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7:用旧约重建三代——核心篇

(前面的铺垫我们做完了,现在开始正餐。从本贴进入的同学估计得先复习前面“历史”。由于本人不会打理公号,所以,公号菜单是错乱的,请暂时忽略,从“查看历史消息”进入,看所有已发文章)

三,重述“三代”起源

1,《旧约》中的“三代”踪迹

《圣经》是一个伟大的文本。它不仅是一本宗教文献,也是一本令人惊讶的历史文献,记载了太多的独有历史,为近现代考古做出过诸多不朽的贡献,但这主要是在西亚地区。通过这个文献,犹太人自古就给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今天,通过重新解析《旧约》它正在对中国的文明起源探索做出重大贡献,但这前提是需要中国人开放眼界与心胸。

《旧约》的书写者有些似乎是了解东亚的故事的。《旧约》中隐晦地写到耶和华对夏甲的教诲:“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甚至不可胜数。”同时亚伯拉罕也被神告知:“我就与你立约,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你要做多国的父”。但出于种种原因他们没有记录“多国”,除了政治或其它方面的考虑,这里面也不排除有嫉妒心,因为建立夏朝的人不是正妻以撒的后代,不是后来出现的以色列人,夏的建设者即便是希伯来人,但也不是狭义的犹太人祖先,而是长子以实玛利的后代( 或者甚至就是他母亲 埃及人夏甲) 。夏朝甚至可能也不属于亚伯拉罕的族人,而是名义上属于埃及人的一个殖民地,夏朝的第一代女王很可能正是来自埃及的夏甲。犹如南美殖民地并不属于哥伦布,但却属于西班牙女王。

夏、商之际是中国母系向父系转折时代,或曰是一个母系占据特别重要地位的时代,甚至连商朝的祖先也是位女人:简狄,所以“夏后”被推为女王并不意外。但为何中国的三代王表只有男人?因为后来的世界是男权社会书写的。

书写《旧约》的犹太人作为次子后人,他们不仅故意贬抑了不是他们祖先的长子以实玛利,而且还贬抑了不是他们祖先的长子以扫。以实玛利与以扫在《旧约》中都是负面人物或可怜虫,以撒与雅各这些次子们反而都是光辉形象,夏甲这个东方女王在《旧约》中更是一个卑鄙、低下的女仆形象。一般人可能并不知道,即便是以色列的后代也最终分出了以色列人与犹太人两个不同的族群,而且他们之间曾经就是有嫌隙的仇人,甚至经常兵戎相见,至今他们内部之间都是有区分的,只有他们知道他们不是一家人。其实即便在《旧约》中我们也能看到以色列人对于以示玛利族群的冷漠,那么在他们书写的历史里埋汰一下也是顺理成章的。

《旧约》是一份隐藏着诸多密码的历史文献,需要逐步拼图破解,并非表面看上去那样简单。

根据一些文化现象,远在2004年我出版的《向东向东,再向东》一书中我已将《旧约》人物和中国“三代”做出过如下一系列假设对应。这个研究一时在中国掀起轩然大波 ,今天(2014年)已经是第二次分解了,十年过去了,今天的认识比当时更丰满了,但许多问题并没有彻底圆满地解决,但无疑距离答案或真相是越来越近了。

1)首先是亚伯拉罕的妻子夏甲(Hagar)对应于中国的夏朝(实际上以发音来推论的话“亚伯拉罕”也可以转为“夏”。当然吐火罗=大夏也是一个线索。中国“China”的来源很可能对应于Sinai(西乃)或Canaan(迦南),这都是因为夏甲或犹太人的对应结果)。

2)殷商王朝(公元前1600-前1046年)对应于亚伯拉罕的长孙,大约生活于3900年前的以扫应该是商人的祖先。因为他们两者的另外一个名字都是“红”,所谓“殷”是也。以扫又名“以东”,以东的意思就是“红色”,就是中国古语里的“殷”,而殷这个词汇 或许正是“以扫”发音与词义红的统一!商朝人自称“殷人”,甲骨文中已经有过出现,但别人称呼他们为“商”,有时也合称“殷商”。商,说明他们本是一个经商民族(哥伦布到美洲引起的殖民活动本就是为的经济利益,他们与西班牙王室是有分成合同的)。文献中说,商人曾经14次迁都,说明游牧性质很明显,甚或这就是他们的游商性质所决定的。但也可能是从远方迁徙而来的结果。中国本来就有所谓“行商坐贾”的区分,“行商”正是该王朝的特色吧。

巧合的是,商朝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来自一位名叫“简狄”的远古女性,而《旧约》中“殷”(以扫)的妻子恰好名为Judith,这个名字按照两个音节的两个声母或辅音,在汉语里可以翻译为“居狄”或“简狄”(不过实际上她通常在《旧约》中被中国人翻译为“犹狄”,因为J可以有两种不同发音),并且时间也对得上!按照中国的王表,简狄的第14代孙建立了商朝。而第一位商王名“汤”,按照翻译原则“汤”的原名可以是Adam。另外,翻看当时的《旧约》鸟是圣物,中国则是玄鸟生商,至今鸽子在西方基督教传统里就是天使的化身,事实上简狄吞鸟蛋生商与《新约》中的玛丽亚处女生子天使报信,是一个逻辑,一个传统。

