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 历史上的今天

由于审核的原因,很多史实没有列入,请见谅!

大别山神话,发布文学作品,传播历史知识,追踪热点问题,展示搞笑视频,关注,会有更多精彩哦!小编:宋高攀

560年5月1日    高长恭受封兰陵王

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

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分享。累次升任至并州刺史。突厥攻入晋阳,高长恭奋力将其击退。邙山之战,高长恭为中军,率领五百骑兵再入周军包围圈,直至金墉城下,因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长恭,派弓箭手开始放箭保护他,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高长恭在此次战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战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金墉解围

乾明元年(560年)三月二十一日,高长恭受封兰陵王。后来累次升迁至并州刺史。河清二年(563年),突厥攻打北齐,攻入北齐的晋阳,高长恭奋力将突厥人击退。

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邙山之战时,北周攻打洛阳,武成帝高湛派高长恭与并州刺史段韶、大将军斛律光前往洛阳救援,因为惧怕北周的兵力强大,不敢前进。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带领五百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到了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让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城上的人才派弓箭手开始放箭保护他,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北周军队最后放弃营帐逃走,从邙山到谷水的三十里间的川泽之地,都是北周丢弃的兵器辎重。高长恭在此次场战役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次战役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同年十二月十五日,高长恭被任命为尚书令。

历封郡公

高长恭后来历任司州、青州、瀛州的地方长官。武平元年(570年)七月初三日,担任录尚书事。

武平二年(571年)二月二十四日,担任太尉。三月,北周齐公宇文宪从龙门渡过黄河,右丞相斛律光退守华谷,宇文宪攻取了斛律光新筑的五座城池。高长恭与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联合进攻跷谷,率军抵御北周的军队,进攻柏谷城,攻克后就退兵而回。

武平二年(571年)五月,北周晋公宇文护派中外府参军郭荣在姚襄城南、定阳城西修筑城池。段韶率兵攻袭北周军队,将他们打败。六月,段韶包围定阳城,由于北周的汾州刺史杨敷坚守而未能攻克。段韶加紧进攻,屠杀定阳的外城百姓。当时段韶生病,对高长恭说:“这座城池的三面都有两道河壕,无路可走;恐怕只东南有一条路,贼寇一定会从这里突围。应当挑选精兵专门防守这条道路,这样一定能够捉住他们。”高长恭便派一千多名壮士埋伏在东南涧口。城中的粮食吃尽,宇文宪集中所有的兵力去救援,但因害怕段韶,不敢前进。杨敷率领现有的士兵乘夜突围出城,被高长恭的伏兵攻击,全部俘虏。

武平三年(572年)八月,高长恭被任命为大司马。武平四年(573年)四月十三日,担任太保。高长恭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公、长乐郡公、乐平郡公、高阳郡公等。

遭帝猜忌

在邙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对高长恭说:“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高长恭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而后主高纬因为他说的“家事”,又听到士兵们唱的《兰陵王入阵曲》,便开始猜忌高长恭。

定阳之战时,高长恭代替段韶的职务统率军队,但是常常收取贿赂,聚敛财物,他的亲信相愿问他说:“大王受到朝廷的重托,为什么要如此贪心呢?”高长恭没有回答。相愿继续说:“是不是因为邙山之战大胜,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高长恭回答说是。相愿说:“朝廷如果忌恨你,这件事情更容易被当成是罪名,这不是躲避灾祸而是招来灾祸!”高长恭哭着俯身向相愿询问解决的计策,相愿说:“您之前已经立下战功,这次依然打胜仗,声望太大,最好假托有病在家,不要再管国家的政事。”高长恭听从他的计策,但是没有办法成功隐退。等到朝廷对陈朝用兵,高长恭恐怕再次被任命将军,叹息说:“我去年脸上长痈,现在为什么不发出来!”从此有了病也不肯医治。

皇帝赐死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后主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对他的王妃郑氏(兰陵王妃)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帝,而要赐我毒酒?”郑氏回答说:“为什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高长恭说:“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于是就饮毒酒而死。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1040年5月1日   延州之战

1040年5月1日,三川口之战。

三川口之战,又称延州之战,1080年5月1日(农历3月18日),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以宋败夏胜收场。

