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经法:大泻汤和大补汤(4)
小补肾汤:地黄 竹叶 甘草 泽泻
小补肺汤: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 细辛
小泻肺汤:葶苈子 大黄 芍药
小补肾汤的用味药是苦味药,地黄和竹叶就是苦味,炙甘草是甘味的,化味的泽泻是咸味的。小补肺汤的麦冬和五味子都是酸味药,旋覆花是咸味药,化味细辛是辛味药。但是麦冬尝起来不太酸,是取了它的清凉之性,因为它能凉降所以成为主药。辅行决里面说的味道不一定是口尝的味道,是它能量的性质。葶苈子大黄也尝不出它的咸味,苦味比咸味还要重一些,但是要当咸味用,五味子就特别酸。小泻肺汤中的葶苈子和大黄都是咸味的,芍药是酸味的。
小补肝汤 桂枝 干姜 五味子 大枣
大补肝汤 桂枝 干姜 五味子 大枣 旋覆花 代赭石 竹叶
小补心汤 代赭石 旋覆花 竹叶 豆豉
大补心汤 代赭石 旋覆花 竹叶 豆豉 人参 甘草 干姜
小补脾汤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
大补脾汤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
小补肺汤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 细辛
大补肺汤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 细辛 地黄 竹叶 甘草
小补肾汤 地黄 竹叶 甘草 泽泻
大补肾汤 地黄 竹叶 甘草 泽泻 桂枝 干姜 五味子
注:药物的补泻属性为根据药物的味和组方理论原文得出,例如桂枝、干姜辛补肝,五味子酸泻肝,大枣甘缓肝之苦急。
大泻汤和大补汤就是本脏病了,还涉及到子脏或母脏,光小汤已经解决不了了。大补心汤中的咸味的丹代赫石、旋覆花、苦味的竹叶和化出的酸味的豆豉就是小补心汤,因为子能令母实,再加一个子脏的小补脾汤,就是甘味的人参和炙甘草,还有辛味的干姜。大补肾汤中的苦味的地黄、竹叶、甘味的炙甘草和化出的咸味的泽泻,再加上子脏的小补肝汤,就是辛味的桂枝和干姜,还有酸味的五味子。这个方子就没有子脏的化味了,因为是刚刚涉及到子脏,还没有影响到它的化味。大补脾汤中的甘味的人参、炙甘草、辛味的干姜和化出的苦味的白术,再加上子脏小补肺汤,就是酸味的麦冬和五味子,还有咸味的旋覆花。
五脏泻方表
方名 泻 泻 补
小泻肝汤 枳实 芍药 生姜
大泻肝汤 枳实 芍药 甘草 黄芩 大黄 生姜
小泻心汤 黄连 黄芩 大黄
大泻心汤 黄连 黄芩 芍药 干姜 甘草 大黄
小泻脾汤 附子 干姜 甘草
大泻脾汤 附子 干姜 黄芩 大黄 芍药 甘草
小泻肺汤 葶苈子 大黄 芍药
大泻肺汤 葶苈子 大黄 芍药 甘草 黄芩 干姜
小泻肾汤 茯苓 甘草 黄芩
大泻肾汤 茯苓 甘草 大黄 黄芩 芍药 干姜
大泻肾汤中的甘味的茯苓、炙甘草、苦味的黄芩,就是小泻肾汤,因为母能令子虚,就再加上母脏的体味药、辅药的用味药和化味药,就是咸味的大黄和酸味的芍药和辛味的干姜,就是把母脏小补汤的主药去掉了,因为它不是主要问题,只用辅药就可以了,不用那么猛。就相当于援助别国打仗,只派大将带军队过去就行了,不用皇帝去。只要把母脏补足了就是泻了本脏了,古人考虑问题都是整体的思想。大泻肝汤中包括了小泻肝汤,就是酸味的芍药、枳实和辛味的生姜,再加上脾脏甘味的炙甘草、苦味的黄芩和化出的咸味的大黄,只是把用味的主药茯苓去掉了。这是母能令子虚,也是古人的智慧。
