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第十篇 地形篇(下)

【原文】夫地形者,兵之助也①。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②。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③。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④。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⑤,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⑥。

【注】①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张预曰:“能审地形者,兵之助耳,乃末也;料敌制胜者,兵之本也。”助,辅助,辅佐。

②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张预曰:“既能料敌虚实强弱之情,又能度地险厄远近之形,本末皆知,为将之道毕矣。”上将,指贤能之将、高明之将。一说,指将之最尊者。

③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梅尧臣曰:“将知地形,又知军政,则胜;不知则败。”用战,指挥作战。

④“故战道必胜”六句:梅尧臣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张预曰:“苟有必胜之道,虽君命不战,可必战也;苟无必战之道,虽君命必战,可不战也。与其从令而败事,不若违制而成功。故曰:‘军中不闻天子之诏。’”战道,指战场情况和战争规律。

⑤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王皙曰:“皆忠以为国也。”

⑥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张预曰:“进退违命,非为己也,皆所以保民命而合主利,此忠臣,国家之宝也。”人,指民众、百姓。

【译文】地形是用兵的辅助因素。判断敌情,夺取胜利,考察地形险厄远近,这是贤能之将的用兵原则。了解这些原则而去指挥作战,必能取胜,不了解这些原则而去指挥作战,必定失败。所以依据战场情况和战争规律有必胜的前景,但国君却说不要出战,这种情况下坚持出战是可以的;依据战场情况和战争规律并无取胜的把握,但国君却说必须出战,这种情况下不出战也是可以的。所以进不求功名,退不避罪责,只求保护民众,而且有利于君主,这种将领是国家的珍宝。

【原文】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①。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②。

【注】①“视卒如婴儿”四句:李荃曰:“若抚之如此,得其死力也。故楚子一言,三军之士皆如挟纩也。”张预曰:“将视卒如子,则卒视将如父;未有父在危难,而子不致死。……信乎,以恩遇下,古人所重也。故《兵法》曰:‘勤劳之师,将必先己。暑不张盖,寒不重衣,险必下步,军并成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饭,军垒成而后舍。’”视,看待,对待。谿,指山涧河沟。

②“厚而不能使”五句:曹操曰:“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任。若骄子之喜怒,对目还害,而不可用也。”杜牧曰:“黄石公曰:‘士卒可下,而不可骄。’夫恩以养士,谦以接之。故曰‘可下’;制之以法,故曰‘不可骄’。”厚,厚待。令,命令,这里是服从的意思。

【译文】对待士卒像对待婴儿一样,所以可以与之共赴幽深的河涧山谷;对待士卒像对待爱子一样,所以可以与之一起赴死。厚待士卒却不能使用,溺爱士卒却不能使其服从命令,局面混乱却不能惩治,好比娇惯的孩子,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原文】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①;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②;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③。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④。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⑤;知天知地,胜乃不穷⑥。

【注】①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夜:梅尧臣曰:“知己而不知彼,或有胜耳。”赵本学曰:“敌兵较我则寡、则弱、则怯、则虚、则劳、则饥、则气衰、则不登、则不精、则不和、则无备,此固敌之可击也。若虽寡而常胜,虽弱而有奇,虽怯而阵有法,虽虚而能备,虽饥而心不求生,虽劳而援兵不远,虽气衰而未遭挫败,虽不整而用兵简便,虽不精而敢于死战,虽不和而外无隙,虽无备而间谍未实,是亦不可击也。”

②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王皙曰:“知己不知彼,知彼不知己,皆未可以决胜也。”

③“知敌之可击”四句:梅尧臣曰:“知彼知己,而不知地形,亦或不胜。”

④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杜牧曰:“未动未举,胜负已定,故动则不迷,举则不穷也。”陈皞曰:“穷者,困也,我若识彼此之动否,量地形之得失,则进而不迷,战而不困者也。”动、举,互文见义,指军事行动。迷,迷惑。穷,困窘,困厄。

⑤知彼知己,胜乃不殆:张预曰:“晓攻守之术,则有胜而无危。”殆,危险。

⑥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杜佑曰:“知地之便,知天之时。地之便,依险阻、向高阳也;天之时,顺寒暑、法刑德也。既能知彼知己,又按地形、法天道,胜乃可全,又何难也?”吴如嵩说:“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说,孙子对他所认识的地理环境,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上论述了其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名言‘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地形》),以及他在论述‘五事’、‘七计’时讲的‘天地孰得’都是从战略高度强调地理对于克敌制胜的重要作用的。”

【译文】了解我方的士卒可以出击,却不了解敌方的士卒不可攻击,获胜的概率只有一半;了解敌方可以攻击,却不了解我方士卒不可以出击,获胜的概率也只有一半;了解敌方可以攻击,也了解我方士卒可以出击,却不了解地形条件不可以作战,获胜的概率也是一半。所以懂得用兵的人,军事行动既不迷惑,也不困窘。所以说:既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就能获胜而不会失败;既了解天时也了解地利,胜利就会无穷无尽。

(0)

相关推荐

  • 《孙子兵法》• 作战篇

    ◎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 ◎李筌曰:先定计,然后修战具,是以战次<计>之篇也. ◎王皙曰:计以知胜,然后兴战而具军费,犹不可以久也. ◎张预曰:计算已定,然后完车马,利器械 ...

  • 孙子(111)地缘决定论是怎么产生的?

    孙子(111)地形就是依靠 孙子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利用地形钓鱼挖坑.设置机关是行军打仗极为重要的一环,地形能帮助兵力和战 ...

  • 《孙子兵法》名句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摘自<孙子兵法·九地篇> 解释:把军队置于必死之地,身陷绝境,反而能转危为安.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 ...

  • 孙子兵法 第十篇 地形篇(上)

    "知地"是本篇的重要题旨之一.<行军篇>与本篇虽均研究地形,却角度有别,前者是从行军过程中"处军"的角度,而本篇则是从战场上"对敌作战&q ...

  •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珍藏版)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 [篇目提要] "地有六形","兵有六败".用兵作战,要了解地形.地理条件是用兵作战的重要因素.判断敌情,谋求战机,掌握地形 ...

  • 地形篇第十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 ...

  • 孙子兵法·地形篇8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 ...

  • 孙子兵法 第十二篇 火攻篇

    水火无情,两者均可成为战争利器,但由标题可知,火攻是本篇论述的中心题旨.张预曰:"以火攻敌,当使奸细潜行:地里之远近,途径之险易,先熟知之,乃可往.故次<九地>."陈启 ...

  • 孙子兵法 第十一篇 九地篇(下)

    [原文]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①.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②.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③.四达者,衢地也④.入深者,重地也⑤.入浅者,轻地也⑥.背固前隘者,围地也⑦.无所往者,死地也. ...

  • 孙子兵法 第九篇 行军篇(下)

    [原文]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①: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②:其所居易者,利也③:众树动者,来也④:众草多障者,疑也⑤:鸟起者,伏也⑥:兽骇者,覆也⑦:尘高而锐者,车来也⑧:卑而广者,徒来也⑨:散而条达者 ...

  • 孙子兵法 第七篇 军争篇(下)

    [原文]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①: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②: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③.故兵以诈立④,以利动⑤,以分合为变者也⑥.故其疾如风⑦,其徐如林⑧,侵掠如火⑨,不动如山⑩,难知 ...

  • 孙子兵法 第六篇 虚实篇(下)

    [原文]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①,作之而知动静之理②,形之而知死生之地③,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④.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⑤.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