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抗洪救灾纪实《激战洪魔》之三十
同心协力铸团魂
杨连军
1996年8月,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使献县泛区人民遭受了巨大损失。在灾害面前,团县委积极响应县委的号召,心系献县安危、心系灾区群众,以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突击队作用,积极动员和组织全县11万团员青年投身抗洪救灾第一线,提出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团组织;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青年突击队”的口号,拼搏进取,顽强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人生诗篇,为全县夺取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做出了贡献。
据统计,全县各级团组织共成立青年抢险突击队48个,青年志愿者服务队65个,转移灾区群众1.1万人,抢运的财产相当于24.7万元,运送草袋、编织袋3.2万条,完成大堤防护土方2.4万立方米,挖排水沟1.2万米,为灾区捐款23万元,捐献衣服3.5万件,争取社会援助款物计七十多万元。在这次抗灾救灾工作中,全县先后有67人受到县、乡党委、政府表彰,3人被团省委授子“抗灾救灾先进个人”称号,团县委还被省委授予“抗灾救灾先进集体"称号。我们的做法是:
一、因势利导,周密组织发动,促成万众一心抗洪灾的巨大合力团县委面对抗灾救灾的严峻形势,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我们认为:这是对团员青年战斗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塑造新时期团员“后备队和生力军”形象的契机。为此,我们先后下发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抗洪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发出了《致全县广大团员青年的一封公开信》和《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再接再厉、再鼓干劲,积极投入灾后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工作的倡议书》。号召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在大灾面前,用坚定的政治立场做保证,以“保卫家园,奉献社会”为已任,发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迎接血与火的考验。全县18个乡镇团委、41个县直团委、团支部都自发地向团县委递交了请战书、决心书,158名放假在家的大中专学生主动要求奔赴抗灾救灾前线,去经受考验。各基层团委都成立了由基层团委书记、委员和所属团总支(支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团组织抗洪救灾领导小组,接受团县委和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青年抢险突击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整装待发,一个上下齐动员、人人争上前线、千军万马抗洪灾的良好态势形成了。
二、率先垂范,强化组织保证,带动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大打抗灾救灾攻坚战汛情就是召唤,险情就是命令。洪水来临,6万名团员青年日夜奋战在大堤上。团县委5名同志与乐寿镇分包7公里长的南大堤,这段堤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人为破坏等因素,隐患很多,任何疏忽、大意都会造成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团县委书记陈宝忠深感责任重大,为此,他精心组织,悉心安排,逐段查隐患。为确保万无一失,又组织团员青年成立了三支抢险突击队,随时应付突发事件。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响亮地提出:“团员青年,向我看齐”,坚守南大堤13个昼夜,和大家一起查险情、备草袋、固险段,眼睛熬红了,嗓子喊哑了,发着高烧坚持战斗。在他的带动下,整个堤段组织工作周密,人们热情高、干劲足,从没有人叫一声苦、叫一声累。一天深夜,巡堤队在子牙河大桥东约20米处,发现一块石板的声音与别处不同,撬开一看,原来是经雨水多年冲刷形成的大洞,此时水面距洞口仅有一米,情况万分危急,工作队立即物3支青年抢险险突击队全部拉上去,经过7个小时的顽强奋战,终于化险为夷。在其他战线,各级团组织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结合自身具体实际开展工作,勇挑重担,顽强奋战。电力局、邮电局广大团员青年面对被洪水冲毁的设施,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由48名团员青年自愿报名组成抢险突击队,跳入水中,冒者被洪水冲走的危险,在激流中抢修设施及线路,使灾区三乡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供电和通讯,为夺取抗洪救灾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卫生系统团总支组织了6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灾区52个村和灾民安置点,开展医疗服务和防疫工作。河街镇团委发动200名团员青年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为住在本乡安置点的灾民送菜送面、送衣送被,办实事,办好事,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得到广泛赞誉。