背景

西夏建立以前,元昊就采用联辽抗宋的策略,多次进攻宋朝边境,扩大自己的疆域和掠夺财物。由于北宋统治阶级的fǔ败和奉行屈辱退让的政策,更加助长了元昊不断掳掠和扩张的野心。西夏建国后的第二年元昊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威,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便开始对宋朝边境大举进攻。

延州既是宋朝西北边境的军事要地,也是西夏出入的要冲。因此成为元昊对宋战争的第一个目标。

战争

北宋宝元二年(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进攻宋朝,夏军从土门(今陕西安塞西北)突入,进攻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金明寨位于延州(今陕西延安)北部,周围有36寨,由都监李士彬率蕃兵扼守。元昊一面率军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给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制造假象,以麻痹范雍。范雍却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对延州防御也松懈了。十八日晨,士兵解甲就寝,被反叛者擒获,诸寨不攻自破。

延州(宋军在陕西前线的军事指挥中心,今陕西省延安市)知州范雍(兼任振武军节度使,陕西前线的最高统帅)急命驻扎在庆州(今甘肃庆城县)的环庆副都署刘平带兵三千,驻扎在延州西北85公里的保安军(今陕西省志丹县保安镇)的石元孙五千人及驻扎在保安军稍北的黄德和部两千人在保安汇合后北上夺回塞门寨。三支军队于正月十九日汇合,但此时元昊又南下攻破位于延州城北30公里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县沿河湾镇北),此时,延州城已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直接暴露在西夏大军面前,范雍遂令刘平、石元孙、黄德和部火速回援延州。元昊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即派少量诱兵围住延州城虚张声势,而派重兵于宋援军必经之路设伏。

郭遵建议先侦后进,刘平不听,恃勇轻敌,贸然轻进。二十二日夜,当他们到了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西10里驻营时,遭到西夏军队偷袭,遇到西夏军队重重包围。刘平下令郭遵和王信带骑兵半渡而击。李元昊军手下一名军人扬言要擒拿郭遵,郭遵“期必死,独出入行间”,挥铁杵击破其脑袋,两军皆大呼。宋军与夏军苦战,西夏军队损失惨重。但是因为寡不敌众,刘平、石元孙领残兵退到西南山,立寨抵御。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刘平宁死不屈。郭遵三出三入敌营,杀敌数百人,其坐骑中枪,马踠仆地,郭遵被杀。刘平遣子刘宜孙求援于黄德和:“当勒兵还,并力拒贼,奈何先引去!”,令其还击。黄德和却逃往甘泉(今属陕西)。

夏军在三川口全歼刘、石部之后,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延州危在旦夕。这时恰逢天下大雪,寒风凛冽,夏军缺少御寒衣物,遂致军纪松弛,后来由于宋将许德怀偷袭元昊得手,军队无心再战。元昊又得报宋麟州都教练使折继闵、柔远砦主张岊,代州钤辖王仲宝率兵攻入夏境,于是率军回师,延州才解围。虽然宋朝成功抵御西夏军队的入侵,但是损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陕青宁边境的防御也处于被动地位。

西夏疆域图

影响

三川口之战为西夏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军事基础。

三川口败后,黄德和反诬刘平降敌,刘平家属被官方逮捕。金明寨有两士兵逃回说明真相,殿中侍御史文彦博在河中府置狱,派庞籍前往调查,庞籍调查后称“德和退怯当诛。刘平力战而没,宜加恤其子孙”,黄德和被判腰斩,枭首于延州城下。此时宋廷以为刘平已死,追赠朔方节度使,谥壮武,“子孙及诸弟皆优迁”。不久有党项人来报刘平“在兴州未死,生子于贼中”。宋廷不信。后来同被俘的石元孙放还返宋,确定刘平未死。刘平后来卒于兴州。

1720年5月1日 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事件

1720年5月1日(农历1720年3月24日),密西西比泡沫事件 法国“国家牛市”的惨痛教训。

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事件

希望发生在300年前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能够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文中描写的情节发生在300年前的法国,但在今天的中国股票市场依然可以找到类似的场景。