大泻心汤中包括了小泻心汤,就是苦味的黄连、黄芩及咸味的大黄,再加上肝脏辛味的干姜、酸味的芍药和化出的甘味的炙甘草。
大泻汤中五脏的主药分别是肝脏的白芍、心脏的黄连、脾脏的附子、肺脏的葶苈子、肾脏的茯苓。辅助的药肝脏是枳实、心脏是黄芩、脾脏是干姜、肺脏是大黄、肾脏的炙甘草。大补汤中五脏的主药分别是肝脏的桂枝、心脏的旋复花、脾脏的人参、肺脏的麦冬、肾脏的地黄。
这些发现能解决很多问题,现在分了两派。小泻心汤用两苦一咸是对的,但是古人按土论了,按土应该是两辛一甘。如张仲景伤寒论里面治心脏病,也是火按土论,如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所以翻来覆去就是这么几味药,所以张仲景治病常用的药也很少,一般的药不入他的法眼,他用《胎胪药录》的药,这本书已经失传了,从名字上看应当是道家在胎息状态下感悟到药物性能的一本书。本草纲目上记载了好几千种药,如果李时珍当年看到这个五角图就不费一生的精力去研究那些了。但是他的研究也有意外收获,就是把中国的药用物种找全了,相当于一本什么都能查出来的大辞典。
五脏的苦急就是用为太过了,可以用它的化味去治它。心脏老生发就过软了,就用它的化味酸味把它收下来,也是被它克的肺脏的主味。脾的湿气太旺了,就用苦味去燥它。肺气郁闭不收往上走了,人感冒受寒后就要咳嗽,就要用辛味的药去解表,把汗毛孔打开后肺的功能自然就降下去了,直接收就把寒气收到里面了。肾坚得厉害了就不润了,冬天太冷就天干地冻,用咸味的药就能缓解它的燥性。
这个理论是按照辅行诀把内经的原文修正过来的,因为原来混乱造成后世的医生内科不治喘,气管炎治不了,是因为它的用味错了。泻肺没有人用咸味的药了,都用酸味去收敛了,这就是理论上的失误造成病治不了了。辅行诀的源头是汤液经法,但是写黄帝内经的这些人可能把体味用味传抄错了,所以才出现这些问题。
肝的体味酸加上肾的用味苦可以除烦,它们俩在这个角的味道配合不产生化合,不产生化学作用。肝的用味辛加上心的体味苦可以除痞,张仲景就是按照这个辛开苦降的作用设计的五个泻心汤,辛味的药是干姜和半夏,苦味的药是黄芩和黄连。可以治疗心下痞满,用手按着心窝里面不是实体,柔软的不疼,但是老觉得这里好像堵着东西一样。也就是慢性胃炎,再加上炙甘草、生姜、大枣,这就是半夏泻心汤,专门治痞满不通的症状。
脾脏的体味辛加上心脏的用味咸可以除滞,比方大黄附子细辛汤可以治因下焦寒湿导致的大便不通,大黄是咸味药,附子细辛是辛味药。滞就是停滞在那里了,旋覆花汤中的旋覆花是咸味的,专门通血管、补心脏。葱白是辛味的,茜草是偏酸平的味道,可以用来活血。以前不用茜草,使用蚕丝做的绢,这些绢是用茜草染色的。用绢的意思就非常奥妙了,绢的网膜就可以把心脏血管里面的纤维活性补起来,增加心脏血管的弹性。
杜仲可以降压,你把杜仲皮撕开就是拔丝一样的网模,可以使血管有弹性,血过去它就弹起来了,血压就不高了。如果血管是硬的话,比如心脏输出一公斤压力,到血管最后的末端还是一公斤的压力,所以舒张压就会很高,血管要是有弹性的话,给它一公斤会给你消化成半公斤,就把力量泻掉了。这样的血管也不容断裂,特别柔软就不会崩,所以小孩子因为血管柔软而血压正常,老年人血管硬化而血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