有名称也有这种现象,特别是对游牧族的记载,本来是一伙人,今天叫柔然、敕勒,明天叫蠕蠕、丁零,把人丢进历史的迷雾里。

谭其骧和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河南地”位置示意图

太行山往东就进入平原了

青海约古宗列曲黄河源

黄河的“几字”主体几乎都在内蒙古境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