巧合太多了吧?巧合太多了,就不是巧合!欢迎细思极恐。

至此我们可以说,假如夏是证据不足的猜测,那么殷商就不太可能只是巧合了。只有傻瓜才信这些都是巧合。

大家应该注意,《旧约》中的长子以实玛利与以扫都不是狭义的犹太人的祖先,还说他们俩都去了东方立国,每次都是次子留在西亚,并最终成为犹太人的祖先,如以撒和以色列两人。所以,以实玛利与以扫在《旧约》中都受到了贬抑。《旧约》编造了一些故事,说他们被剥夺了长子权,比如以扫是因为一碗红豆汤。实际可能是,到东亚建立王国更为重要,所以派去的是长子。次子们(以撒与以色列)不能为王,黯然地留在了西亚,这些次子的后人逐渐成为今天的犹太人或以色列人,而进入东亚的长子们则汇入了东亚人群,融合到今天你甚至已经看不出来他们的外来血统,比如薛蛮子就是印欧人血统Y-R1a,你能看出来他与普通东亚蒙古人种有何区别吗?

(薛蛮子。混血久了就看不出来原先族群的模样了。你能肯定地判断自己不是印欧人血统?)

但实际上即便是这些长子们在东方最初可能也没有被得到重视,因为东方的建国神话中甚至没有他们的名字,比如“夏后”的丈夫是谁我们并不知道,不过有另外一套嫌疑为埃及人祖先的尧、舜、虞神话[1],还有大禹治水什么的。另外,神话里殷商的女祖简狄似乎没有丈夫,她吞下一颗鸟卵生下了商朝的后代(这把她老公帝喾的脸往哪儿放?)。所以,古提人(希伯来人。不明白的请翻公号的“历史”看前面连载)在被灭国之后是非常弱小的,他们只能是“哥伦布”,他们与派遣他们的皇室埃及帝国,恐怕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故而,以《旧约》曲笔写史恐怕也就有了更多的未知的考虑,也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破解《旧约》。

3)周朝与夏、商的故事有所不同,这一次没有长子、次子的故事。这可能说明“时代”变了,继承权序列问题发生了变异。西周王室很可能是以色列12个部族中影响最大的Judah部落建立的,约略可以说他们就是后来的犹太人。周就是Jew,读音接近。以色列12个支系中的“但(Dan)支系”明显参与了周朝建设,周王室里名字为Dan的人非常多,最著名的一个是周公旦,他在中国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以色列儿子约瑟在埃及帝国的宰相的地位,因为是他辅佐建立了周朝。周公旦在中国一度还篡权为王,但在中国传说里他还是一位受人爱戴的老臣,“周公吐哺”的成语就是描写他的。或许老周家如此勤勉是有传统的,现代也有一位周公,不过巧合的是这位共和国的基因竟然真的是来自北非,他的父系基因应该是中国极其罕见的Y-E。周恩来的祖先何时到达东亚不详,但刘少奇就是一个犹太人后裔恐怕没有多少疑问(感兴趣就自己网络查去吧)。篡权失败后周公他被分封到今天的山东地区。山东是个周文化很突出的地区,鲁国是其继承者。周的开国宰相姜子牙也曾经被分封到这里,这些都意味着山东这里可能更古时期都保持着与外部的神秘联系。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名义上的统治一直延续了八百多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你与这位北非人的后代长相差异很大?)

在2004年前后我已经注意到新疆在中国文明起源中所起的作用,但没有深入下去,我搞大家尊重的“学术”去了。在2014年出版的拙著《新文明简史》中,我重新开始这一被人广泛诟病的探索,汉人与哈萨克人在许多文化习俗方面的诸多一致性引起我高度注意,比如春节与婚丧嫁娶等习惯等,都在书中得到了重视。比如春联(即犹太人在门楣上涂丹),还有一些语言现象,如黄河中游地区的汉人的第一人称与犹太人完全一致,发音为an,西亚都如此(更多亦可参见《石勒皇帝与羯护之谜》),西周时华北还恰巧出现了大面积禁食猪肉的宗教习俗[2],这些都说明中国文化与犹太人文化祖源曾经在三代前后有过密切关联。东亚、中亚、西亚与北非,可能通过类似犹太人这样的群体,建立了一个神秘的文化链,其中的原因应该得到解释,不过民族主义者非常反感这个探索,几乎一看到苏三的名字就开骂。

(刘少奇。鼻子也很高大的人最好去查查自己的基因吧,没准吓你一跳。最后他死在犹太人聚集的开封,不知道是他故意挑选的还是天意,无论如何最终回到祖先和同胞聚集地或许他内心是安详的吧)

《旧约》人物建立中国“三代”的假设尽管还有很多问题,但现在看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理顺主要脉络的体系和模式,并且还为解释苏美尔语、印欧语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甚至这套话语还为解释中国地区为何考古中没有发现楔形文字也提供了证据,因为三代的建设者是阿卡德的敌人,想想文革中你热爱英语是什么下场。另外,我在2004年出版的《历史也疯狂》一书中专文指出,中国的《易经.八卦》也应来自古埃及神话“Eight Gods”。

以往的疑惑,现在加上吐火罗人与古提人的环节,几乎使所有的主要问题迎刃而解。

(中国三代王室与《旧约》的对应)


[1]参考《新文明简史》P359,或参见方哲微博《仓颉鸟迹》http://weibo.com/u/3948754275,或罗灵杰2012年出版《跨越三千年的因缘》。

[2]参见王明珂《华夏边缘》,200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二部分66、72、96、118、120、123等页。同时可参考《新文明简史》对其解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