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古遗址(10)

本篇目录:

*******************************************

91.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

宋至元                        浙江省杭州市

92.永丰库遗址

元                            浙江省宁波市

93.人字洞遗址

旧石器时代                    安徽省繁昌县

94.临涣城址

战国                             安徽省濉溪县

95.北苑御焙遗址

宋                             福建省建瓯市

96.磁灶窑址

宋至元                         福建省晋江市

97.德济门遗址

宋至明                         福建省泉州市

98.南胜窑址

明至清                         福建省平和县

99.樊城堆遗址

新石器时代                     江西省樟树市

100.牛头城址

商至周                          江西省新干县

***************************************

91.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玉皇山南乌龟山麓的郊坛下和杭州市凤凰山北麓的老虎洞。郊坛下窑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1956年首次发掘,清理出龙窑窑炉一座,并发掘了窑旁的部分瓷片堆积。1985-1986年,1988年冬,又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1400余平方米,共发现窑炉一座,作坊遗址一处,其中作坊遗址包括房基三座。


考古发掘共发现窑炉一座,作坊遗址一处,其中作坊遗址包括房基三座、练泥池一个、辘轳坑两个、釉料缸两个、堆料坑一个,素烧炉一座,以及素烧坯堆、排水沟、道路等遗迹。出土瓷片三万余片,窑具数千件。老虎洞窑遗址位于杭州市凤凰山北麓,南距南宋皇城北城墙不足百米,西南距郊坛下窑遗址约2.5公里。发现于1996年,同年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古调查,发现两座窑炉和作坊遗址,1998年、1999年,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实际发掘面积约2300平方米,揭露了该窑址的全部文化层。老虎洞窑遗址的发掘先后被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奖和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2.永丰库遗址


永丰库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唐宋子城遗址内。是一座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遗址。永丰库前生为南宋“常平仓”(官府粮库),元朝(此时永丰库作“收纳各项断没赃罚钞及诸色课程”)之后为明朝宏济库(由平准、永丰二库并为一库)。永丰库遗址的发现是国内首次发现的古代大型仓库,是中国宋元考古的一次突破。永丰库遗址也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密切联系。


2001年9月和2002年3月,先后两次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永丰库遗址规模较大,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0米,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遗址以两处单体建筑基址为核心,遗存有与之相关的砖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沟、水井、河道等众多遗迹,出土可复原各类文物800余件,是宁波市历史上规模最大、成果最丰硕的一次城市考古发掘,为确认宁波为我国元代第二大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在考古学上提供了重要实据,也是中国宋元考古的一次突破。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永丰库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3.人字洞遗址


人字洞遗址位于繁昌县孙村镇癞痢山南坡,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绝对年代为220万—259万年前,是已发现亚洲地区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址。


人字洞遗址于1998年5月由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其环境背景研究》安徽课题组在繁昌调查发现,共经过7次大规模系统发掘,发现了远古人类加工、使用过的石制品100多件,骨制品几十件,以及包括高等灵长类原黄狒在内的哺乳动物化石标本8000多件,分属近80种动物,将亚洲人类起源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为亚洲是早期人类起源地区之一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对于研究早期人类活动环境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5月25日,人字洞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4.临涣城址


临涣城址位于安徽省濉溪县城西南35公里处,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古为铚城,是浍水、涣水的交界处。城址上出土许多汉代布纹、云纹瓦片、瓦当等文物。据清光绪年间碑刻记载:“临涣,宿之名地也,汉置县为铚城,李唐改为临涣。


临涣历史悠久,文化遗存较多,现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古建筑有位于城东墙内侧的山西会馆、临涣十八庙之一的香山庙、位于临涣古城中部的城隍庙。古城呈正方形,总边长1300米,残高约7米。城址上出土许多汉代布纹、云纹瓦片、瓦当等文物。


2006年临涣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5.北苑御焙遗址


北苑御焙遗址位于福建省建瓯市市区东北15公里东峰镇今凤山茶场内,属北宋遗址。北苑御焙茶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王龙启元年(933年),持续上贡时间长达458年。因该园地处闽都北部,故称“北苑”。历史上有“北苑贡茶名冠天下”之誉。经1995年1月和11月两次发掘,揭露共50多个遗迹单位,成为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官办茶叶衙署遗址,并发现近二万平方的宋元时期文化堆积层。证实焙前当地村民所称的“龙井”即是御泉井。


