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鉴赏:王云的《仙山楼阁图》,四溟潮落露仙山 万里云开廓天宇
著录清代扬州地区画家的《扬州画苑录》中记载了很多当时著名的画家,而王云就属于在江淮地区享有盛名的画家。王云,字汉藻、雯庵,号清痴、竹里,江苏高邮人。他善画楼台、人物,用笔圆中寓方,近仇英风格。他亦作写意山水画,作品意境幽深,得沈周之笔意。《扬州画舫录》有记载:“王云字汉藻扬州人。工笔楼阁学小李将军以宋冢宰荦荐,待诏画苑比之阎立本丹青云。”《江都县志》记载他“尝以荐入都,供奉内廷者十七年”。王云师从清代王翚,曾跟随王翚参与宫廷巨制《康熙南巡图》中界画部分的绘制。
从王云的传世画作来看,纯粹的界画并不多,常见的还是山水和台榭、楼阁相结合的作品。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王云《仙山楼阁图》(见上图)为绢本设色,纵221厘米、横129.5厘米。画中山峰耸立,云瀑高挂,楼阁建于山峦、河流之上,彰显出宏大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画家在画面左上角自题:“雍正己酉夏月,写于邗江竹坞。七十八叟王云。”钤“王云之印”朱文印、“清痴老人”白文印。“邗江”即扬州,“雍正己酉”为雍正七年(1729)。在此作中,王云以精致的笔法描绘出错落有致的宫殿式建筑。画面下方是依山傍水的回廊、水榭,四周怪石嶙峋、古树环抱。建筑以重檐歇山顶汉白玉基座、彩绘梁枋组成。远处还有重檐庑殿顶以及重檐十字脊顶的宫殿群落。建筑的造型各有不同,屋顶的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样,避免了界画的呆板。山间和殿宇内有一众仙人或弈棋、或观景、或闲聊。此作虽然表现的是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超凡脱俗的仙人,但为了满足与自然融合、修身养性的精神需要,画中仙人活动酷似人间的文人集会,建筑楼阁也被赋予了更多休闲娱乐的功能。在用笔上,画家以中锋为主,辅之以偏锋,行笔显得十分稳健。山石少用皴法,肌理主要用线条进行表现,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画家仅在石头凹陷处稍作皴染,以此突出山石的质感。天空部分呈淡灰色,山间以留白与简单烘染表现云山雾海,使观者的视线随山水、树木、宫殿依次转动。此画设色以淡赭为主,色调温和深沉树干染以淡赭,松针略染花青。其间夹杂极少点叶树。山石墨色的衬托使画面色彩显得和谐淡雅。王云笔下的殿阁、楼多为远景,有细致的近景表现。从取景的视角看,《仙山楼阁图》采用“以上视下”的鸟瞰俯视构图方式,使所描绘的景物尽收观者眼底。从构图的类型看,此作采用了对角构图法,对角取一轴线分而画之强调了画面的对比和呼应。总的来说,画家将具体的山水、树木和宫殿、楼阁和谐自然地组合在一起。画中的山水虽只起到衬托作用,但仍占据了一定的画面空间。坚实的岩石和缥缈的云雾将仙山楼阁处理为为真实可信的空间,使作品避免了界画建筑如效果图般的机械与单调,也使富丽的宫殿建筑更富有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从而呈现出宏大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
界画是一个颇具特色的绘画门类,出现的时间较早。东晋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写道:“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这里的“台榭”就是东晋时人们对界画的称呼。元代以后,文人画占据了传统绘画的统治地位。所以在文人审美趣味的主导下界画就成了匠技末流。明代以来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官僚文人以及商贾巨富的生活享受,私家园林大兴于江南。与此同时描绘园林以及文人雅集的绘画作品大量出现。到了清代,富庶的南方地区特别是扬州一带渴求文化艺术的商人和市民为辉煌壮丽的工细山水以及琼楼玉宇的界画的再次兴起提供了受众基础。王云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许多金碧辉煌的界画。在作品中,他将山水与亭台、楼榭相融合既展现出精巧细致的绘画功力,也彰显出自然之美和“天人合一”的理念。
——摘自《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