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生命的烛光

天色未曾破晓,窗外一片漆黑,一缕清茶飘起淡香。

此时落笔写下老蚌埠的文字,总有温情洋溢,亦被那茶香熏染。

随文字游走在故乡的意象里,又变回长不大的孩娃。

文学的意趣在于它将这种人生的回逆由退化变得可爱而富有深情。

我有时对自己讲你这家伙足够幸运。

出生地在华盛街,二马路、大马路是不足百米的“朋友圈”,在蚌埠这个当时安徽的最大的城市,它本身就是“世面”;人家要花钱、费力气去见世面,我闭着眼走路,脚都能踩在世面上。

五分钟的步行距离,即可到达老蚌埠最为繁华的地段,身无分文的在安徽曾经物品最为齐全的百货大楼里闲逛,将它宽大的楼梯扶手当滑梯玩。

蚌埠戏院传出的京剧锣鼓点,也让我们所受的样板戏教育与众不同,唱“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那样的片段,我们一定会抬起右臂,翻转着手面,端起身架。

七十年代的蚌埠公交车就是个奇葩。

两个公交车站挨得很近,分别设在百货大楼跟前、太平街路口西侧,紧跑几步就能撵到。

那时的公交车不堪重负,人挤人到无缝隙。

公交车站候车的人也多,一见车来,一股浪潮往前涌,直到挤满;上了车的人得把自己东缩西减,车门才能关上。

有时我们急急的跑来,看大楼的站台人多,撒腿就往太平街那边的站台跑。

公交车师傅也是被逼无奈,一看站台人太多,一脚油门蹿过去,弄得车上要下车的人和车下要上车的人都在大骂。

家里的空间拮据,也很难安宁。我常常要跑到邮电局大楼营业大厅写作业。它供人写信的长条桌,比设在胜利路的蚌埠科学宫(很短时间叫过“万岁宫”)里的图书馆还宽敞。

邮电局大厅写作业落下一“怪症”:熟人脸前写不下字。生人再多都无事,自己练就了“目中无人”的本事。

想看电影,蚌埠大戏院、东方红剧场、人民电影院三个场所差不多等同的几分钟距离;只恨身上所有的口袋都是“空空的行囊”。

没钱吃好吃的你却可以大饱鼻福、眼福,六一幼儿园往东,一个个摆摊小吃、酱卤肉食香气宜人,令人眼花缭乱。

当然,蚌埠戏院后面,菜场早市结束,臭咸鱼、烂菜叶味随着日出蒸腾,那味道也极熏人。

店家拿水反复冲也无济于事。

我们住的华盛街那一片,除了下淮河里游泳每年有几个人找死的,绝无抑郁自杀的;世面的所有食色美好汇集于此,对生活的热爱浸透到各种各样的听觉、视觉、味觉的欲望里。

你要是吃饱了没事找事,搞点小伤感,到蚌埠一号码头也就是十分钟距离。站在堤坝上,东望蚌埠大铁桥列车滚滚来去,一想它去往祖国辽阔的四面八方不由得就心怀宽广;细看西边长河落日圆,凉风吹来,河面上船家汽笛猛的一声高叫,你一哆嗦,啥情况都没了。

我住的华盛街亚美巷,巷口正对着蚌埠饭店的屁股,蚌埠饭店的右肘碰着蚌埠大戏院,而大戏院则挎着新华书店的膀子。

现在去想七八十年代的蚌埠新华书店真是气派,三层大楼,宽大的门脸,两边都是高大的橱窗;熙熙攘攘的人流,态度蛮横,盯贼一样瞅着你的营业员。

我十年前回去看到新华书店,被掖在银行、手机专卖一堆店里。

心里真是感伤。

书店窄小而拥挤,就那还好意思自诩“图书城”。

它的凋落是迟早的事情,官办的作派和习气沉淀了许多陋习,若不是中小学教材这一块大肥肉的专营,国家财政投入建设给它租借自养的地盘,恐怕早就烟消云散了。

还是非常怀念、感恩老新华书店。

百货大楼、邮电局营业大厅、手工业局卖场都是我们疯疯跑跑玩耍的地方,唯独一到新华书店,立刻被它的气场摄住,人就老老实实的循规蹈矩,动作也缓了,声响也小了。

书堆积的地方,读书人聚集之处,它有一个气场。

文革时期大规模的烧书、禁书,我们这些小娃还意识不到它的祸害,被烧、被禁的东西,我们还未到能领会它们的年龄。

新华书店那里面,除了工具、技术类,放的多是大批判书,许多带画面,简单的色彩和线条,边上几句文字。

最多的还是领袖画像,一楼西边几乎占满。一个屋子都是不同样子的伟大领袖,他的眼神还是瞅着你的。

儿时最早的阅读是“创作型”的,完全不把作者的主观当回事,看画面把人勾勒得跟歪瓜烂枣似的,那种变形能读出自己的意味。摇尾乞怜的孔老二,青面獠牙的日本鬼子,大腹便便或鬼精到骨瘦如柴的狗地主或有钱人。

都是画面在我们心里给他们定了型。

图书没有开架之前,书店是柜台式的,人隔着柜台指出货架上的书,营业员拿给你,允许你略翻一下,然后就是催问:“可买?”

