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底是不是共享
图:程秋一、刘卫平、吴晓作品
文:叁子
分离则孤,孤则得,公享。
程秋一作品
享的古字写作"亯",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祭祀祖先的宗庙 。在卜辞中,"亯"多用于指向神灵祖先进献食物,后泛指贡献。又转指鬼神享用祭品,再引申为拥有或享受。由享祭又引申为宴享,指给客人提供食物。
现在我们的祭祀活动没有古人那么盛大了,但是每年清明、立冬、各家先人祭日,人们仍然要进行扫墓、聚餐等活动来祭祀先人。在这些活动中,共同分享祭品,象征着与先人、神灵共同分享的意味。供品是献出,享是受用,这就很有意思了,无论是付出还是接受,只要是“享”的状态,总是皆大欢喜的。
刘卫平作品
古人给“享”内含了丰富的处世哲学,与“大人”享,吉,不要与“小人”享,否则有害。(“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易传.大有.象.九三》)
所以那些有名望的人召集的宴席,人人都想去沾光,那些有求于人的饭局,大家都避之不及。这是多么现实的事情。但是谁是“大人”谁是“小人”,又是一局宴席可以分清的吗?那些与你分享的人,真的是无害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