在抗灾工作中,广大武警官兵、解放军指战员与灾区人民一道顽强奋战。看到这种情况,团县委5位同志捐款1000元,买来方便面、矿泉水等物品慰问解放军。同时,各级团组织还积极组织倡导广大团员开展“交特殊团费,奉献一片爱心”活动,掀起捐款捐物高潮,我县十佳青年主动捐资3200元,走在全县前列。洪水退后,灾区人民面临的是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艰巨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团县委抽派3人组成救灾工作队奔赴重灾区——临河乡李三角村。在那里,团县委几个人白天走访灾民,调查灾情,有时为摸准一户的情况,要趟没膝的水往返几次;晚上召开碰头会,汇报工作,研究救灾方案,商讨发展大计,经常加班到深夜12点。当时李三角村还被水围困,蔬菜供应不上,工作队就组织成立了以村团支书刘国安为队长、30名团员青年组成的救灾突击队,为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特困户运送救灾物资,把政府的温暖和青年的热情送到受灾群众家中,并帮助村委会抢修交通、通讯、电力等公益设施,受到群众称赞。据统计,该救灾突击队共为全村36家贫困户运送物资4吨,修缮房屋18间,恢复乡村道路23华里,修复变压器3台,排积水1200亩。团县委救灾工作队还因地因时制宜,及时发出倡议书,动员广大灾民种植大棚蔬菜。全村169户中,有48户种植大棚菜,占全村总户数的28%。
三、竭尽全力,选准突破口,最大限度争取社会援助,支援灾区 大灾之后,百废待兴,作为一级团委,作为党的后备队和生力军,我们怎么办?团县委一班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希望工程”为突破口,全方位出击,打一场“公关战”,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援助,支援灾区。一是向全国各兄弟单位、大中专院校、知名企业、友好单位团委发出求援信函1200余封,先后有京、津、沪、江苏、唐山、廊坊等地的46家团委与我们达成捐赠协议,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30多万元。二是积极上跑团市委、团省委,成功地争取到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捐款20万元,在我县小平王乡文都村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三是以天津汇亚商务有限公司开业救助我县5名失学儿童为契机,连夜赶制宣传材料120份,派专人赴津与天津希望工程办公室建立友好关系。两赴天津,争取资金3万元,用于建设临河乡李三角村希望小学。四是配合团市委开展的“赈灾助学大行动",邀清沧州市大中专院校团委书记和部分学生代表到我县察看灾情,了解学校学生情况,促成12所学校与灾区学校建立“手拉手”关系,争取款物折合人民币11.3万元。工作中,团委全体工作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思广益,连续作战,节假日不休息,有时加班到凌晨4点,但从未有人叫苦叫累。我们认为:自己做出一点点牺牲不要紧,让灾区的孩子们不失学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由于我们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称我们为“小单位办大事”.泛区张村、临河、小平王三乡专门为我们赠送了锦旗,这更加增添了我们竭尽全力,忘我工作的热情。
四、再接再厉,发扬“抗洪精神",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在这次抗灾救灾工作中,我们将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推上战场,他们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奋勇拼搏,真正起到了“后备队和生力军”作用,树立了新时期团员青年的新形象,使我们达到了“锻炼队伍,增长才干,发挥作用,扩大影响”的目标。这也充分说明,我们各级团组织是经受得住考验的,我们广大团员青年是经受得起考验的。在这场洪灾中,泛区人民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抗洪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通过救灾,我们有两点收获:一是与省内外兄弟团委的联系加强了,为我们今后走出献县,搞好内引外联提供了契机。如丰南市的8所小学和一所中学与我县灾区学校建立了“手拉手”关系,我们通过多方联系,已基本达成建立“友好团委”的意向,同时,丰南市是河北省十强县市之一,我们想以此为纽带赴丰南考察,力争促成献县与丰南建成友好县市,开展经济、文化等多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团委一班人团结协作,勇挑重担的信心和合力大大增强。通过抗灾救灾,我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都有了很大转变,这必然促进今后团的工作向高层次发展。新形势为团的工作提供了新的课题和契机,今后,我们将发扬“抗洪精神”,再接再厉、再鼓干劲,去迎接新的挑战,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