给你拿第三本还没掏钱,那就碰到了他的耐力极限,脸色开始极不耐烦;若是你还不买,他眼睛、耳朵就把你屏蔽了,任你再喊。

那时柜台高,货架上的书更高;小娃是不在“读者”之列的,只能抬举脑袋去看。就这样营业员也是要凶你:“小家伙凑什么热闹?去去去!”

人在心理上被烙上个大印模,它有变黑成疤痕、发红重生两种趋向。

我对书的热爱,就和蚌埠新华书店营业员蛮横的把持、驱赶有关,“要不到的就是最好的”那样的欲求定势。

我对书籍的如饥似渴,也和文革禁书和家里贫穷买不起书有关。

读大学时便开始拥有读书的好时光,国家不仅不收学费,还发你伙食费。我把每月的八元钱省出两块买书。

能够在一堆书里自由自在的翻看,是到淮北一中教书之后。我有段时间几乎是泡在图书馆、阅览室里。学校规定只能借二三本,我一抱就是上十本。

最早的图书资料室在校园西侧一栋三层的砖楼,管理员叫陈珍吧,她上海人,人嘴碎,脾性却好,多给几个笑脸就可以多拿几本。

那时读书就跟饥饿时代跑到了一大桌菜席上,那种狼吞虎咽几乎是一种贪婪,毫无吃相可言。

现在已是偶像时代,它的最大特点是只看蜡烛大小,烛光无所谓。

很多人知道孔子却很少去读他的书,逮着本《三字经》念就是国学了。

我如今读书偏不肯随波逐流,听说国内外谁的名气大了绝不去碰他的书,一听说谁有争议了,被大众骂个狗血喷头,立刻去找他的书来看。

读书的意味已经有了大变化,在思想已经被品牌所替代的时代,那些被吹上天去的书籍,大多读几段就要搁下。

读书的热情已经叫流量偶像的热度恶心到一见就要吐。

我一般定会拒绝用“照亮生命的烛光”这类的标识来做文章题目,它的意象已经被打磨成巨大的空洞,表面光彩,色调却呆板、凝滞。就像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的忧伤的真切、至深,早叫用“春蚕”、“蜡烛”固死为无私辛勤者的意象挪移,糟践得毫无生气。

但我内心必要写下“照亮生命的烛光”这样的题目。那烛光是具形的,微弱而温暖,一点一点的让死寂活成希望。

每个人的生命都注定会不断遇到黑暗期,生老病死,情感事业挫折,人生的大小拐点。

好书相伴、相知,就像是这一抹心头的烛光。烛火会摇曳,会飘忽,甚至会熄灭;但你的内心因之而有了光亮。

作家余华曾经曾经在一篇文章的结尾这样描述自己的阅读经历:「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那是一种相互挽着走的信任,会温暖打动你;一种内化的尊严在心里坚硬成岩石。好的文章、好的书都有其特定的频道,火烛在你的心中,它就是点燃了蜡炬的那根火柴。

作者相关文章

和一座小城的关联,以及写作

行行而斋,斋后再行——“行行斋”命名记

夜访东林书院

关注马尔的视觉

(0)

相关推荐

  • 推荐|何剑鸣:老新华书店

    ​ 老新华书店 文|何剑鸣 ​ ​ 明光我记忆中最早的书店,原址好像在现在的苏果超市附近.一水的平房,青砖碧瓦.我家刚从桐城搬到明光的时候,有一天,爸爸带我逛了一趟书店,让我挑几张画.我选了四张童趣盎 ...

  • 购书札记(2021-06-12)

    昨天下午,午睡之后,忽起去新华书店一观的想法,说干就干,三时乘公交车到天桥新华书店.浏览一番,各种书籍琳琅满目.最后选定一本康震<古诗词81课>带回家. 老伴问我,你不是可以去省新华书店去 ...

  • 王振华:上新华书店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上新华书店 王振华 说起来惭愧,想一想起码有七八年没进新华书店了.不是我不看书,我酷爱看书,虽然纯粹属于 ...

  • 读书日|江永群:带着情怀走进书店

    世 界 读 书 日 WORLD BOOK DAY 带着情怀走进书店 ◇江永群 新华书店一个让人们不能割舍的名字,有许多人童年的记忆,在书的世界里探寻明天的希望.许多人因为读书而改变命运.一直以来成为众 ...

