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三门峡:陕州公园--宝轮寺塔、石坊和黄河古渡
陕州,陕县,历史上有名的夏商征战、周召分陕、假虞灭虢、秦晋之战等让这里多了些厚重。三门峡的陕州故城,筑城史可追溯到西汉的弘农郡。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繁,城池数度被毁,又多次复建。唐代的陕州城,是水陆码头商贸重地。北宋之后,商业市镇兴起,繁荣程度仅次于洛阳。直至民国初年,陕州城内尚有通秦南街、通秦西街、通秦北街、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和车站下坡街等商业街,城外码头地带有数十家行店转运货物,由此可见其繁华程度。1957年开建三门峡黄河大坝,陕州故城地处高坝深库设计的淹没区,故城消失。三门峡黄河大坝因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出现了一系列问题,1985年,陕州故城建起了陕州公园。
陕州公园内有:金代宝轮寺塔、明代石牌坊、2000年原址复建的钟鼓楼(谯楼)和在原召公祠的遗址甘棠苑(召公祠和甘棠书院)。公园的最西边就是黄河。这里的太阳渡为连接晋豫的黄河古渡口之一。这段黄河两岸古时均属陕州,河上的渡口统称为茅津渡,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三大古渡中,茅津因“地当水陆要冲,晋豫两省通衢,冠盖之络绎,商旅之辐辏,三晋运盐尤为孔道”为最。太阳渡对岸为山西省平陆,也就是古虢国邑城夏阳。2600多年前,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的发生地。现在太阳渡已成为“黄河游”的重要码头。黄河滩岸上种植了大片的太阳花。
由陕州公园壮观的牌楼步入陕州故城东大街,现在叫太阳街。依次可观宝轮寺塔(路北)、博物馆(路南)、钟鼓楼甘棠苑(路南)、石坊(路中央)、陕州故城省保碑(路北绿化带中),路尽头就是黄河岸边。
宝轮寺塔与沁阳的天宁寺三圣塔很像,可能是周边没有其他建筑物,美感更强。
陕州公园内有三门峡博物馆,其馆址是原陕州文庙所在地。
陕州文庙始建于北魏,史上几毁几建,如今只剩下尊经阁遗迹。
三门峡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非常值得一观。篇幅原因,下期介绍。
博物馆南,就是复建的钟鼓楼和甘棠苑。复建的不合鱼的胃口,加之观博物馆用时长,遥望就当去过了。
↓石牌坊,据牌坊旁的介绍上说:“该牌坊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整个结构均用上等优质的青石块垒成,长12米,高过二层楼房,三道过门,额头上有‘恩翰三锡’四个大字”。石牌坊地处路中间,形成环岛。
《重修陕州石牌坊碑记》:陕州故城石牌坊,始建于明代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为四柱三间三楼仿木制石牌坊,南北9.22米,高6.43米。坊额上题刻“恩翰三锡”四字,是陕州故城的标志遗存之一。数百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石牌坊额枋和立柱多处断裂倾斜,坊顶荡然无存,濒临坍塌。2005年8月,受市文物局委托,南阳市古建所拟定了石牌坊维修方案,并报河南省文物局批准。2006年11月27日,由南阳文华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开工维修,2007年1月12日竣工。特勒此石,以示纪念。落款:三门峡文物局。时间:2007年1月18日。
陕州石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仿木制砖结构,屹立在东大街中心路面上。从上到下镌刻有人物、瑞兽、花卉和祥云,雕刻细致生动。
石坊东面以人物雕刻为主,共有29尊,有的头像被毁坏了。石坊的西面塑有神像和瑞兽。牌坊中间的最上方雕刻了九尊神像,正中的端坐宝座,两边侍者脚踏祥云。
楼脊的四翼檐上雕的瑞兽清晰可见。
陕州公园免费开放,停车位超级多。但从公园入口走到黄河岸边,步行约有1200余米的路程。
三门峡黄河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是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于1957年4月13日开工,1961年建成。自1973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至今(2012年统计数字),创产值约20亿元。三门峡黄河大坝从立项到建成至今的数十年里,负面影响巨大。大坝建成不久,泥沙使潼关的河道抬高,把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成为悬河,陕西关中平原的农业受到巨创,田地盐碱化、沼泽化,粮食年年减产。虽然在随后的许多年里,三门峡大坝多次进行改建和运行调整,但对陕西渭河流域造成的危害仍在继续。三门峡黄河大坝作为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工程,从工程设计、建设、运行到管理,为其后的葛洲坝、丹江口、小浪底、三峡等大型水利工程提供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