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怎么办 | 辅导员如何建立工作边界

树立边界

1

很多辅导员问我,如何树立个人边界,这个问题其实很难难以回答,我试着回答一下,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在维基百科的定义中,个人边界是指个人所创造的准则、规定或限度,以此来分辨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是可以被允许的,以及当别人越过这些界线时自己该如何应对。
边界不仅指身体上的,也指情绪上的,它能够反映出个体对自我身心状态的认识和要求。一个人拥有边界,意味着这个人足够敏感和坚定,对于自我定位、自我意识有明确的认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被他人控制、利用。边界意识好的人,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也清楚自己能够接受哪些对待,不能够接受哪些对待,既尊重别人,也保护自己。
辅导员工作职责较多,日常工作繁琐,容易导致边界不清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与学生关系过于亲密,无法建立权威感;工作与生活混为一体,个人无法得到放松休息;全能视角对待学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等。
因此,辅导员想要长期和学生保持良好健康的关系,一定要建立工作边界,清楚自己的位置与底线。

2

首先,与学生保持在与不在的距离和状态。

很多辅导员刚工作,会容易把学生的事情以及因为学生工作引发的不良情绪带入生活,其实就是工作边界问题。辅导员要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在与不在的状态。

第一层意思是:处理学生事情的时候,要全身心投入。但是处理完以后,要立刻从事件和事件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中抽离。比如一个学生出现了负面情绪,辅导员和她谈话的时候,要全身心投入到对学生的全力帮扶中,但是等这件事处理完或者告一段落后,辅导员要立刻告诉自己:事情已经告一个段落了,我现在要和这件事情短暂告别。这个很难做到,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在心理上和事情保持隔离。

第二层意思是: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辅导员的建议或者心意,在于学生的思想、感觉、期望和接受程度。辅导员要接受学生的不同之处,尊重让他们产生不同想法和期待的不同经历。很多辅导员觉得自己为学生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感恩与回报,会因为学生的事情而感到困扰甚至委屈难过,这种心情非常值得理解,但是帮助别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其实也是正常的,与其为此困扰,不如坦诚接受。这就是“不在”。历史上最有智慧的罗马帝王马库斯·阿列留斯说:“即使碰到了多言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满脑子只想着自己的人、忘恩负义的人,我也不会因此而觉得惊讶或烦恼,因为我实在想象不出,我们的世界如果缺少了这些人,还有什么意思呢?” 当我们彻底忘记自己帮助学生,学生一定感恩的念头,只享受付出的快乐,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也就是“在的状态”。

3

其次:明确承受限度。每个人的身体、情绪、心理以及精神上的承受限度都是不一样的,辅导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去体会并且判断评估。比如,辅导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体会一下,当很多事情同时发生的时候,自己的不适感和压力的忍耐程度如何,从而帮助自己找到底线。当工作压力到达承受限度的时候,要立刻放松休息,“不要去挑战你没有办法承受的极限”。这一点深有体会,特别是在面对危机事件或者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休息。我的方法很简单,看风景或者是刷刷抖音或者看看书。
最后:识别边界被打扰的信号。心理学家Gionta发现,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你产生了不舒服和愤恨不满的情绪,那么这就意味着对方正在挑战你的底线,侵犯你的边界。
很多辅导员为了维持形象以及没来由的负罪感(我必须是一个好辅导员,我必须要维持一个男神形象),不会说“不”。长期憋着不说,不舒服的情绪积少成多,很可能会葬送一段美好的师生关系甚至是辅导员对这份职业的认同感。很多时候之所以不敢拒绝,就是因为辅导员害怕看到拒绝后学生的反应。宁可先答应再拖延,也不愿意直接说。很多辅导员以为自己有义务去满足学生的期许,想扮演一个好辅导员的角色;其实,这是因为一开始辅导员没有划定清晰的工作边界,一贯的忍让甚至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纵容会使学生觉得辅导员是一个没有底线和原则的人,从而在学生中丧失威信。忍的时间越久,边界越模糊,想要改变越难,自己的边界就会越来越难设定。
要改变这个状况,建立健康的边界关系,必须先学会尊重自己的价值,包括尊严、时间和精力。比如有个辅导员跟我抱怨说凌晨一点钟,一个学生给他打QQ电话问一个关于评奖评优的问题,他很生气,但还是很没有好气地回答了问题,心里很不舒服,估计学生也不开心。我当时告诉他,一则说明学生没有规则意识,二则也说明你没有规则意识,你没有在最开始的建立规则意识,你需要告诉学生,晚上九点以后如果没有紧急的事情,就不要给老师打电话了。
辅导员表明立场和工作底线,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帮助学生了解辅导员的处事风格,建立规则,对于发展和维系一段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说,做法省时省力省心。

 The End

文字 | 陌上花开

贴纸 | 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