  • 80年代青春记忆:我在海淀新华书店卖书

    本文作者周晖在新华书店工作了8年,从站柜台卖书开始,做过收款员,在读者服务台工作过,担任过门市部的统计,也由此熟悉了图书发行各个环节的管理和会计核算流程.她所经历的那8年也正是新华书店的黄金时代,在万 ...

  • 人民北路口曾有个新华书店

    人民北路口曾有个新华书店 作者 ▏平叔 以前在人民北路和一环路交汇的路口,有个新华书店,书店不大,背后是热闹非凡的嘉兴市场,书店就在市场东门临人民北路一侧. 图左大楼为成都铁路局综合楼,现在已经拆掉了 ...

  • 【金色年华】|袁亚亚作品:书店,心中的店

    我钟情于书店纯属偶然.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要上学了,柴桥的舅舅送我一本新华字典.我如获至宝,前翻翻,后翻翻,居然翻出了好几张破损的页面,就告诉了外婆.外婆迷信,一定要去换,于是小脚的外婆拉着我的小 ...

  • 30年前的东风街记忆(上)

    限于篇幅,加上本人学识浅薄和年龄阅历等问题,本文只描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风街及相关街巷和建筑,或许有记忆上的混乱,还请各位指正和批评. 小时候,我在潍城区东风街三中南边的一条小街上住平房.这条街不足 ...

  • 父亲节想起的

    2021.06.21 18:02:50 记得人生的第一本课外书,是父亲带我去新华书店买的,起因是他认识的一个老乡是初中语文老师,那个语文老师告诉他,想要孩子学好语文一定要看课外书,经常写日记. 于是父 ...

  • 白皓作品《照亮生命的烛光》 一一歌唱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

      华语流行金曲榜 欢迎关注优秀原创歌曲 关注 致敬 > 逆光前行的 白衣天使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 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 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 感谢你的逆风而行,默默 ...

  • 【洞庭作家】郑保光/照亮生命的天之使者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照亮生命的天之使者 作者:郑保光 谨以此文献给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护士姐妹(兄弟) 值此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作为长期工作在基层医卫战线的一名老兵 ...

  • 西藏军人的爱情:一段段美好的回忆照亮生命的航程

    总第317-6期:雪域老兵吧,欢迎战友回家! 作者简介: 邓茂良(右)  四川简阳市人,1965年9月出生,大学文化,1994年9月前曾在西藏定结县武警中队.日喀则武警支队.西藏仁布县武警中队.武警西 ...

  • 纪念丨照亮生命 继续前行

    照亮生命 继续前行 二个月前,第一次参加郁达夫研究会的聚会,徐会长说,你得有敲门砖才能加入郁达夫研究会.我说我还真的一直想写点关于郁达夫先生的文字.于是我买了一堆研究郁达夫先生的书回来,遗憾的是,至今 ...

  • 【有奖征文】用爱心照亮生命的梦想,用真诚点燃心灵的绽放

    我们中的大多数对于工作的城市而言都是异乡人,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怀揣梦想与激情为未来打拼,在拼搏的过程中,有欢乐.有痛苦.有委屈.有泪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中秋节前夕,我们来看看今 ...

  • 罗兰之声||《用生命照亮生命的灯》作者:桑恒昌 画家:何意富 朗诵:罗兰 董书言

    ↑点击上方"罗兰之声"订阅 画家何意富先生作品 佳作欣赏 用生命照亮生命的灯 作者:桑恒昌   画家:何意富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董书言 一位外科主任 向我讨要一本诗集 ...

  • (人生哲理)勤劳是照亮生命的钥匙

    勤劳是照亮生命的钥匙 鄢陵县南坞一中 刘浩 用良心做事, 不是求事事圆满. 用真心做人, 为的是无愧于天. 与人相处别总想着欺骗谁, 为人处世对得起自己良心. 有良心的人招人喜欢, 有诚意的人受人欢迎 ...

  • 【六盘人文 ‖ 1523】散文 · 甘肃崇信 位国栋 ——《​​点燃累的心灯 照亮生命的色彩》

        点燃累的心灯  照亮生命的色彩 文|甘肃崇信   位国栋  我始终相信在生活的某个角落了总有一个安放灵魂的空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没有忧伤和痛苦,没有烦恼和思虑,把所有的无奈抛向九霄云外,把 ...

  • 转载一篇陈维老师的文章《照亮生命》

    作为瑜伽小白,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多困惑,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特别纠结的过程.那么今天我就来谈谈我的困惑. 刚接触瑜伽,在我眼里瑜伽就是瑜伽,只有体式的不同,没有派系的不一样. 我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什么都练, ...