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以花为媒巧扶贫 甜蜜事业美乡亲——澧县老科协蜂业分会扶贫有成效

以花为媒巧扶贫 甜蜜事业美乡亲

——澧县老科协蜂业分会扶贫有成效

柳铮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要想啃下这块硬骨头,就需要全社会勠力同心、共同参与。在澧县就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聚涓滴之力,助力产业扶贫事业的发展,帮助贫困户们发家致富,切实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他们都来自一个共同的“家园”——澧县老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养蜂产业是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针对养蜂发展情况,县老科协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成立专门的蜂业分会,调查研究全县养蜂生产现状,助力产业扶贫工作。自2014年以来,老科协成员实地走访、咨询养蜂农民以及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当地气候、成本和收益进行综合评估,最终认定养蜂风险低、成本低、收益高,是可行的,是能有成效的。
一、实地调研争取项目资金 为贫困户提供基本保障
“养蜂是件好事情,能够让日子过得更红火一点,想想都开心,可这前期资金问题该怎么办?”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唉声叹气道。资金问题是贫困户老大难的问题,老科协成员们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了解到,还有许多人像这位贫困户一样,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的现状,可一谈到前期投资都纷纷摇头。由此,蜂协成员采取“一收集二申请三试点”,积极作为。
老蜂协通过将前期收集和掌握的情况,结合目前产业政策多次主动向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情况,积极争取养蜂扶贫试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机会终于来了。县扶贫办试点为贫困户每户提供3000-4000元“启动蜂种”的经费补贴。2016年,火连坡镇、澧阳街道11户人员的经费问题得到落实。2017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该补贴人数进行了扩展,先后在码头铺、甘溪滩、金罗等地新增在册养蜂贫困户24户,为每户落实了3000元蜂种补贴。2018年,澧南、马溪等地又有14位贫困户加入到养蜂产业扶贫的征程中来,每户补贴多达5000元。养蜂扶贫得到了可持续发展,也为贫困户致富脱贫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二、全面开展宣传行动和产业培训 为贫困户解决燃眉之急
“这光有资金还不行啊,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养过蜂,完全不会啊。”“这养蜂会不会没有成效,怕浪费时间。”“好想试一试,会不会很难?我可初中都没毕业。”这些,都是蜂协成员在各村(社)召开贫困户屋场会所听到的群众心声。
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蜂协充分发动老科协的力量,一是先后在多个乡镇、村(社)发放宣传手册、派遣养蜂专家和成功利用脱贫农户的现身说法,以及组织参观优秀养蜂场等方式来帮助贫困户打消疑虑,以增进他们的养蜂知识和提高他们的养蜂兴趣。二是对有意向养蜂的贫困户一一下户调查,由此了解家庭状况、蜜源情况以及摆放蜂群地点等情况,最后完成汇总填表审核报备程序。三是对已确定的养蜂扶贫户进行不定期、分批次的技术培训,进行现场答疑及课程教学,并设立了专门咨询电话。此外,老科协成员对于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并制成动画解决解决宣传。截至目前,全县培训已达百余人次,培训扶贫户45户。
三、展望未来谋出路 为贫困户消除后顾之忧
“这蜂是养好了,蜂蜜也是正宗的,可我该销到哪里去,现在的人都不愿意买我这蜂蜜,这市场价格我也不清楚,被骗了怎么办?”一位养蜂贫困户打电话给蜂协工作人员诉苦。在了解这个情况后,蜂协成员积极作为,帮助这位养蜂贫困户卖掉了蜂蜜。由此,会长皮华凤陷入了沉思:养蜂产业规模以后会越来越大,可销路确实是个问题。
目前养蜂农户大多数都是零散销售,虽说质量过得硬,但由于没有好的包装和宣传,人们了解到的少之又少。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组建蜂农产业合作社”被提上了日程。首先,蜂协通过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对蜂蜜加工包装并统一销售。该模式既有效地帮助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又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彻底消除了贫困户们的后顾之忧。其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主要在官网、微博、朋友圈大量转发蜂蜜售卖信息,同时请一些专业人士以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带货销售;线下以镇为单位,每月开展消费扶贫展销会,实现产销对接,从而逐渐走出产品卖难买贵的困境。目前,蜂农在册人员户均收入达5万元之多,扶贫效益大大提升。
经过老科协蜂协成员几年的努力,养蜂扶贫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如今正在思谋如何让养蜂这个产业扶贫项目在全县乡镇遍地开花,让每一位贫困户都能真正地笑起来。
脱贫攻坚,老科协永远在路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