北苑御茶园“凿字岩”摩岩石刻在城东东峰焙前村附近的“林垅”小坡之上,岩高约3米,长约4米,宽约2.5米,岩石下面刻有楷书八十字,每字约20×30厘米,为北苑茶园纪事文;左侧面刻有七十余字,每字约10×15厘米,因长期受风雨冲蚀,渐已风化,字迹模栅,难以辨认完整内容。其正面楷书石刻为:“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风,上柬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属之十二焙。有署暨亭榭,中曰口堂,堂后坎泉。前引二泉曰龙凤池。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根据石刻落款,庆历戊子仲春朔,已明确表明石刻为宋仁宗赵祯庆历八年(1048年)之作,即北苑御茶园最盛之时所刻。“凿字岩”石刻为考查北苑贡茶(龙凤团茶)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


2006年5月北苑御焙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6.磁灶窑址


磁灶窑址位于福建省泉州之南的古镇晋江市磁灶镇。是宋元时期泉州重要的陶瓷外销窑口。于1956年被发现。各窑址都出土了大批瓷器和窑具。窑址多分布于梅溪两岸,计有26处。窑址多分布于梅溪两岸,其中南朝窑址1处,唐、五代窑址6处,宋、元窑址12处、清代窑址7处,和最有代表性的金交椅山窑址,其年代为五代至南宋时期,出土有多种器形的青瓷和酱黑器。磁灶窑产品在日本和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有发现,从而证实磁灶是闽南地区生产外销陶瓷的重要窑场。磁灶窑址为研究磁灶窑的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磁灶窑于1956年发现,以后历经多次调查。1973年2至3月,福建省博物馆等单位对窑址进行局部试掘:蜘蛛山宋、元窑址试掘面积35平方米;童子山五代、宋初窑址试掘面积15平方米。1980年,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对窑址进行全面调查,并对其中的溪口山、蜘蛛山、土尾庵、童子山窑址进行局部试掘。1995年10月,福建省博物馆对土尾庵宋、元窑址又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龙窑基址一段,出土大批瓷器和窑具。历次调查和发掘材料,揭示了磁灶窑的发展历史状况。


2006年5月磁灶窑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7.德济门遗址

德济门遗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天后路,南临天后宫正对面,北靠天后宫及闽台关系史博物馆,和温州市隔江相望,所隔之江者名瓯江,远望台湾海峡。

德济门遗址始建于南宋(公元1230年),时称镇南门,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改称德济门,残存的城门建筑平面呈多边形,南北长36.5米,东西宽49.1米,周长171.2米,遗址面积2000平方米,由城门城墙、门道墩台、内外壕沟、拱桥以及瓮城、城门等组成,遗存有13---14世纪的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石刻和14-----19世纪(明朝、清朝)的铁炮等。德济门遗址是泉州古城中唯一保留下来并经过科学考古清理的古城门遗址,为宋元时期古刺桐城的象征。遗址内各时期建筑遗存叠压清晰,内容丰富,完整保存了11世纪以来古刺桐城和泉南地区拓建、发展、演变的历史印迹,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另外对海外交通城市建筑、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德济门遗址文化是宋元时代考古学文化,因福建省泉州市德济门遗址而得名,是以德济门遗址为代表的遗存被命名为“德济门遗址文化”德济门遗址文化主要分布在泉州德济门。


2006年5月国务院核定德济门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8.南胜窑址

南胜窑址位于福建省平和县南胜镇五寨乡。主要遗存有南胜花仔楼窑、田坑窑、五寨大垅窑、华仔楼窑、洞口陂沟窑、大垅窑、二垅窑和田中央六处窑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面积为23.85公顷,缓冲区面积51.3公顷。其烧造技术代表了明末清初漳州地区的最高水平。南胜窑址烧造的瓷器是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漳州月港在明代时期外贸的重要货物,佐证了漳州月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在明末清初,影响和推动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其产品也是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物品之一,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重要的地位。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全国文物普查中,南胜古窑址被发现。当时,克拉克瓷的故乡到底在哪里?困惑住了国内外所有的专家学者。1992年,国内外古陶瓷专家学者对平和古窑址的标本和国外一些沉船出水文物相比较后,发现了很多相似之处。同年,由国外专家和我国南京大学、福建省博物馆陶瓷专家共同组成专家组到平和实地考察,并把考察结果形成调查报告报给国家文物局,提出发掘南胜窑申请,获得审批。

