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平:好人 高脚老三走了

‌ 南蛮倮倮/文

高脚老三,是我哥郑国华的雅号。从字面理解,高脚,是说他脚长,体高出众;老三,说明他是上世纪实行计划生育前出生的孩子。那时候每家每户都有三到四个孩子,甚至八九个,十个。一家小孩走出屋外,可以组成一个班。

我们的母亲在县食品厂工作。厂里生产饼干,饼子,糖果,蜜饯,白酒,酸醋,酱油等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必需品。母亲先是在烤酒车间工作。工作没有规律和八小时工作制概念,而是按照制作白酒的程序,每天半夜三更就要起床去做泡粮,蒸粮,凉酒饭,拌酒饭,下酒窖,起窖,蒸酒等工作。冬天冷地上的霜一片白雪皑皑,风吹在脸上针刺疼的疼,大家都躲在家中“猫冬”,而母亲们再苦,再累,每天也要准时工作;母亲每天背上装满一百多斤粮食的麻包在车间来回穿梭;用竹背箩背着百多斤滚烫的酒饭往凉场上倒,在这里,你根本分辨不出谁是女人,谁是男人。

夏天,人们热得汗流浃背,机关干部忙着消暑,而母亲却还要在几百度的炉前添柴加煤;在高温蒸汽缭绕的酒甄前出酒饭和出酒糟。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母忙于生计,小孩子们也懂事为家庭分忧,小小年纪,大的每天上学,周末去上山背柴火;小的在家带领弟妹,孩子们基本每家都是靠“蚕豆背豌豆”一样大背小,小领少自然放养成长的。那时机关吃不饱,工人吃不饱,就是直接生产粮食的农民也吃不饱,饿肚子是常态。为填饱家中这些嗷嗷待哺的每张嘴,每月二十五号后,母亲就安排不到十岁的哥哥去粮店排队,为的是提前买到全家下月供应的粮食。而这点可伶的粮食,还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地瓜干,玉米籽等杂粮。粮食不够吃,哥姐们读书放学,回家路上会到田边地头去挖一些蛤蟆叶,水芹菜,灰条菜,野霁菜等野菜回来添补家用。郑国华在郑家,排行老三,上有二个姐姐,下有我一个弟弟。是单位的孩子王。每年带领单位的孩子们秋拾谷子,摘百花;春捡麦穗,摘苦刺花,棠梨花。捡红薯,倒土豆,读书到成了次要的。

一次母亲在街上排了一天队,托熟人用肉票买了一公斤肥肉,准备给孩子打打牙祭,解馋,肉煮熟等全家回来吃饭。放学后的哥哥,看到锅里的肉,馋得流口水,夹起尝了一块,本想吃一块解馋后等一家人再吃,无奈经不住肉香的诱惑,一块,二块,三块.......谁知后来汤都没有剩下一口。“糟糕!”吃完肉这才才反应过来,全家人盼望已久的肉已经被自己吃完了。一脸懊悔和歉疚的模样,准备接受家长的责罚。看着哥哥圆滚的肚皮,母亲早把斥责忘得一干二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担心他肚子被胀坏,拉着他就急往医院赶,而他最后却奇迹般的无事。这是我对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的深刻记忆,也是对哥哥仅存错误的记忆。

每天,食品厂里煮酒的炉子都要外出倒炉渣,这些炉渣里面还有一些没有燃烧完全的煤炭,这些煤炭,就成了孩子们的“金矿”。每次出渣的车后,跟着一支娃娃队伍,车子一停,孩子们不怕炉渣高温,争先恐后地上前将炉渣刨到自己胯下,然后慢慢捡碳。刨煤渣是个力气活,谁高,谁手长,谁的力气大,谁就可以刨到更多的煤渣,也意味着可以捡到更多的煤炭补贴家用。一天,食品厂厂长检查酿酒车间,看到孩子们抢煤渣的场面,对那个人高手长,脚高的孩子印象深刻,就问“那个高脚的孩子谁家的?”随从告知,是谁谁家的,于是郑国华就得了“高脚老三”的 雅号。谁知道,为了这个雅号,哥哥手被烫起过多少大泡,被煤渣刺破多少次。如果不是因为一个“穷”字,谁会去冒着被燃烧高温烫伤的危险,去刨煤渣。

高脚老三虽然身高,因营养不良,长成一付豆芽菜的身板,却有一颗聪明的大脑。文革时期学校上课不正常,家庭子女众多,家长又不识字,学习无人辅导,学习成绩却一直位列前茅。特别是动手能力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誉。当时,电灯在县城是新生事物,多数人还不知道电灯为什么会亮的时候,他看过他人装过一次电灯,就已经可以为他人装双联甚至三联开关控制的电灯。

少年时期的高脚老三,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把仅有的上学机会让给我和姐姐,十四五岁就辍学外出打工,使我和姐姐得以读完高中,自己却仅小学毕业。少年的哥哥先后在建筑,铁路,部队做临时工。我的哥哥高脚老三,无论在那个行业,岗位,干一行,爱一行,钻研好学,务实,勤俭的工作作风,受到单位和职工的好评。后来被部队推荐到《云南日报》社工作。哥哥的言行,一直影响着我的成长,是我成长中的学习偶像和做人榜样。

在《云南日报》社,我哥高脚老三从事过仓储,物资供应等工作,为保障党和国家喉舌《云南日报》的正常印刷,发行,在文革期间,顶着物资匮乏,运输短缺,交通中断的各种困难,与科室人员一道,到内蒙,东北,西安,四川宜宾,省内丽江等地调运物资。想尽各种办法,确保纸张和各项物资供应,保证党和人民的声音,在《人民日报》《云南日报》传播。