股市的一般原则是风险与收益对称,高风险对应着高收益,如果政府给股市背书,则对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这意味着风险与收益不再对称,投资者可以享受高收益而不需要承担高风险。结果必将使得全社会的资金都疯狂进入股市。这就是300前发生在法国的悲剧,也似乎是当下中国正在发生了事情。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300年前(1715年前后)的法国面临财政紧张的困局,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政府接受了学者约翰·劳的建议,首先进行货币改革,其次是设立公司,发行股票,通过刺激股市来募集资金,偿还政府债务。这就是著名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这是全球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并发动的牛市,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国家牛市”。结果引起了市场疯狂的投机,当疯狂开始落幕的时候,整个法国陷入了混乱。

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再次出现炒股热潮,不少投资者借钱炒股,有的甚至卖房炒股,有些学者则认为让股市上涨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的高负债率问题,而且通过股价上涨的财富效应可以刺激消费,还可以做大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来补充社保资金。这些论点多少有些似曾相识的味道,有些市场人士甚至直接写到“国家牛市”,主流媒体也不断给市场打气,似乎牛市反映了国家意志。

希望发生在300年前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能够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文中描写的情节发生在300年前的法国,但在今天的中国股票市场依然可以找到类似的场景。

一、“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背景介绍

公元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法国路易十四(Louis XⅣ,1630-1715年),史称路易大帝,他执政时期十分好战,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常备军,对外推行侵略政策,发动参与了一系列战争。例如1667-1668年因遗产问题与西班牙发生战争;1672-1678年发动对荷兰的战争:1701-1703年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导致法国国库空虚,政府债台高筑,国家财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法国当时的对外债务达到30亿里弗赫,而一年的税收只有1.45亿里弗赫。债务是财政收入的20多倍。

路易十四

1715年,路易十四逝世,他的继承人只有7岁,由奥尔良公爵作为摄政王,在新皇帝年幼的时候主持朝政。摄政王为了挽救财政危机,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是重铸货币,把货币的金属含量调低,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其次,打击税收征管过程中各种fǔ败行为。通过这些诶措施大约增加了2亿多里弗赫的财政收入,无法从根本上化解法国的财政危机。

二、约翰·劳(John Law)的主要思想

整个事件发生在法国,但主角是一个名叫约翰·劳(John Law)的苏格兰人。

约翰·劳(John Law)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他出身于英国爱丁堡,青年时代接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学教育。年轻时的约翰·劳血气方刚,他在1694年一场决斗中杀了人而不得不逃亡他乡。约翰·劳在欧洲流浪时期仔细观察了各国的银行、金融和保险业,从而提出了他自己的一套金融理论。他认为在就业不足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可以在不提高物价水平的前提下增加就业机会并增加国民产出。一旦产出增加之后,对货币的需求也会相应跟上来。在实现了充分就业之后,货币扩张能够吸引外部资源,进一步增加产出。这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十分相似。

他认为纸币本位制要比贵金属本位制更好,纸币本位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说白了,采用贵金属本位制,发行货币要看手上有多少金子银子。而金银等贵金属在世界上的储量有限,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金银的供给量。因此,在金属本位制下增加货币供应是很难实现的,纸币本位制就没有这个限制。只要政府愿意,启动银行的印钞机,要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为了防止政府任意发行纸币,约翰·劳认为发行纸币必须有足够的硬通货储备,否则就会思路一条。

密西西比泡沫事件的始作俑者--约翰·劳(John Law)

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高度赞扬说,约翰·劳的金融理论使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跻身于第一流货币理论家的行列之中。

约翰·劳在欧洲游历过程中结识了法国的奥尔良公爵,并成为好朋友。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国王去世后,奥尔良公爵成为摄政王,辅佐年幼的新国王。他正在为法国的财政窘态犯愁之际,约翰·劳的理论好像是向他抛出了一个救生圈。于是,一个大胆的试验正式上演。

三、事件发展的三部曲

第一步:1716年5月,约翰·劳经法国政府特许建立了一个可以发行货币的私人银行,并且它发行的纸币可以用来缴税。(按照现在的市场语言来说,通过发行纸币,政府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搞QE)

约翰·劳的银行事务经营得很成功,币值稳定。而金银却因受政府的不明智干预时常贬值。于是劳氏银行的信誉蒸蒸日上,垄断了烟草销售,还独揽改铸金币、银币的权力。最终于1718年12月被国有化为皇家银行,但仍由其担任主管。