2006年5月南胜窑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9.樊城堆遗址


樊城堆遗址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城区偏南24公里的刘公庙乡庙下村东侧,雌溪上游,是江西赣江——鄱阳湖水系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遗址高出稻田1-3米,为土墩型,南北长124米,东西宽100米,周长380米,面积1.2万余平方米。经考古发掘,揭露面积825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4米,发现有房屋、灰坑、陶窑、墓葬等遗迹,出土有石器、陶器等较丰富的遗物。另外还发现制陶窑址。 

樊城堆遗址文化堆积厚约2至4米,分7层:1层为上文化层,相当于商周时期,属奴隶社会;3层为下文化层,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属于原始社会末期。出土石器283件,网坠128件,鼎足形状达12种、998件,代表300多个体,仅鼎类可分盘形、釜形、罐形、壶形4种,最具特色的是浅盘鼎、壶形鼎,各种式样的豆类器以及器盖和彩陶器等。上下文化层均发现刻划文字和符号。

2008年03月28日,樊城堆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0.牛头城址


新干牛头城遗址,又称“牛头城址”、“牛城遗址”,现为大洋洲镇刘凌行政村所辖,属于平原边缘的丘陵地带,遗址上有牛城村、黄叶塘村、刘凌村。1976年被考古学家发现发掘,为大洋洲商墓青铜器的大量出现作了一个文化归属解释,印证了新干江南青铜王国的所在。同时充实了吴城文化的内涵,为江南商代时期文化繁荣提供了新的证据。

牛头城址是商时期南方的一个国家,即方国。文化风格与吴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据分析,与吴城文化三期相对接,可能是吴城文化部落衰退后牛头城文化兴起的一个新的商代文化聚落中心。而且大洋洲商墓出土陶器与牛头城遗址出土陶器基本一致,初步推断大洋洲商墓主人就生活在牛头城内。大洋洲商墓、中凌水库南坝头贵族墓即为牛头城外的墓葬区,这为研究江南商代文化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和生活遗存,在中国商周考古研究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牛头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国家重视考古的六大原因

    为什么是考古? /高大伦/ 最近,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惊世考古大发现绵绵不断,考古事业一直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但 ...

  • 延续千年文脉 拥抱“诗和远方”

    文化,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记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周口,因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自古以来便享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 从中国最早的方正之城 ...

  • 第四百八十一篇  赤峰市喀喇沁旗红山文化遗址

    赤峰市喀喇沁旗范围内的红山文化遗址主要有锦山镇小府河南.龙山镇牛头沟门.牛家营子镇杨家营子村.牛家营子镇马架子.牛家营子镇西北营子.永丰乡大山前等(见图1). 锡伯河北岸牛家营子镇下水地的马架子遗址,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1)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于2006年5月25日公布,共计1080处.分四个大类:1古遗址,2 古墓葬,3 石窟寺及石刻,4 合并名单.没有古建筑类?有100多处合并名单,总量是第五批整倍. **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2)

    本篇要目: ********************************** 11.讲武城遗址  战国至汉                                           河北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3)

    本篇目录: ****************************************** 21.塔水河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陵川县 21.上郭城址和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4)

    本篇目录: *********************************** 31.朱开沟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 32.秦直道遗址 秦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5)

    本篇目录: ************************************ 41.城川城址 唐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 42.查干浩特城址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6)

    本篇目录: **************************************** 51.百草沟遗址 战国至晋                        吉林省汪清县 52.自安山城 南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7)

    本篇目录: ********************************* 61.辉发城址 明                         吉林省辉南县 62.五排山城址 战国至汉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8)

    本篇目录: ***************************************** 71.大墩子遗址 新石器时代                     江苏省邳州市 72.花厅遗址 新石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9)

    本篇要目: *************************** 81.龙江船厂遗址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