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收藏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收藏“大鳄”——乾隆皇帝

-中国古代收藏家-

乾隆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

古往今来,喜欢艺术品收藏的人数不胜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墨客。今天介绍的这位便是中国历史上最热爱收藏和最有能力收藏尽天下奇珍异宝的人,他就是满清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弘历,即乾隆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国家相对稳定,皇帝便有了沉迷于收藏的条件。他像祖父康熙皇帝一样,一生六次南巡,也像康熙皇帝一样,利用自己的特权搜罗了不少重要的艺术品。

单从收藏数量上看,乾隆就已经超越了无数的先贤,据一份1816年的报告显示,当时有超过15000幅字画装饰着紫禁城,其中有60%为1644年之后的作品。

这不仅说明了当时清朝国力强盛,也在那个年代里牢牢地打上了乾隆独特审美的烙印。

 爱玉成癖 

在中国玉器的发展过程中,清代应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它继承发扬了数千年来传统的琢玉技术和风尚,集历代创新工艺之大成,创造了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

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设计之妙、造型之奇、用途之广等均是前所未有的。

清乾隆 碧玉雕痕都斯坦式嵌宝石花式盏

同时,乾隆皇帝爱玉成癖,不遗余力地大力提倡和千方百计地收藏旧藏,仿古创新。在乾隆的倡导下,清代玉器的达到了一个极致:无论是纹饰和雕工,都荟集了历代玉之大成,并且将传统的制玉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清乾隆 痕都斯坦式白玉错金嵌宝盖碗

乾隆皇帝对玉极度喜爱,他对中国玉器史的贡献也是很大的,故宫博物院藏玉三万多件,其中一半为乾隆所藏。

 沉迷瓷器 

乾隆在位60年,嗜古如命,对瓷器更是青睐有加。当时景德镇御窑厂汇聚了一大批拥有顶级技艺的能工巧匠,使得瓷器生产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比如这个五彩斑斓的“瓷母”大花瓶。

它虽然饱受争议,却是鼎盛王朝海纳百川的集历代大成之体现。它承载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花瓶技艺,而景德镇的匠人,是大清的盛世。

如今,它被保存于故宫博物院陶瓷馆,一度被认为是存世孤品,其标签上至今还写着“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像“瓷母”这样的国宝,你看它一眼,它就会把你带到过去的繁华盛世,“炫”出鼎盛王朝的文化自豪,感受这个国家历史的博大与荣光。

 造册写诗 

据史料记载,从乾隆二十年开始,乾隆皇帝陆续降旨绘制陶瓷和青铜器图册。其中,绘制于乾隆五十年的《珍陶萃美》和《精陶韫古》就是真实记录他收藏的历代名窑珍瓷的图册。

这两本图册均画工精湛,写实逼真,又装帧古雅。既是一本可以赏玩的古玩册,也是一份内府藏瓷的档案资料。

从图册的形式上看,每一本都画有十件瓷器,每页作对开装裱,上页为品名与图画,下页记录尺寸、釉色、形制、款识和前人的品评。画中收录的作品,透过原载品名,得知为定、官、哥、钧、龙泉窑,以及明朝宣德、万历官窑制品。

从乾隆皇帝在古瓷上的御题诗或题跋中可窥知,他对历代古瓷的定位、辨别和审美等方面,一直都在努力探索和求证。

 刻章留印 

提到乾隆的收藏,刻章一定是难以避免的,作为清朝历史上最能刷存在感的皇帝,他不仅给自己刻了1000多枚印章,在乾隆非常喜欢的瓷器上,他也一门心思的想在上面刻字。

喜欢盖一个印章,很喜欢盖两个章,超级喜欢盖上它几十个章。超级超级喜欢还要亲笔题写观后感……于是乾隆时期大部分名画就像被拔过罐儿似的。

像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就被乾隆盖得面目全非了,不仅盖了很多章,还在中心写了一个大大的“神”字。

或许是觉得还不够表达自己内心对它的喜爱,乾隆又在帖子开头加了“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并给自己的字也盖了一堆章。

最出名的,应该是”富春山居图“了,自从得到了”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之后,乾隆隔三差五的就要拿出来题跋两笔,于是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同一人在同一画中题跋最多”的记录。

空白处已经被乾隆题满了,于是无处抒发爱意的乾隆在山峰上找到了空白处开始题字。

这位喜好题跋盖印的皇帝在上面的御题、御跋、御记、御识多达五十五处,密密麻麻满布山巅树梢,把个画卷弄得“满目疮痍,体无完肤”。后来实在无从下笔了,才恋恋不舍地题上“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

不过有趣的是,乾隆十一年(1747),实打实的真卷经沈周、董其昌、安歧等收藏后,流进清宫,乾隆见之也没有“龙颜大悦”,反而认定其为了“赝品”,因祸得福,真迹逃过了被乱涂乱画的命运。

康熙年间,官僚士大夫中也普遍形成了嗜古收藏的风尚,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收藏大家和古文字学家。他们不仅亲自鉴定考证,而且还著录摹拓,著书立说,相互辩驳。于是随之而来的考据之学又大行其道。

此风一起,影响了差不多将近200年的收藏界和知识界。

END
关于我们

古代艺术品收藏专业委员会隶属于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于2016年7月1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宗旨】保护民间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古代艺术品收藏知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收藏领域健康发展。

【目标】汇聚精英,探究珍宝,共建藏界新生态。

【理念】以学术引领收藏,以专业助推流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