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笔记 009 气为血帅

《内经》说:“血主濡之,气主煦之。”这就说明二者是绝对不能分离的。
假使气受到心理上、环境上的刺激,无论情志方面的喜、怒、哀、乐,气候方面的冷、热,以及工作方面的劳逸,都会影响到血。因此,前人特别重视气,称做 “气为血帅”,又说:“百病皆生于气”。
中医临症时所称的气,多数是指脏腑机能的障碍,或消化不良等产生的气体。
常见的如胸膈痞闷,胁胀脘塞,筋脉不舒,腹内攻冲响鸣,用气滞、气壅、气郁、气积、气聚、气闭等名词,作为病理的解释。发生这些症状的病症,也就多用气字为病名,如气厥、气膈、气胀、气臌、气呃、气淋、气秘、气瘿、气疝和肝气、胃气痛等等。
举例来说,临症所见的厥症、膈症、臌胀病等,它们的成因有多种,其中属于气分酿成的,只要调畅气机,症状就能消失,因而又有舒气、疏气、调气、理气、行气、散气、顺气、降气、破气等多种治法。
所以生理上所说的气和病理所说的气意义是不同的,应予区别。
血液的作用,《内经》曰:“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说明全身都靠血液营养,所以又说:“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在生理方面,特别指出:“心生血,肝藏血,脾统血。”
凡是心脏衰弱或血亏,循行失调,会出现心悸、惊惕,脉来歇止;当精神过度刺激影响 “肝藏血”的职守,容易引起吐衄;在脾脏功能发生病变,也会失其统摄作用,产生大便出血和妇女月经过多及崩漏等症。
治疗上常用的和血、养血和引血归经方法,大多是针对心、肝、脾三脏而用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