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学中医的建议
关于自学中医的建议
第一步(耗时大约1月)
自学中医的第一本书,建议选择《中医基础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这本书是中医药大学的基础教材。里面包含了大部分中医基础理论,是一本很不错的入门教材,包括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天地人一体思维、形象思维、辨证思维、类推思维、精气血津液神、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等等基础理论,它基本上全都讲到了。
对于入门阶段来说,这本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拿捏得非常好,所以每一个问我怎么自学中医的朋友,我基本上都是推荐先从这一本开始。
这本书还有一个好处,是不是真喜欢中医、能不能看得懂中医书,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测试。如果连这本书都看不懂、看不进、看了想睡觉,那么我建议你趁早放弃自学中医的想法。
有朋友问,为什么不是《黄帝内经》?我认为,内经虽好,但不适合初学者。内经鸿篇巨制,文字晦涩难懂,没有较好的古汉语基础,和超强的恒心耐力,很难看完看懂。即使是已经具备一点中医基础的人,也不一定能完全看懂。所以我不建议初学者直接一上来就是内经。
那《伤寒杂病论》呢?相对来说,伤寒论可以,但是它有一个缺陷,就是伤寒论作为“方书之祖”,没有太多的中医基础理论,也没有针灸方面的内容,只有汤药,相当于你只选取了中医的一小块内容来学习。
最好的理论在内经,最好的方子在伤寒论,除此以外,所有的书都算不上秘笈或宝典。
第二步(耗时大约1-2月)
看完《中医基础理论》之后,看《中医诊断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为什么呢?因为中医的理论是为诊断打基础的,有了基础理论,一般来说就可以上战场诊断了。中医的精髓和难点就在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的前提就是诊断。换句话说,会诊断了,就会辨证,会辨证才会施治。
自学诊断的秘诀就是多实践,看到人就给人家诊断,慢慢积累经验,将书本知识与实践互相印证、总结,成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而解剖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不管中医还是西医,乃至我们每一成年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作为教材的解剖学,都是最基础的知识点,几乎没有什么难度,识字的人都看得懂,不必死记硬背,了解一下就好了,因为这是西医解剖学,跟“中医解剖学”不是同一回事。
第三步(耗时大约6-12月)
中药、方剂、内、外、妇、儿、针、推,即《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
这是中医药大学里的几门主课,当然,作为第三阶段的教材,并不是说它有多高深,或多重要,主要作用还是在于让我们对中医有一个全面的概念。所以了解一下就好,没必要太当真,因为真正有用的东西大多不在这些书里。
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实践,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自己尝试去解决,针、药都可以,但不要指望治愈率能有多高、疗效能有多好,重点在于学以致用、找到感觉。
第四步(耗时大约1-3年)
熟读四圣之书:《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以及它们的各种注疏,要多读,反复深入地学习,多做笔记,中医的奥秘,至少有八成藏在这几本书里(特别说明一下,《本草纲目》从来都不是什么中医经典,但因为这本书的名气太大,很多人选择这本书作入门读物,这是极其不妥的)。
这个阶段可以进行大量临床实践,针、药都要实践,并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临床疗效,对一些常见疾病建立一个自己的“数据库”。一般来说,三年可以成为一名基本合格的中医。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毕业后看到了一本好书,可以说是真正的“秘笈”,那就是黄元御的书。黄元御写了11本医书,山西科技出版社把它编成了《黄元御医学全书》。
如果你想真正步入中医之门,那么强烈建议你一定要读完这部书;
如果你已经学了很多年中医,不管是自学,还是在中医药大学读完了本科甚至研究生,却一直对中医充满迷茫或疑惑,那么你更应该立刻马上去看这本书!
2017年我把这套全书,根据一定的内在逻辑,重新调整内容秩序,大量精简编排,添加注解和翻译,并按我个人的理解诠释引申了某些中医理论,写成了《中医圆运动悬解》一书(暂时尚未出版,待日后大量修改完善后再出版)。
我的想法是,以后的人如果想自学中医,只要看这一本就能入门并达到一定水准,上面推荐的第一二三阶段的书,全部都可以不用看了,岂不是好事一桩?
第五步(耗时大约3-10年)
阅读经典:《影响中医的50本书》一文中推荐的50部经典,至少要精读一半以上,才有可能成为明医。
1.周易
2.道德经(老子著)
3.黄帝内经·素问
4.灵枢经
5.难经(秦越人著)
6.中藏经(华佗著)
7.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著)
8.千金要方(孙思邈著)
9.千金翼方(孙思邈著)
10.周易悬象 道德悬解(黄元御撰)
11.四圣心源(黄元御著)
12.素灵微蕴(黄元御著)
13.类经图翼(张景岳著)
14.景岳全书(张景岳著)
15.医宗金鉴(吴谦等编)
16.兰台轨范(徐灵胎著)
17.医林改错(王清任著)
18.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著)
19.医宗必读(李士材著)
20.医理真传(郑钦安著)
21.时病论(雷丰著)
第六步(耗时大约半生)
一般来说,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可以自主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大部分人经过前面五个阶段,可能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了。
可供选择的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易医、道医、儒医、佛医、新医、经方学派、伤寒学派、寒凉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补土学派、滋阴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火神派、汇能学派,乃至学院派、民间派、偏方派、秘方派……
当然,最好是能所有的派别兼而通之,中西医皆能得心应手,成为我一直提倡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医学新体系的“新中医”,则为国人之福、世界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