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忠诚付出的代价最大?
谁为忠诚付出的代价最大?
作者:周碧华
襄阳的影子在我面前挥之不去,皆因一个人:卞和。
《韩非子·和氏》上寥寥几行字,不足以让我对襄阳的印象如此深刻,而是卞和,一个十足的残疾人,他的坚韧与执着、忠诚与善良,让我觉得,襄阳的一草一木,襄阳的历史血脉里,闪耀着和氏璧的光芒。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下,那是一个晴日,阳光照耀在楚国的大地上,贫民卞和手挥砍刀,大汗淋漓地在荆山上“伐薪”,山下,四壁空空的家,等待着他用这些薪柴换取炊烟。直到他遇到那块璞玉之前,卞和的思想就像他的日子一样简单,他压根就没想到,一块看上去是石头的石头会彻底改变他的命运,并将影响一座城。
那块璞玉就这样与卞和相遇了,仿佛就为一个懂得它的人在此等待了千万年。璞玉的等待是值得的,它面对的这个人,卞和,一个正为生计发愁的人,眼睛里立刻闪射出惊喜的光亮。假如不是卞和,假如卞和伐薪没有抵达那一个区域,这块璞玉也许永远躺在那里,永远摆脱不了“石头”的命运。
但卞和改变了它,并因它而改变了自己。
贫民卞和面对这从天而降的财富,竟没有产生丝毫的杂念,他完全可以凭借这块玉建造起雕梁画栋的庭院,然后娶一些美貌的女人,生儿育女,过自己悠闲的日子。
但是卞和选择了忠诚,忠诚给他带来的回报却是一只左脚的代价,当他无比欣喜的将璞玉呈献给楚厉王时,楚厉王发怒了,楚厉王的眼前就是一块石头,根本不如卞和描述得那么美好,楚厉王甚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可怜的卞和!一只脚的失去,疼的不仅是脚,伤是的心啦,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贵为王者的人,眼光还没有他一个贫民看得深、看得透。
卞和拖着滴血的残身,抱着那块石头回到了家,家人的数落,邻里的讥笑,让卞和感到寒彻周身。
如果一个人因伤心透顶而绝望,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失去信心,他决不可能让自己在同一件事上第二次犯傻。可是卞和却又让楚武王剁掉了他的右脚!他原以为,一个楚厉王没有慧眼尚可理解,楚国不可能有第二个楚厉王,但残酷的事实告诉他,楚国的贵族是多么的蠢笨!
荆山之下,卞和抱着璞玉大哭了一场,泪水洗净了璞玉上的尘土,直到此刻,他仍不是为自己失去双脚而哭,而是为这旷世宝玉找不到它该去的地方而伤心。要不是楚文王慧眼识玉,卞和极有可能还会失去一只胳膊,甚至生命。
任何人在史书中读到关于卞和的文字,都会为他的遭遇感叹嘘唏,当然更多地是为楚王们的昏庸而愤懑。薛昂夫在《朝天子·卞和》中写道:“卞和,抱璞,只合荆山坐。三朝不遇待如何?两足先遭祸。传国争符,伤身行贷,谁教献与他。切磋,琢磨,何以偷敲破。”
这首小令通过卞和献璧、身遭不幸的故事,旁敲侧击地讽刺、揭露了忠奸不辨、滥施刑罚的封建统治者。与薛昂夫一样,自楚以来的天下人,对卞和献璧的认识仅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