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书】:《鼠疫》: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书能够让我找到一种真正的憩园……
今日,正忙碌之时,受范同学之邀加入她刚创建的读书群“遇见生活,遇见爱”。
好一个“遇见”,用得太巧妙,用得太得体。喧嚣的现实世界,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实在太该沉静下来,走进书里,走进自己,去遇见本真生活里那些本真的爱。
我不假思索地推荐了《鼠疫》。
《鼠疫》,是我踏入象牙塔后阅读的第一部外国小说,同样,也是在大学毕业后唯一能反复品读过三遍的外国小说。
这部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名作,每每读来都会给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带来别样的震撼。里面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吸引着我,自己逐渐就恍若被融入了作者虚构的那个真实的世界。
周国平先生据说“对瘟疫的描写具有如此惊人的准确性,以至于我们禁不住要把它作为一种纪实来读”。加缪细致而深刻地描绘人类在生存困境里的恐惧、焦虑、痛苦、挣扎、斗争,也刻画出那消沉绝望的心理层面之下依然包裹着的期待……
鼠疫,可以象征一切人类面对的那些生存困境,譬如恐怖时期,譬如非典、地震、洪水、核辐射等等。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点,就是个人的命运和群体的命运无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看过那部《2012》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吧,大家共同面对死神的狞笑,每个人都绝望着,又都期待着。
人生,总是要有那么份期待的,哪怕是没有希望的期待。
04
而相比阿尔贝·加缪所写的《局外人》里的默而索,我就更加喜欢《鼠疫》中的里厄医生。默而索显得太过于理性,对于一切的事情都是冷漠的局外人态度,甚至面对自己母亲去世本人死亡的时候也是如此。
里厄医生,无疑是热情的生活者,是今天倡导的正能量的化身。他从不躲避自己应该担负起的责任,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就是跟那吞噬千万无辜者的毒菌作斗争,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也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有多么伟大。因为里厄觉得和鼠疫作斗争就是自己本分的工作,是在和眼前的客观事实做斗争,或许那斗争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但是他不得不坚持下去。这不是英雄主义,这才是实事求是,这是一种冷静又理智的态度,既不鲁莽也不逃避。
当然,里厄的斗争是注定需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时时刻刻体验着孤单和绝望,无依无靠,甚至他无法停止下来让自己喘息一下。他时时刻刻面对着死亡,时时刻刻看着一个个病人死在自己的面前。对此,他唯一的抵御方法就是躲避在这铁石心肠的外表之下,把他心中用以控制感情的绳索上的结紧紧扯住。许多时候,里厄医生所作的措施不是救人性命,而是下令隔离。
面对灾难,人类就是如此地无奈……
回到我们的现实,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里自己所面对的每一份工作,又何尝不是也很无奈,即使你的动机纯正而良好,即使你满怀激情,释放豪情和款款热情去做最有意义的、能帮助到别人的事情,就真正能够得到周围群体和这个社会的认可吗?……
也许正因为此,鼠疫中的里厄感到自己跟失败者休戚相关,而跟英雄没有缘分。因此,他对英雄主义不敢兴趣,他所感兴趣的就是,自己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对,真正的人,就这么简单。
英雄往往都是带着光芒登场的,非常稀缺,但是真正的人却生活在我们周围,也构成一个不让我们这个社会沉沦下去的中坚力量。
当然鼠疫的内涵不仅仅是这些,根据小说的前序,多数的评论家都认为《鼠疫》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加缪自他《局外人》以来的那些哲学观点,即现实本身不可认识,人的存在本身缺乏理性,人生是孤独的。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铭心刻骨的经历毕竟让加缪重新思考“生存”和“存在”,他自己是这样总结的:“《局外人》写的是人在荒谬的世界中孤立无援,身不由己;《鼠疫》写的是面临同样荒唐的生存时,尽管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但从深处看来,却有等同的地方。”
但是,我个人觉得,加缪虽然在《鼠疫》中描写了人类的荒谬生存,但是,他同时也给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念,那就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可以让人们永远向往并且有时还可以让人们得到的话,那么这就是人间的柔情。人类面对生存困境之时,支撑他们活下去的那份期待就是这个“人间柔情”。
所以,《鼠疫》这部经典之作也同时告诉我们: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加缪一直苦思冥想的“人类出路在何处”的命题和问题,应该在人道主义中去寻求解答。
不管在喧嚣的社会做起来是多么地艰难,也不管这个浮躁的社会是否能给予完全的认可,我们始终坚信一点,那就是:正的东西,正直、正义的光辉能让我们站得更久、更稳、更有力!
常连波,网名“乘逍”,“乘风破浪逐梦,逍遥天际无涯”,喜欢读书,爬山,旅游,美食等,尤其嗜好水族,用灵魂感悟澄澈的水草世界,酷爱水族世界里的每一个小生命,和他们对话是他最大的乐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