我哥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还协助仓储,运输岗位工作。

对待工作如此,在生活中,也善待亲戚,同事,朋友,邻居。是大家可信赖的好人。无论熟悉和不熟悉的人,不论哪家水管断裂,电线短路,电器损坏,车辆故障,只要一声“郑老三”,他都会主动去帮忙修理。他务实,爱钻研,勤动手的长处,在单位得到充分发挥,被人称为“编外工程师”,“好人郑老三”。

二零二一年二月八日,退休近十年后的高脚老三,病故了,走完了他六十九岁的人生。从此,我的生活中,少了一个关心,爱护自己的长者,偶像和知心朋友,社会少了一个热心助人的好人。

世降好人暖人间,悼亡郑工天落泪。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我的哥哥,好人高脚老三千古。愿他在天国,一切安好。

作者是云南的郑国平老师

宾泽文: 煮锅米酒过大年

毛主席诗词150首

(0)

相关推荐

  • 永生难忘 || 回家的路(第369期)

    小菲浅语: 回家的路,也许有风,有雪,有尘土飞扬,那个回家的路,也许在大山深处,通往家门的路崎岖不平:可在每个收拾好行囊,准备启程的人们心里,那条路上始终有最美的风景.因为那条路的尽头,是安放你疲惫也 ...

  • 煤炭燃烧后的煤渣,用来种花,再也不怕盆土板结和烂根

    雨泽的老家是中部省份一个盛产煤炭的城市.在老家的时候,隔段时间会和父亲一起开着拖拉机去矿上的锅炉房将煤渣拉回苗圃.煤渣也叫炉渣,是锅炉燃煤后排出的废物.这些废物对于养花人来说,是大自然恩赐. 从锅炉房 ...

  • 孩子数量多,不如“质量高”,多子女家庭中最孝顺的是老几?

    一这一辈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少年有父母疼爱,中年有配偶陪伴,老年有子女照顾",可这个三个条件对比下,更多人希望晚年生活有依靠,是不是只有多生孩子才能确保养老问题? 三个男娃,父亲瘫 ...

  • 【西散原创】刘建安作品 | 拾煤渣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醴陵县城出生,吃 ...

  • 云南郑国平ll新诗三首

    O秋月 文/郑国平 日子种出了月亮 将夜,拷贝为白昼 缺少温度的原野 梦幻阑珊起舞 嫦娥  金蟾  银兔 桂花 吴刚 编织着光荫的传奇 悲欢离合 圆满阴缺 落英缤纷 光荫退去女人红晕 责任将男人眼泪铸 ...

  • 第三届寿山石雕刻“十大新秀”——郑国平

     第 三 届 寿山石雕刻"十大新秀" 由中共福州市晋安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办主办,晋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晋安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晋安区鼓山镇人民政府.晋安区中国寿山石馆.晋安 ...

  • 【总第457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恸哭好友郑国平》

    [郭进拴原创]恸哭好友郑国平      2018年3月1日下午,突然接到好友郑国平电话,然后传来了一位女士的声音:"郭哥!我是郑国平的爱人!我曾和国平去过您家!我刚才看国平的手机,存有您的手 ...

  • 【093】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郑国平作品

    幽谷听涛惊犬吠 古道槃涅沐香归 郑国平(云南) 在彩云之南滇西万山峻岭中,有一条险要幽深的峡谷,迤西古道就在此河谷中穿行,迤西古道历史上曾经在此建有一关隘,它处于昆明西出滇西第一高山玉屏山的谷底,谷底 ...

  • 郑信平丨家乡的老房子

    家乡的老房子 作者:郑信平 去年国庆后,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请师傅将老家的房子翻修整理了一下.终于完成了多年的心愿.房子现还有老妈在住着,但因为二哥三哥的房子修建在后面,有等父母过世后推倒给当空场的可 ...

  • 周国平谈“人性”: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欢社交

    文章作者:琢磨君 鲁迅先生有句经典叫作: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如果你是一个强者,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特别认可,而且内心充满力量:如果你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弱者,必然反对这句话,因为它刺痛了你脆弱而 ...

  • 襄公十九年 盟于督扬 百谷膏雨 若之何铭 在我而已 郑国七穆 齐杀高厚

    [经]十有九年春王正月,诸侯盟于祝柯.晋人执邾子,公至自伐齐.取邾田,自漷水.季孙宿如晋.葬曹成公.夏,卫孙林父帅师伐齐.秋七月辛卯,齐侯环卒.晋士匄帅师侵齐,至谷,闻齐侯卒,乃还.八月丙辰(二十三) ...

  • 建英,梦上飞,张平洪,王仲华,丁共波,郑国需六位老师作品欣赏

    -请扫码关注- 诗人思归平台欢迎您 投稿微信号: CZJ690430 温 馨 告 知 <诗典藏>一书征稿开始,欢迎老师们继续踊跃投稿! 思归文集 建英,家住北京,自幼酷爱诗词.退休后开始写 ...

  • 侯国平丨这山望着那山高

    这山望着那山高 作者:侯国平 小弟在上海大学毕业后,分到县里一所中学当了教师,家中亲戚对于他的这份职业,不太满意.说,念了好多年书,却去当教师,不值.一个女孩子当个教师还不错,风刮不着,雨淋不着,每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