第二步:设立拥有垄断权利的股份公司,并发行股票。约翰·劳自1717年就开始日益获得各种贸易特许权,设立的密西西比公司拥有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和河西岸路易斯安那州贸易的独一无二权力(因为当时传说这两个地方遍地可见金银,按照现在的股票市场语言,密西西比公司就是“一路一带”概念股),且公司股票可以用国库券以面值购买。因为当时的国债市场价值不断贬值,面值500里弗赫的国库券在市场上只能兑换160里弗赫,而股票价格在不断上涨,以国债来购买股票可以获得暴利,引发了投机狂潮,并迅速席卷法兰西。

约翰·劳在贸易和金融两条战线上同时出击,节节取胜,声望鹊起。约翰·劳希望能够通过货币发行来刺激经济,解除法国沉重的国债负担。实践他的金融理论的时刻终于到了。

1719年7月25日,约翰·劳向法国政府支付了5000万里弗尔,取得了皇家造币厂的承包权。为了取得铸造新币的权力,印度公司发行了5万股股票,每股面值1000里弗尔。约翰·劳的股票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股票价格很快就上升到1800里弗尔。

1719年8月,约翰·劳取得农田间接税的征收权。约翰·劳认为法国的税收体制弊病很严重,徵税成本太高,漏洞太多,直接影响到了法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约翰·劳向政府建议,由他来承包法国的农田间接税,实行大包乾,每年向政府支付5300万里弗赫。如果征收的税赋收入多于这个数字,则归印度公司所有。由于这个数字大大高于法国政府的税收岁入总额,奥尔良公爵何乐而不为?在约翰·劳的主持之下,印度公司简化征税机构,降低征税成本,扩大税基,取消了对皇室贵族的免税待遇。税收收入大幅度增加,为股份公司带来了很多超额收益。印度公司在法国声名大噪,促使其股票价格连连上涨。在1719年10月约翰·劳的印度公司又接管了法国的直接税征税事务,其股票价格突破了3000里弗尔。

第三步:借助此时法国公众的普遍热情,约翰·劳决定运用皇家银行的纸币发行能力和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为政府筹集资金,试图最终能够化解法国的财政危机。

1719年约翰·劳决定通过印度公司发行股票来偿还15亿里弗赫的国债。为此印度公司连续三次大规模增发股票:在1719年9月12日增发10万股,每股面值5000里弗赫。股票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股票价格直线上升。

无论是豪门显贵还是村夫野汉,不分男女老少都幻想从劳氏股票中获得无尽的财富。股票价格涨了又涨,直线飚升。有时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上扬10到20个百分点,早上出门一贫如洗的人,晚上归家时就可以腰缠万贯。最狂热的记录是半年内股价能从500里弗尔被炒到18000里弗赫。各地的人都纷纷涌入股票交易场所,从早到晚熙熙攘攘,甚至不得不多次更换更大的广场。不仅用以偿还国债的纸币又流回股市,而且为配合股票投机对货币的需求,皇家银行又发行了2.4亿里弗赫纸币(为支付印度公司以前发行的1.59里弗赫股票,1719年7月25日皇家银行已经发行过2.4亿里弗赫纸币)。总之密西西比股票的价格越高,皇家银行就同步发行越多的钞票。

四、危机的爆发

导火线点燃于1720年初,孔蒂亲王由于在要求以比较低的定价购买新上市的密西西比股票时被约翰·劳拒绝,他就用三辆马车拉着自己的纸币到劳氏银行要求兑换硬币。约翰·劳开始感到不安,通过摄政王来阻止孔蒂亲王的行为,但市场的信心从此开始出现裂缝,jīng明的股票投机者也都正确遇见到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纷纷兑换硬币并运往国外。

(笔者感慨:可见,泡沫总是在无意中被捅破。看上去完美的游戏也总是有终结的时候。当前的中国股市里,快速赚钱的冲动刺激了投资者的神经,主流媒体渲染的“国家牛市”让投资者义无反顾,而少数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即使感觉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泡沫,但眼看每天大量的新进入者,也坚信泡沫还将继续。)

面对危机的临近,法国政府开始对市场进行干预,禁止任何人拥有超过500里弗赫硬币,违者除没收所有硬币外还要被处以数额很大罚款。同时还严禁任何人收购金银首饰、器皿和珍贵的宝石。

