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二里头一定是夏都遗址,学者: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不吻合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关于夏朝,要说的问题实在太多,满脑子都是,一下子却不知从何说起。就有了下面这篇随笔,想到哪写到哪吧。
首先要感谢今日头条提供的平台,让我在这三年时间里静下心来,好好地深入研究了中国的上古史。到今天为止,总算大致搞清楚了夏商乃至五帝时期历史的大轮廓。接下来有时间,可以慢慢写出真知堂版本的中国上古史。
从小到大就只有一个兴趣爱好,收藏古物,也因此有了机缘对历史进行深度的了解。然而真正开始专业研究上古史,也就这三年的事。
真知堂的上古史研究,是从今本《竹书纪年》开始的。中国的五帝时代历史,一直不被学界认可。就算是夏朝的存在,也是一个争议极大的事情。
就拿目前被炒得火热的河南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来说吧,真知堂是确信夏朝存在的,也有过文章论证二里头遗址的性质。但越深入研究越不敢断言,二里头这个地方就一定是夏朝晚期的都城。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的理由无非是:
二里头没有发现城墙,二里头没有发现一座王陵级别的大墓,更不要说夏朝的文字了。这几个理由是不是站得住脚,真知堂说了不算,公道自在人心。
更深层次的理由,就要开始质疑国家搞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了。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推定,商汤灭夏的时间大致是公元前1600年前后,再往上推471年就是夏朝的始年。这个夏朝471年,则根据的是古本《竹书纪年》的说法。
但问题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
问题一,
商代一共17世31王,从商盘庚迁都殷开始,共有273年的历史再没有搬迁过。同样是根据《竹书纪年》,商朝一共是496年。这个说法却没有被夏商周断代工程委员会认可和接纳。
委员会认定的周武王灭商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我们可以把496加上1046,得到的是1542这个数字,而不是1600这个数字。如果说《竹书纪年》中商朝496年的说法不可信,为什么夏朝的471年就可以采用了呢?
问题二,
商代17世就有31王,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委员会的说法,一共550多年,平均一王执政时间是17.8年左右。根据《史记》的说法,夏朝一共14世17王,却有471年。就算去掉其中后羿代夏和寒浞灭夏的40年,也有431年。这17王431年,平均每位夏王执政的时间长达25.4年。
我们来看看网友的统计数据:
1、自公元前221年秦王赵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在2137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95人(其中包括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73人)。
2、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的皇帝:422人。
3、中国历史上皇帝的时间总计:2137年。
4、中国历史上皇帝在位平均年限:2137/422=5.063年。
我们可以看出,夏朝如果真有那么长时间,平均每位夏王在位时间长达25.4年和商王在位17.8年比是有点问题的。这还没有依据《竹书纪年》中商朝496年的说法,按照这种说法,商王平均在位时间是16年。
问题三,
历史上关于商朝时间,除了《竹书纪年》所说的496年外,多数认为商朝存在六百多年。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左传》
31位商王在位时间如果是600多年,那么夏的17王在位时间同比理论上应该在320年左右。再加上后羿和寒浞的40年,从商朝灭亡的公元前1046年倒推,也能推到夏商周断代工程委员会认可的夏朝建立的公元前21世纪中叶。
而根据史料对照和考古发掘,河南安阳殷墟作为商晚期都城的273年大致是无误的。
“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竹书纪年》
盘庚到商纣,一共经历了12王,分别是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稟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
平均下来每位商王执政时间是24.6年。以此推算的商朝前期的19王,执政时间应该是467年。这个467+271=738年。
小结
从上面我们的归纳总结来看,商代的31王是被甲骨文卜辞认证了的,从安阳殷墟出土文物的碳十四测年来看,所谓盘庚迁殷273年不迁都的说法基本上可信。则商后期12王的273年也应该是基本可信的。因此,31王的商朝的积年极有可能应该是600年以上。而夏朝的17王时间,在这夏商千年历史中间,占的比例应该不到400年。
因此,在没有证据确定商朝到底多少年之前,贸然的推定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是不够科学和严谨的。从已经公开发表的资料信息来看,二里头二期才开始成为一个大的中心聚落,但没有发现一件青铜器。大量的高规格建筑和较高等级都出现在二里头文化三期和四期。
“二里头一期的年代上限约为公元前1735年,二里头四期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565-1530年,二里头二至四期的年代为公元前1680年-前1530年。”引自《鼏宅禹迹》孙庆伟第347页
原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领队,社科院研究员许宏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
'就目前的材料而言,二里头文化第三期已出现青铜容器爵和大型玉礼器圭和璋等,但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最早的青铜兵器属二里头文化第四期;而多孔玉刀、戈、璧、戚 等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时间,也只能上溯至二里头文化第四期。
迄今可确认的最早的青铜兵器(戈75VIKM3:2、戚75VIKM3:1,)应属二里头文化四期早段。'《二里头遗址文化分期再检讨》许宏
根据网上查到的资料,二里头文化三期是公元前1635-前1565年,如果按照《左传》的商朝六百多年的说法,从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往上倒推600年,则二里头文化第三期已经进入了商朝的积年范围内。如此,则所有二里头文化中高规格的遗址和出土文物,都变成了早商文化的代表了。
随笔写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说这么多,并不是代表真知堂否定二里头文化遗址可能是夏都遗址,还是和许宏先生的意思一样,在没有发现更可靠的证据之前,贸然肯定二里头文化遗址就一定是夏朝都城遗址,还是不够科学和严谨的。
关于夏朝的故事,还有很多要讲。从二里头开始,或许是一个好的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