但政府的干预并没有挽救市场的信心,随着股民信心的下跌,密西西比股价暴跌,已经没有什么人还相信那个地区蕴藏着巨大财富的神话。但是,为了重新树立公众对密西西比公司的信心,政府真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政府甚至宣布强制征兵计划,召集巴黎所有穷困的流浪汉,提供衣服和工具,让他们排成队,肩上扛着镐和锹,日复一日的通过巴黎街头然后来到港口等待被装船运往美洲,佯装到那里的金矿上干活。他们之中有三分之二没有上船而是分散到法国各地,不到三个星期他们中的一半人又出现在巴黎。为了维持9000里弗赫的股价,约翰·劳还于1720年3月25日,4月5日,5月1日分别发行了3亿,3.9亿,4.38亿里弗赫纸币,使得一个多月内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一倍多。据估算当时流通中的纸币有26亿里弗尔之多,而全国的金属货币加起来还不到这个数目的一半。

到了1720年5月,约翰·劳实在支持不下去了。他发佈了股票贬值令,计划分7个阶段将股票的价格从9 000里弗赫降到5 000里弗赫,同时也降低纸币的面值。约翰·劳和他的印度公司制造经济奇迹的神话突然破灭了。约翰·劳的指令马上就导致民众的恐慌,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资产,争先恐后地抛售股票。股价在1720年9月跌到2 000里弗尔,到12月2日跌到1 000里弗尔,1721年9月跌到500里弗尔,重新回到了1719年5月的水平。

约翰·劳使出了全身解数希望能够恢复民众的信心,但是,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民众的怒吼中。在股票崩盘中倾家荡产的法国人认定约翰·劳是头号骗子。1720年约翰·劳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四面楚歌中他重施当年逃亡故伎,连夜出走比利时。法国的支付方法又恢复到以硬币为基础的旧体制。密西西比泡沫的破产连累“银行”这个名词在法国被诅咒了一个世纪。

约翰·劳的墓志铭

从法国出逃9年之后,约翰·劳在无穷追悔之中客死他乡。有人在他的墓碑上写上这样的文字:

“这里长眠著那个著名的苏格兰人,他的计算技巧无人匹敌, 他用简单的代数规则, 把法国变得一贫如洗。”

后记:股市的一般原则是风险与收益对称,高风险对应着高收益,如果政府给股市背书,则对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这意味着风险与收益不再对称,投资者可以享受高收益而不需要承担高风险。结果必将使得全社会的资金都疯狂进入股市。这就是300前发生在法国的悲剧,也似乎是当下中国正在发生了事情。

1773年5月1日 清朝开设《四库全书》编纂馆

  为了宣扬清代文治盛世和封建礼教,1773年5月1日(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初十日)下谕,开设《四库全书》修书馆,以纪购为总编纂官。当时大批名流学者如:戴震、邵晋涵、于敏中、陆锡熊、任大椿、程晋芳、周永年、朱筠、姚鼐、翁方纲、王念孙等4000余人,应征人馆编校。
  尽10年之力,到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第一部书告成,以后又陆续分抄几部,并检查全书,销毁和补充一些书籍,到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才全部完成。
  《四库全书》共收十3503种,有79337卷、36304册,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纂,全书共抄录七部,是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一部丛书。丰富浩瀚,包罗宏大,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之总汇。
  另有《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是为《四库全书》的辅助丛书。

1886年5月1日 芝加哥工人大罢工——“五一节”的由来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将五月一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节日,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1997年5月1日 虎门大桥通车

  在157年前的鸦片战争古战场上崛起的目前广东规模最大的桥梁——虎门大桥,1997年5月1日上午10时试通车。从香港、深圳至珠海、中山等地的陆路交通自此缩短了120公里。
  虎门大桥工程总投资29.4亿元,全长15.76公里,主桥长4.6公里,桥面双向六车道,设计昼夜通车量为12万车次。大桥主跨为888米的钢筋梁悬索桥,跨径排世界第15位;大桥辅航道桥是270米连续钢结构桥,居同类桥型世界第一;主跨净空高60米,桥下可通航10万吨巨轮。这座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特大型桥梁,从动工到通车只用了四年半。令人自豪的是,这样一座高水平的现代化桥梁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监理和科技攻关的。
  虎门大桥的建成大大缩短珠江口西岸到东岸的路程,如今来往珠江口两岸只需10分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